APP下载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活动设计之我见

2017-07-14陈仕勇

教育界·下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课堂活动思想品德设计

陈仕勇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活动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围绕“自主、合作与探究”的主旨;二是让学生作为主体拥有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三是把信息技术和思想品德这门学科深度融合;四是个体活动和群体活动相结合;五是课堂活动的设计要基于“以学为主”,而不是“以教为主”;六是要处理好教材本身资源和课外资源的关系。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活动;设计

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如果不能根据教材、学情,面向学生全体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并设法激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使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很容易沦为一门照本宣科的课程。教师在讲台上一人唱着“独角戏”,说着大道理,讲着一堆空话,画着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段落章节。思想品德课一不小心就成了枯燥、乏味、催眠曲的代名词。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激励学生主動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教师是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以活动的形式来组织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执行者,让学生动起来,以活动促学习,以活动促发展。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活动设计中往往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局限在教师活动上,忽略设计学生的活动以及师生互动活动,或虽然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但停留在表层,为了活动而活动,有活动形式却没有实质性效果。为了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并富有成效,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活动的设计要围绕一个主旨——“自主、合作与探究”

课堂活动的设计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课堂活动形式,多些让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单一的教师讲授为主的集体授课形式,以个别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如自己设计主题海报、小组调查、模拟表演等活动。

二、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拥有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一个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接反映这个教师的教学观。思想品德课程的实践性、开放性、体验性决定了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思考、内化、实践的时间,否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就变成了一句空话。学生深层次的认知发展既需要独立思考,更需要合作交流,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给学生提供多维互动的交流空间,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所以说,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才能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把信息技术和思想品德这门学科深度融合,使教学活动信息化和高效化

随着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和深入,一线教师必须在课堂活动的设计中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来支持课堂活动的开展,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我们的课堂成为高效课堂。教师在呈现教学信息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微课、视频、动画、3D、虚拟仿真等,在视觉、听觉等方面刺激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参与的热情。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创设情境、提供案例、进行示范方面有传统课堂无可比拟的优势。学生在信息化的学习平台交流讨论,做习题,虚拟实验,提交作品,课堂的互动更高效,抽签软件、抢答器等的使用能更好地调节课堂气氛。在教学评价上,基于数据化的教学反馈更迅速更准确,能够及时调控教师的“教”和指导学生的“学”。如使用“课堂派”教学软件,可以发起话题讨论,练习,测试,而且能很快生成参与度、正确率、优秀率等形成性评价数据,使教师能根据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调控学生的学习活动。

四、个体活动和群体活动相结合,既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又要合作交流

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是不一样的,有着自己偏爱的、较稳定的学习方式,如有的学生在学习时喜欢独立思考,而有的学生则喜欢与人交流。因此,教师在课堂活动设计时,要尊重学生认知风格和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方法的自由选择空间,使学生能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学习,不仅舒展了其灵性,使其获得了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而且也给予了学生自信心和成就感。要设计个体单独完成的活动,如阅读、归纳、背诵、练习等;还要设计群体活动,如小组合作学习、调查访问、同桌交流、师生交流、全班交流、角色扮演、分组竞赛等。

五、课堂活动的设计要基于“以学为主”,而不是“以教为主”

新课程改革理念之一是倡导学生的发现式学习。因此,教师设计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即基于“以学为主”的教学活动设计,要摒弃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活动。“以学为主”的学习活动有多种方式,如研讨与辩论,竞赛与游戏,分享与点评,观摩与评论等等。这些学习活动大都体现以下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情境来引导,以真实的任务来驱动,以学生之间的互动为主、师生之间的互动为辅。

六、处理好教材本身资源和课外资源的关系

其实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本身也已经设计了一定数量的活动。这些“谈一谈”“动一动”“想一想”“议一议”等诸多小的“活动”栏目的设置既增强了学科的趣味性,又有助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深入理解。教师要充分利用和开发教材上的资源,实现教学目标。同时教材又有滞后性,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对学科活动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以增强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针对性。如八年级“社会公共生活需要规则”一课,教材设计了一个辩论活动,辩题是“有了社会公德,社会公共生活就能正常进行”,请学生分正反两方进行辩论。活动的目标非常清晰,是让学生明确社会公共生活不仅需要道德规范,还需要法律规范。但这种有明确答案的辩论,学生往往感觉没话可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辩论改成了“是否有了社会公德,社会公共生活就能正常进行?”请学生结合互联网的有关案例,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的调整和拓展同样能得出既需要道德规范也离不开法律规范的结论。

总之,我们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这些活动和教学方法并不适合所有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合理使用。二是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要适度,要服从于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真正有效落实教学目标。三是教师平时要注意深入学生生活,了解社会现实,有意识地积累各种教学资料。一方面教师要用心设计好每一次活动,另一方面教师也要组织好每一次活动,为教学内容服务。四是重视对学生活动参与程度的评价。新的评价方式重在对学生的综合评价,重结果也重过程,要注意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可以采取写评语、谈话、记录成果等方式。

猜你喜欢

课堂活动思想品德设计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课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研究的初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