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数学高效课堂中的计算教学
2017-07-13彭香萍
彭香萍
[摘要]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所以教师除了课堂上的教学外,还要注意课外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辅导。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分析、纠正,再让学生进行类似的练习,使学生在不断对比中获得能力的提升,真正实现高效教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农村小学;高效课堂;计算教学;计算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21003001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点,是人们进行推理、证明及处理数据必不可少的能力。因此,学生在小学阶段必须具备进行整数、分数、小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并且对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那么,如何在课堂上让计算教学达到高效,实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目的呢?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合适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愿意思考,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例如,教学“分数的认识”时,教师可创设以下情境:“中秋节,小明一家三口买了6个小月饼、1个大月饼,每个人可以分到几个小月饼、几个大月饼?”熟悉的情境,吸引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学生能很快说出每人分得2个小月饼,但不知道怎么表达大月饼的分配情况。教师再问道:“大月饼如何才能平均分呢?”这时可能会有学生说把大月饼切成几块来分。师追问:“为什么要切成几块来分?”学生答:“一个月饼不可能每人分一个,只有切成几块才可以都吃到。”这样学生就知道分得的月饼不再是整数1,只能是“1”里面的一部分了。接着,教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片代表月饼,进行分饼活动,使学生明白只有平均分(每块大小一样)才公平合理。然后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分法,学生回答“平均分成3份,每人一份”“平均分成6份,每人2份”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份里的一份是三分之一,6份里的2份是六分之二),告诉学生“这样的数叫分数”……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又使学生明白了为何要平均分(分数的来由),理解了什么叫分数(分数的意义),进而掌握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二、明晰计算错误,强调基础教学
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是计算的基础,也是低年级计算教学的重点。近年来,常常发现学生出现的计算错误有不少与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有关,如321-127=195、24×7=161等错误。还有一些学生可以口算的仍然列竖式计算,且笔算速度慢,增加了后面学习的难度,这都是由上述原因造成的。所以,教师要提高低年级计算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真正理解算法,必要时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记忆背诵,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使学生看到算式能脱口而出计算结果。这样既可以提升学生的计算速度,又能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三、形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对初中、高中甚至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计算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学习态度,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1.书写要认真、简洁
不少学生书写不工整,格式混乱或者贪图速度快,马虎潦草,如有的学生将“3”写成“5”等,导致计算错误。因此,課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牢记计算步骤
计算步骤如下:第一,仔细看题,看清楚数字、运算符号、计算顺序;第二,计算时多动脑筋,能简算的要简算,这样能提高计算的速度;第三,养成验算、检查的好习惯,这样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
农村学生的家长有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在家庭教育方面往往不如城里的家长。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这样到了高年级,学生的数学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四、重视简便算法,提高计算能力
计算时,灵活合理地运用一些定律,能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所以,教师要重视简便运算的教学,对一些基本的运算定律要让学生懂得推理,理解来由,并且要求学生熟记背诵。如学习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后,学生在计算125×88时就可以将算式简化成125×8×11=1000×11=11000或125×(80+8)=125×80+125×8=11000。这样一道题可以灵活运用两定律,不需要列竖式就能直接口算出来,既加快了计算的速度,又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
总之,计算教学不是一日之功,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所以教师除了课堂上的教学外,还要注意课外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辅导。同时,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分析、纠正,再让学生进行类似的练习,使学生在不断对比中获得能力的提升,真正实现高效教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责编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