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人的精神边界

2017-07-14刘勤盟

资治文摘 2016年11期
关键词:城邦古人信仰

刘勤盟

在第三卷即“城邦”这个主题下,库朗热首先探讨了城邦的形成所必须经历的从家庭到胞族,以及胞族的扩大所组合而成的部落。但作者更加偏重对于伴随着这种发展的古代信仰甚至是由这种古代信仰的演变所导致的一系类社会结构和生活模式的变化的研究。也就是说,从胞族、部落向城邦过渡之前,必须酝酿着古代人在教信仰上的演变,而作者在书中表明这种信仰带有某种从先祖、灵魂向自然界铺展的性质。

随着这种新信仰的巩固,城邦就应运而生了。然后库朗热研究了城市的建立和关于古人对于筑城者的敬拜。城邦既然是诸神所居住的地方,那么这城邦与诸神一样,带有了某种不朽的目的。然而随着城邦林立,每个城邦都有属于自己的神,城邦神在某种程度上与先前的家庭宗教所信奉的神相似。每一个人从生到死都属于他的那个城邦,与他的神或诸神密不可分。而并不像我们今天很多人所认为的,古人拥有一种至上神或独一神的观念,虽然我们会觉得这些信仰十分粗浅,但这种信仰却影响着古代人大部分的制度、礼法和历史,也就是说,影响着这种生活方式。

作者也具体地研究了城邦的宗教。共餐、节日和取洁礼等一些日常的公共生活元素,在古人看来,这其中都有神的参与;而在会议和军事方面,神也不能缺席,古人深信:神有时是他们的保护者,有时又有可能是最凶恶的敌人,行止都需要事先占知神的意思。而在战争时期,宗教所发挥的力量甚至更大:出征、行军、战斗和凯旋,都涉及着不同的祭礼,更不用说对死者的葬礼。宗教涉及到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古人政治生活的支柱,是人类生活的绝对权威。古代的统治者与教士进行统治发号施令,其自身也是遵从着他们自己的宗教、自己的神。

古代并没有宗教与国家的清晰的区分。古代人信仰则体现于一个又一个小的、甚至在我们今天看来毫无关联的支离破碎的行为和礼节,而这种外在的礼节、礼仪才是古代的宗教性的真实体现。而当这些礼节以及祖先的历史诉诸口头的传统或诉诸文字,这种古老的的事物就更加的神圣了,因为这些言辞是与城邦、神祗、宗教相关的,因而人们没有权利把它遗忘,它是不朽的。固然在这种历史中有着值得商榷的错误,但编著者们的信仰和宗教情感是真实,或者说,他们对于所处理的内容是信以为真的。

对于古代人来说,他们的信仰和宗教才是最根本并且最一般的出发点,城邦的政治制度就潜伏于这种心灵模式之中。按照宗教的规定,教长是主持和掌管城邦公祭的角色,而这种教权是不能共享的。政教合一的制度也并不因王权的倾覆而告终,虽然执政官取代了君主,但他依然是宗教和政治的首领。库朗热在接下来研究了执政官和城邦的选举后,进入了法律的部分。

在古代社会,法律都是宗教的一部分,它规定了人们公共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就是说,一切行为都应当合法,法的引导和指导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要比我们如今的法律所主要体现的强制力和所依据的暴力更明显。对于古人来说,法律是宗教本身,人與人以及人与城邦之间的法律关系也同样是其宗教上的关联。这种宗教资格使得一个公民或法人与外邦人或奴隶区分开来,而一般来说,古代的这种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是与其宗教义务不可分离的,外邦人则被要求与这种城邦性的祭礼保持距离,因为他们被认为是不洁的和妨害的。但外邦人可以通过寻找一个本城邦的保护人以求得间接地属于这一城邦,并由此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公民权。

但是一个城邦公民,一旦背叛自己的城邦,将予以严酷的对公民权的剥夺。但这种剥夺更多地不是身体上的,而是宗教和律法意义上的。后者在古人看来更为严酷,因为他被拒绝进入任何宗教场所和参与任何公共生活、祭礼活动,并且城邦所信奉的、也是这个被褫夺公民权利之人自小所信奉的神如今对于他来说已经毫无意义了:城邦的神和人都不再保护他了。所以放逐可以被看作是精神上的死刑。

相应地,古人的边界意识往往不像我们今天所指的是土地上的边界和区分。这一区分更重要的是精神上和宗教上的,也就是说,是生活方式的差别和界限。一个城邦如果失去这一边界,也就失去了它自身的全部独立性。按我们今天的话说,它就不再是一个主权国家了。而关于攻伐与结盟、宗主国与殖民地之类的城邦的事务,宗教也发挥着主导的作用和深刻的影响。

当今我们把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摆在首位,而在古人看来,个人并非先于城邦,个人权利并非先于城邦的宗教权力,而相反地,个人是完全从属于宗教和城邦的:兵役、婚姻甚至还包括一些琐碎至极的事物;而在精神上,尤其是我们如今所欣羡的精神自由,古人,特别是我们称赞不绝于口的希腊人,并非我们想当然的所认为的那样拥有更多。希腊人的教育远不是自由的,国家首先要独揽的就是教育大权:受教育不是权利,而是履行公民义务;儿童与其说属于父母,不如说属于城邦。他们所学习的那种知识也必然是与城邦有关的,也就是说,那种对于城邦的宗教礼法和祭礼活动有关的知识。所以,在古代诸民族中,最具知识之人是法学家与立法者。

古人不仅不知道什么私人生活自由、自由教育,也压根不知道什么信仰自由。在那种神权国家和时代中,自由并不重要,因为自由已经通过城邦生活和宗教生活予以实现;而对于权利的观念亦如此:在城邦和神的权利和权力面前,人并没有什么权利可谈,即便有,也仅仅是被限定为某种城邦的神圣义务罢了。

正如库朗热在本书的导言中所表明的根本态度:要认识古代政治,必须研究古代信仰。也就是,要了解古代和古代人的生活,在于不断尝试去接近他们的精神和心灵。

猜你喜欢

城邦古人信仰
信仰
漫画
古人时尚文化秀
古人时尚文化秀
古人时尚文化秀
古人的过年诗
古代雅典经济责任审计探微
学习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城邦与公民思想及启示
论《理想国》中的城邦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