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2017-07-14赵凯娜

资治文摘 2016年12期
关键词:资助育人高校

赵凯娜

【摘要】为了保障大学生不因为经济原因而辍学,国家和高校都设立了奖助学金,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在帮助贫困学生有学上的同時,要发挥资助育人功能,使学生在思想、心理、个人能力得到培养,促进经济困难学生在逆境中磨砺自裁,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感恩社会,回报社会。

【关键词】高校;困难学生;资助育人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和高等学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数也随之增加,为了能够让这些大学生不因为经济原因而辍学,国家和高校都对这些学生设立了专项的奖学金和助学金来资助他们的学业。就教育的本质而言,资助是手段和途径,育人才是本质和目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在帮助贫困学生有学上的同时,要发挥资助育人功能,使学生在思想、心理、个人能力得到培养,促进经济困难学生在逆境中磨砺自我,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感恩社会,回报社会。

一、高校开展资助育人工作的必要性

中央16号文件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因此,开展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研究对于完善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深化研究资助育人效果,丰富和发展学生资助工作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1有利于探索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面对90后和00后的学生,传统的思想教育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通过建立资助育人工作新模式,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也为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实际工作提供了借鉴作用。

2有利于教育公平原则

通过高校育人体系的模式构建并在实践中操作运行,从各方面关怀和帮助受资助对象,消除因经济原因带来的不公平竞争因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公平参与社会竞争。

3有利于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和谐

通过经济救助、学习扶助和精神扶志,将帮困、助学、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和健康成长,将有利于推进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建设,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二、高校资助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家庭经济困难生的认定工作存在缺陷

家庭经济困难生的认定工作是做好家庭经济困难生资助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现有的认定程序包括:(1)《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和《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两张表,据此做家庭经济量化测评;(2)民主评议;(3)所在院系评议;最后根据以上部分进行综合评定。此后,每学年进行复评,包括在校生情况、学习态度、个人品质等,及时调整困难生及困难等级。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一些缺陷,更多采用了定性评价缺乏量化指标。首先,第一张调查表是由学生所在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盖章证明,但现在不少地方开的证明随意性很强,可信度不高;其次,第二张认定申请表由学生本人填写,不少学生为了获取资助,弄虚作假提供不真实信息;再次,同学及师生相互缺乏深入了解以及部分学生表现出的虚假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民主评议和所在院系评议;此外,每学年的复评工作虽然对困难生及困难等级进行一定纠正,但流于形式也受限于实际情况往往出现偏差。

2资助以无偿资助为主,缺乏有偿资助

目前对困难生提供的大都是无偿资助,缺乏有偿资助,这种资助形式治标不治本。一方面,无偿资助虽能暂时缓解困难生的经济压力,但这种不劳而获容易使他们养成“等”、“靠”、“要”的思想;另一方面,单纯的经济帮助,会造成困难生的心理负担,原本由于贫困而产生的自卑、压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加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在实际工作中就存在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贷款逾期不还的现象,其中大部分是有偿还能力的,这就是诚信和责任感的缺失。

3资助重经济扶助,轻精神帮助

家庭经济困难生很大一部分不仅是经济困难,还存在学习、就业、心理困难等问题。现行的资助体系更多的是帮助困难生解决经济困难,而对心理和精神上的帮助太少,虽然近些年也实行了学习和就业帮扶等,但大多流于形式,没有显著成效。

三、改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对策

1加大资格审查力度,建立合理有效的认定机制

针对目前认定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建立合理有效的认定机制。首先,制定切实可行的认定工作制度和认定措施,加大量化指标的比重;其次,加大资格审查力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深入调查核实情况调查表和认定申请表的可信度和真实性;再次,民主评议和院系评议要分阶段进行,根据不同阶段和多角度了解的情况,不断进行结果纠正;最后,由于绝大多数资助都是每学年发放以及特殊或突发情况下困难生的增减,因此每年的复评工作要加大规模,确保对困难生和困难等级做及时更正。在认定工作中还需困难生心理和精神上的压力,既要保证公平又要保护好他们的隐私。

2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重视网络教育对资助育人的影响

(1)利用现代社交网络,搭建感恩教育平台。利用好QQ群、微信、校园论坛等社交网络平台,改变传统获得经济资助的观念,以感恩回报为抓手,引导学生意识到在获得经济资助的同时,有义务作出积极回应。

(2)利用好校园网,搭建励志教育平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资助育人工作中,通过以传统的奖学金评选标准为基础,有针对性地推出学期励志之星等网络人物评选活动,制作专题网页将“励志之星”通过网络投票形式公布出来,让学生透过网络对身边励志人物进行网络投票,达到对获奖学生的再次肯定,以及普通学生的励志教育双重育人效果。

(3)利用微博,搭建能力提升平台。利用官方微博,分享各类勤工助学信息和兼职信息,帮助他们线上线下发起和组织活动。建立勤工助学信息库,把需要勤工助学学生的信息和需求汇总,及时提供各种兼职信息,使勤工助学岗位成为学生能力锻炼提升的基地,在服务他人的同时切实提高自身能力和社会价值。

3做好无偿和有偿、经济和精神帮助相结合

在现有无偿资助模式的基础上创新有偿资助模式,在物质帮助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帮助。同时有针对性的加强困难生的心理辅导,逐步缓解自卑、烦躁、压抑等心理问题,培养他们的积极心态和健全人格。根据困难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增强他们的社会竞争力。

4创新方法,加强困难学生感恩教育和励志教育

学校可以组织受助学生成立各种爱心公益实践社团,用最真诚最自然的方式回报祖国、社会和人民,通过公益活动接受爱、体验爱、传递爱,将参与活动作为学生申请助学金的充分而非必要的条件,并将参与活动的记录作为荣誉证明颁发给学生,在就业的时候当作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证明材料。

励志奖学金的奖励面较大,奖励额度高,这不仅缓解了获得者的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消除了他们的心理负担,使他们能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发奋学习,从而实现远大目标。通过宣传具体典型人物,宣传优秀学生在艰难求学历程中与困难抗争的典型事迹,教育广大贫困生树立顽强拼搏、自立自强、奋发进取的精神。如开展校园先锋的评选、励志之星的评选等活动,以资助为方法,育人为最终目的,在资助导向上,通过大力实施励志教育,使学生做到自尊自信和自立自强,促进学生全面成才。

猜你喜欢

资助育人高校
大学生资助育人效果评估指标研究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探析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