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史的研究与发展趋势
2017-07-14张雨晴
张雨晴
【摘要】文章首先对于中国革命史的研究价值做出了深入的分析,而后进一步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当前革命史的研究现状,对其研究发展趋势做出了必要的评价和讨论。
【关键字】中国;革命史;研究;发展
中国革命史是研究和阐述中国近代以来革命发生、发展和胜利的历史规律的一门科学,其深刻的阐述中国革命是怎样从旧民主主义革命、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胜利地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整个历史进程,并且展开深入的分析,从中获取中国革命史中的经验,并且汲取教,找出历史发展的规律,对我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展开指导。
一、中国革命史的研究价值
我国前领导人江泽民同志,对于中国革命史的学习价值,曾经做出过明确的评价:“如果不了解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和我们党的历史,就不可以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光荣传统,也就不能胜任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职责。”
当代社会群体,尤其是社会中的青年群体,没有经历过战争和革命的洗礼,对于中国历史的了解程度偏低,也无法从那一段历史中获取前进的力量,因此对于中国革命史的学习和研究,在当代青年群体中就显得格外重要。深入学习和研究中国革命史,首先能够提升青年群体的能力和自觉意识,有助于丰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不容怀疑,中国革命史是一部讲解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源头活水,其用鲜活的思想以及实践,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科学内涵。这种思想价值,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思想的作用明确地表达了出来,可以说中国革命史,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之下的中国前进实践体现。并且更为重要的在于,在整个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以及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理论体系,这一成果是密切结合中国战争历史实际的情况,是密切结合中国社会发展进步过程的,同样,对于这一段历史的研究,必然能够发现扎根于社会发展背后的思想变迁和历史规律,也必然能够形成对于我国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指导。
与此同时,深入研究中国革命史,也是坚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积极展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通过从1840年开始的历史研究,通过对诸多战役以及背后复杂的社会环境的分析中,不难发现封建统治者清朝胆小怕事,遇事通常都只会从自身利益的出发,阶级局限性十分突出。而当时社会环境中的民族资本主义,其自身的软弱性成为阻碍其成长的阻碍,导致难以在当时中国的历史背景之下,彻底地展开翻地反封建的革命运动。通过对中国革命史的深入分析,会发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承担起推动中国走出窘迫社会环境,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历史使命。
二、中国革命史的研究发展趋势分析
对于中国革命史的研究深度,直接影响到对于中国未来建设道路的坚定,以及参与国家建设和社会推动发展的动力,因此不容忽视。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到八十年代之后,中国革命史的研究屡屡取得丰硕成果。李新、陈铁健主编的《中国新民主义革命通史》十二卷本及中共党史研究室主编的《中国共产党历史》都是上个世纪末的典范,其中诸多思想集大成,综合阐述了我国革命史在上世纪八九十年期间的理论成果。
不可否认,革命史的研究具有极强的特殊性,这不仅仅是对于中国革命史而言,就是其他国家其他地区的革命史研究,也都具有不同程度不同层面的特殊体现。革命本身是社会发展的一种阶梯型跳跃,是社会矛盾的深刻凝结所产生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指向。因此对于革命史整个过程的挖掘,以及对于其背后思想和社会内涵的挖掘,直接关系到未来社会的建设,关系到对于历史发展方向,和社会自身发展规律的认定。我国革命史的当事人,中共领导人对这段历史有多方面的回顾和研究,留下了许多结论式的文件、资料,诸多的材料对于当前中国革命史的研究和探讨,提供了坚实的依据,也具有不容忽视的指导价值。但是也必须认识到,历史的當事人是深刻的浸入到历史环境和事件中去的,并且当事人本身的行为和思想也会对当时的环境和事件产生影响,因此这些以当事人本人作为核心的记录,并不能真正客观地反映历史的真实情况,而只能作为历史研究的重要参考依据。革命史研究要取得新的进展,必须更多地从史料的发掘、分析、研究中建立历史真实,而不是盲从于各种权威阐释;要善于、敢于在史实探求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新观点,而不是满足现有文件结论。
对于革命史的研究,一直都是描述和分析并重的发展状态。经历过战争之后,很多资料都有不同程度的缺失,因此早起阶段会更多倾向于对于历史事件的还原,并且进行深入详实的叙述。但是目前,在诸多历史材料和证据日趋完善的情况之下,分析已经占据了中国革命史研究的重要位置。研究人员更多透过历史表层的实践来分析和获取背后隐含的社会内涵和发展规律,进一步形成完整的理论。
三、结论
总之,中国革命史是中国历史中的重要环节,其研究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展开客观的分析,并且将成果应用于未来的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