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镇江:争当扬子江城市群建设的先行区

2017-07-13张叶飞

群众 2017年7期
关键词:镇江特色建设

张叶飞

镇江地处“南京都市圈”和“上海都市圈”的交汇点,是全省沿江八市重要一员。我们将依托承东启西、接续南北的独特区位,乘着宁镇扬一体化的东风,在区域融合发展中走在前列、做好示范,争当扬子江城市群建设的先行区。

坚持一体发展,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突出轨道交通先行,尽快启动南沿江铁路建设,加快推进连淮扬镇铁路建设,规划建设宁句、宁镇等轨道交通,规划预控6条城市轨道廊道,构建布局合理、无缝换乘的轨道交通网络体系,实现主枢纽对主枢纽、主城区对主城区、主景区对主景区的有效对接。突出江河联动,整合优化港口资源、岸线资源、内河资源,组建镇江港口发展集团,扎实推进长江12.5米深水航道建设,与南京、扬州合力建设长江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突出城际通勤,启动镇扬过江通道研究,加密沿江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网络,推动毗邻地区开通城际通勤班线,重点提升南北向交通运输通道能级。加快构建市区快速路网,实现市与三个辖市“半小时通达”,防止因外通内堵产生“极化效应”。

坚持错位发展,加快产业强市发展步伐。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积极构建“四沿两带”的产业布局,即沿长江、沿沪宁、沿扬马、沿运河发展带和宁杭生态经济发展带、G312创新带。坚持苏南站位,突出产业强市,充分体现“高端、高新、高效”和特色发展,重点打造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两个千亿级支柱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三大新兴产业,传承发展眼镜、香醋等历史经典产业,到2020年,梯次培育9个销售收入百亿元以上优势产业集群,其中千亿元级以上2个,500亿元级以上5个。按照“一区一定位、一园一特色”的要求,科学布局产业“三集”园区,扎实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使之成为承载高端产业、推动产城融合的特色载体。加强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商贸物流等重点产业对接,共同构筑扬子江区域性产业集群。

坚持融合发展,推动社会民生共建共享。加强教育资源共享,推动高校院所合作共建,深入实施“金山英才”计划,“十三五”期间市财政每年投入7000万元,重点引进支持600名(个)以上产业发展领域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团队),打造独具特色的人才高地。逐步扩大异地就医联网医疗机构的范围,提高参保人员医疗保费直接结算水平,建立工伤认定异地调查取证和劳动能力委托鑒定互认机制。积极引导金融机构跨区域经营,推动文化体育资源共建共用,抓紧谋划实施一批民生共建项目,着力打造沿江八市优质生活圈。深化全域旅游理念,实现宁镇扬旅游“一卡通”,积极推动沿江八市旅游“一卡通”,联合开展高水平的旅游营销和策划,共同打造一批旅游精品线路。

坚持特色发展,彰显镇江独特城市魅力。围绕现代山水花园城市的定位,突出山水资源、历史文化、空间特色,加快建设“精美”镇江,在沿江八市中凸显个性魅力。按照“一山一景”的要求,将市区26座山体全部建设成开放式公园,对山体周边建筑的高度、密度、退让等严格加以控制,彰显“城市山林”之美。大力实施长江大保护,整体打造8.8平方公里的金山湖,加快建设古运河风光带,彰显“江河交汇”之美。结合老城区“双修”,逐步恢复一批名人故居,将西津渡、伯先路、大龙王巷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成镇江“露天的博物馆”,留住城市特有的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彰显历史人文之美。加强沿江八市的绿色生态协同,积极构建沿江绿色生态廊道,持续打响低碳镇江的“金字招牌”,彰显绿色低碳之美。□

(作者系镇江市人民政府市长)

责任编辑:王 婷endprint

猜你喜欢

镇江特色建设
特色种植促增收
赛珍珠:我在镇江有个家
我的镇江寻根之旅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中医的特色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完美的特色党建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镇江学前教育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