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本固基 整体提升国企党建工作水平
2017-07-1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发挥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国有企业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阶段。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关键是要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工作责任,把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通过加强党的建设,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厚植为国企竞争优势、发展优势,推动国企成为推进江苏“两聚一高”的重要支撑。
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归结到一点,就是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具体而言,就是严格按照党章规定,保证并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企业的贯彻执行,在参与决策、管人用人、保证监督中积极作为,使党组织发挥核心作用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主动适应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要求,把党建嵌入公司治理结构中,处理好与其他治理主体的关系,理顺国有企业党建管理体制,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
把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落到实处,要处理好“核心”与“中心”的关系。党组织是国有企业的领导核心、政治核心,搞好生产经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是国有企业的中心工作。《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中的党的基层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工作”。党建工作围绕中心工作开展是党的建设的基本规律。离开了中心任务,党建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只有围绕、参与生产经营这一中心任务才能实现。因此,国有企业党组织要建立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工作机制,将党的领导贯穿到企业治理的各环节、全过程,做到既不包揽企业生产经营的全部工作,也不脱离中心工作。创新党组织发挥核心作用的途径和方式,改革和完善领导设置模式,坚持和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保证党组织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话语权。完善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制度程序,保障党组织决策前对决策的把关、坚持企业重大决策(涉及国家宏观调控、国家战略、国家安全等重大经营管理事项)必须先由党委(党组)研究提出意见建议;保证决策过程中党组织的主张在企业决策中得到真正体现;决策后,党组织要发挥在政治工作、组织工作、群众工作上的优势,发动全体党员、带动广大职工,推进决策的贯彻落实。
做好“人”的工作,建立德才兼备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队伍,坚持把党管干部原则与支持法定机构依法行使用人权相结合,不断创新有效实现形式,保证和落实党组织在企业选人用人中的主导作用。坚持“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选人用人标准,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努力做到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把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坚持从严管理与关心爱护相结合。加强对企业党员领导干部的经常性教育与培养,注重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履职和行使权力的情况予以监督,并贯彻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项工作之中,使其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为敢于担当者担当”,探索建立容错机制,鼓励领导干部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勇于担当,放手放胆放心干事创业。把党的组织优势与企业员工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做广大职工的主心骨、贴心人,凝聚职工。通过党员的示范、服务吸引广大职工紧紧地靠拢在党组织的周围,将职工队伍中的先进分子吸纳到党组织之中,激发广大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着力构建主体明确、层层传导的责任体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齐抓共管、企业党组织履职尽责的工作格局,用好考核与问责追责两大利器,形成管党治党合力。
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新形势下,需要从组织设置、工作思路、活动方式等方面探索创新,实现基层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深度结合,并成为企业价值链上的重要一环,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筑牢根基。
建好基层组织,优化基层党组织的运行方式。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设置要适应企业的生产实际、组织结构与经营机制,将支部建到项目上、建到班组;在企业改制、调整管理机构过程中,同步建立党的组织、动态调整组织设置,消除党建工作空白点,推动党的组织与工作的有效覆盖。在此基础上,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生活制度,营造良好的组织内外部环境,搭建各种平台引导党员参与支部活动、组织工作,以此不断激发党员的主体意识,实现“组织主导”与“党员主体”双轮驱动,进而形成一个不断完善自身功能、充满生机活力的党支部良性运行状态。
创新工作思路,以党建工作引领企业文化建设。当代企业管理已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发展为文化管理,党的价值理念、组织目标与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相容度决定了党组织发挥作用的程度与范围。作为党的基层组织,通过组织的凝聚力、党员的示范力,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力,在企业内部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对企业文化建设起着积极的保证、导向和推动作用。企业文化建设则为党建提供了有效载体,通过将党的理论宣传与党员、职工的文化需求相结合,拓展企业党建的内容和方法。可以说,党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的明显标志,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政治优势,无法取消或替代,并随着企业文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得到不断的改进和加强。
创新活动方式,找准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结合点。创新活动方式是激发党员内在活力的关键。一是以“开放式党建”突破组织的局限性。党组织活动可以突破支部,以党建项目工程的形式实现党员的再组合;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以邀请企业职工参与其中;还可以党员志愿者活动的方式使党员走向社会,服务社会。二是以多样化的活动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将“三会一课”与企业的发展相融合,让党员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以“定岗定责”“结对帮扶”“党员承诺制”“党员活動日”等创新做法,让无职党员有心、有力、有岗、有事可为。三是利用“互联网+”创新活动载体。网上党支部、党员组织生活APP、微党课等都是基层党组织的实践创新。用好新手段新方法,企业党建才会更有成效。□
(执笔人:谌玉洁)
[此文系江苏省委党校校级重点课题——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2015XQNXM04)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丁和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