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的“高淳实践”

2017-07-13霍慧萍

群众 2017年7期
关键词:绿色旅游生态

霍慧萍

高淳享有国际慢城、江南胜地的美誉,生态涵养区达到国土面积的70%,地表水优于Ⅲ类水比例达到75%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85%左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41平方米,曾被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巴赫誉为“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近年来,我们始终坚守“生态立区”优先发展战略,深入践行“两山”论,促进绿色发展方式与绿色生活方式齐头并进,实现生态美与生活美、生产美“三美共融”,探索出特色发展的实践路径。

厚植生态优势:区域发展的智慧选择

“生态美”是无可替代的环境财富,更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我们坚持把良好生态作为加速转型的“绿色引擎”,推动生态资源向“产业资本”转变、向“发展资产”转化。

生态+特色小镇,休闲旅游成为骄阳产业。我们把“特色”作为最鲜明的竞争力。以慢城品牌为核心,一体化推进山慢城、文慢城、水慢城等“大慢城”体系建设,个性化开发“慢城村居”结构单元、“慢城生活”赏游系统。桠溪成为首批中国特色小镇,慢城小镇成为省首批旅游风情小镇,以“大慢城”带动的旅游人气年均增长28%以上。以全域旅游为方向,把全区作为没有边界、没有围墙、居旅相宜的田园式大景区,实现春赏花、夏亲水、秋美食、冬养生“一年四季皆可游”。先后建成国家4A级景区3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以产业融合为路径,实施旅游+田园乡村等“旅游+”十大工程,培育文旅、商旅、村旅、康旅结合等复合经济体,开发乡村旅游、特色农产、健康产业等大众创业链,多途径实现“城市功能旅游化”。

生态+现代农业,富民强村迎来百花齐放。农业一头连着农民“口袋”,一头连着“舌尖上的安全”。作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我们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品质、创品牌,全区“三品一标”农产品产量占比达到45%。做足“水”文章。放大固城湖螃蟹“五个全国第一”品牌效应,推广生态、循环、立体养殖“技术链”。全区螃蟹养殖面积达20万亩,其中90%以上套养了青虾等特种水产品,成为规模近20亿元产值、跨度10余类行业、惠及10多万农民的“大产业”。与南农大等知名高校院所联合成立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研究所,开展育苗、套养、水质等前瞻性实用性技术研究,助推“固城湖”螃蟹品质、品牌迈向更高端。用好“田”资源。把原生态作为最大卖点,建成市级以上农业园区7个,食用菌产业成为全国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早园竹、茶叶等经济林果种植面积近1.5万亩,亩均效益超6000元。嵌入“网”引擎。创成省级电商示范镇2个、示范村4个,城乡电商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农村电商交易额年均增幅达30%以上,成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区。

生态+绿色资本,开放发展彰显后发优势。我们把绿色GDP作为核心价值取向,不断提高产业发展“绿色增加值”。“宁缺毋滥”守底线。坚持发展经济宁“留白”不“留遗憾”,对环境不允许、条件不成熟的项目坚决搁置。环评一票否决不符合国家和省市产业政策或环保要求的项目100多个,从源头上守住生态底线。“腾笼换鸟”优存量。关停“三高两低”企业近70家,并将包括两个本土上市公司在内、总投资数十亿元的化工项目全部搬迁。近年来,红太阳大数据、红宝丽新材料等一批“老企新品”相继推出。全区工业技改投入占比保持5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41%,新三板挂牌及上市企业达11家。成功创建省“两化融合”示范区,获批建设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点绿成金”激发新动能。放大优越生态环境对战略资本的吸附效应,让“绿色资源”匹配“黄金产业”、发挥“黄金效益”。成功引進福特研发测试中心、德国SAP跨境电商平台等世界500强企业。新材料、医疗健康、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42%,软件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幅超过20%。

发掘生态价值:民生期盼的最佳回应

我们推动绿色全民共享,既坚守生活空间的“绿水青山”,又发掘生态价值的“金山银山”,从而筑起民生幸福的“福山靠山”。

“好生态”发挥富民正效应。坚持绿色增长与富民增收有机统一,全面开展百家企业、千名建筑工人、万户水产养殖和农家厨师、民宿管家技能、文化等培训活动,扶持发展餐宿服务、电商网店、家庭农场等“众创”“微创”经济,有效拓展增收渠道、提高人均收入。近年来,建成休闲农业基地6.5万亩,培育市级以上休闲农业示范点24个、乡村旅游示范点40多个,发展乡村农家乐169家,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全区直接从事休闲产业、电子商务、水产养殖的农村居民近7万人,特色富民产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近5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

“好环境”激活惠民正效力。投入近10亿元财政资金,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500多套,铺设污水管网1300多公里,今年将实现规划保留村污水处理全覆盖。在环境建设和整治中,我们内外兼修推进社区服务功能建设,在系统改路、改水、改灯、改厕的同时,实现了村居“民事代办”、居家养老和标准化卫生、文化服务中心的全覆盖。这一系列“绿色民生工程”,不仅让农村摆脱了“脏乱差”传统印象,而且具备了城市社区的居住条件,探索出一条“不出村、家门口”的就地城镇化之路。特别是,桠溪镇大山村以环境兴旅游、促民生的实践做法,塑造了农民就地城镇化的一个鲜活样板,得到了国际慢城联盟总部的肯定并被列入国际慢城公约章程,成为创建国际慢城的又一重要标准。

“好底色”释放利民正效能。把改善生态环境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通过媒体宣传强导向、学校教育抓普及、城乡联动成声势,有效凝聚社会共识、促进形成“生态自觉”,全区公众生态文明普及率、群众生态环境满意度一直位居全市第一。生态自觉的增强带来了全民幸福感的提高,去年在南京幸福民生建设考评中,以86.8分位列全市第一。社会公众安全感、法治建设满意度、和谐社区达标率跻身省市前列,刑事发案、信访总量处于南京低位,成为全国法治创建先进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激发生态潜力:战略定力的长远考量

高淳始终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自觉追求,大力促进特色“显化”、资源“活化”、优势“转化”,在另辟蹊径中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

方向比速度更重要。脱离生态搞经济是“竭泽而渔”,而离开经济抓生态,则会陷入“缘木求鱼”。推进绿色发展,核心是“绿色”,重心在“发展”。既要摒弃“守”的思维,更要强化“进”的意识;既要有“舍”的勇气,更要有“得”的智慧。我们把优良生态作为核心优势,做到加快发展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保护生态也不以牺牲速度为前提,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提升,驾驭“发展之舟”扬帆远航、行稳致远。

未病比治理更高明。高淳从开头抓起、源头管起,摆脱“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老路,既划定“生态涵养区”,又建立“生态开发区”;既守牢生态保护“警戒线”,又勾画生态财富“增长线”,实现了经济指数与环境质量的相得益彰。实践证明,只有让绿色生态“筑底”、绿色经济“托底”、绿色民生“守底”,使生态文明理念融入产业转型、社会建设全过程,才能真正守住“绿水青山”、赢得“金山银山”。

定力比黄金更珍贵。发展美丽经济、推进生态惠民,既需要坚强的定力,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更需要创新的精神,使生态“优势”转变为竞争“强势”。正如高淳“国际慢城”的发展足迹,从一个偏僻落后的山村到如今的中国第一慢城,从“名不见经传”到“江苏最具魅力休闲乡村”。这生动地说明,坚守住“出发时”的初心,耐得住“在路上”的寂寞,最终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作者系中共南京市高淳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霍宏光endprint

猜你喜欢

绿色旅游生态
绿色低碳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