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冤案平反有讲究

2017-07-14苏露锋

华声 2017年11期
关键词:方孝孺建文帝忠臣

苏露锋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政治冤案数不胜数,当然也有不少蒙冤者获得平反。盘点统治者平反冤案的时机和方式,發现其中有不少讲究。

一是冤案制造者已经作古或失去权力。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皇帝制造的冤案,冤杀的大臣,都要等到新皇帝即位后,才有可能昭雪。

抗金英雄岳飞被宋高宗十二道金牌召回,最终冤死在风波亭。高宗在位末期,完颜亮发动侵宋战争,大臣中有人上书为岳飞鸣冤,但高宗不为所动。直到高宗当了太上皇,孝宗即位后,才 “追复岳飞元官,以礼改葬,访求其后,特与录用”。

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中被俘,于谦等人拥立英宗的弟弟朱祁钰为帝。英宗复辟后,以意图谋反的罪名杀害于谦。英宗之子宪宗即位后,才追赠于谦“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

推动朝廷平反的第二个条件有迫切的政治需要。如果没有重要的现实原因,即使时间已过百年,制造冤案的当事人都已不在,朝廷一般也不会对冤案的全面平反有多少兴趣。

汉武帝太子刘据在一次“巫蛊之祸”中被冤杀。武帝死后,昭帝即位。昭帝之后即位的宣帝,是刘据的孙子。为了提升自身的皇位合法性,宣帝开始为祖父刘据平反。同时还借机封赏了一大批恩人、外戚,构建起自己在朝廷中的嫡系势力,以对抗当时的权臣霍光。

明朝万历皇帝即位后,平反了一桩集体冤案,下诏为“靖难”中为建文帝尽忠而惨死的诸臣建庙祭祀,如被诛杀十族的方孝孺等人。从建文帝的弟弟朱棣造反篡位,到万历帝时已近两百年。大明帝国已进入暮年,当政者最大的希望是利益格局稳定下去,不被人打破。此时,就得大力提倡方孝孺等人对建文帝的赤胆忠心,也需要一再强调曾被自己祖先朱棣破坏的皇位继承合法程序。因此,万历帝为方孝孺等建文朝忠臣平反,是一种政治需要。

平反政治冤案的第三个条件是,寻找“替罪羊”,转移责任;或在理论上力求自圆其说。

冤杀岳飞的主谋者是宋高宗,而不是秦桧。孝宗为岳飞平反,丝毫没有动摇高宗的太上皇地位。高宗是借秦桧之力杀了岳飞,人们都把愤怒发泄到秦桧身上。为岳飞平反时秦桧已死,其党羽仍难逃清算。多少年来,秦桧铸像长跪于西湖的岳飞墓像前,而高宗却一直“逍遥法外”。秦桧及其党羽成了“替罪羊”。

1766年,清朝乾隆皇帝颁旨明示:不再视前南明朝廷为“伪政权”;也不再视抗清的明朝大臣为“叛逆”。乾隆此次政治表态,正式结束官方对南明史长达一百年的否定立场。此时乾隆所关心的是,何种价值观更利于维护政权的稳定?很显然,乾隆需要的是强烈的忠君观念,像南明史可法这样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忠臣。

乾隆在褒奖忠臣价值观的同时,还在颁定《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时埋下了“暗线”,以免褒奖走火,伤及清政权的合法性。乾隆下令扩大表彰前明忠臣的范围,不仅在书中加入了明初“靖难之变”的殉难者;还在书中收录了大量对李自成起义军进行抵抗的殉难者。全书真正意义上的抗清死难者比例只有两成多一点。由此,乾隆既肯定了南明抗清者的忠节,又极大淡化了《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的抗清色彩。

随后,乾隆下令编纂《贰臣传》,此书将降臣分为了两类。“甲编”收录了那些投降后对大清朝兢兢业业的降臣,对他们只是在道德上打入另册,有批有褒;而“乙编”收录的都是品行不端,特别是那些降清后仍与前朝不清不楚的人。七年后,乾隆又下旨编纂《逆臣传》,收录的都是如吴三桂耿精忠这样的“降而复叛”者,或是当年曾先行投降李自成,清军入关后再次投降清朝的明臣。

从“殉节”到“贰臣”,再到“逆臣”,就这样,乾隆通过三本书对前明降臣进行分类定性,既肯定了忠臣价值观,又极力避免伤到其统治的合法性,可谓费尽心机,一切以稳固统治为出发点。

猜你喜欢

方孝孺建文帝忠臣
朱棣“魂牵”建文帝
Stability and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CsPbBr3/CdSe/Al core-shell quantum dots
芥川龙之介笔下的“忠臣藏”
石奢自刎
建文帝:虚心纳谏反被耍
建文帝与高峰山之缘
史上最有骨气文人
史上惟一被灭十族的人
夜读忠臣
方孝孺遭诛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