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朗读重在“得法”
2017-07-13谢海霞
谢海霞
[摘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表达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激情朗读示范,并引入精读示范,融入朗读表达,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为他们打好语文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朗读 ;得法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21002101
朗读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手段,是小学生接触阅读的起点,更是后期学生自主化、个性化、创新性阅读发展的基石。重视朗读教学是练好语文基本功的先决条件。朗读可将无声、无生命的文字转变为有声、鲜活的语言艺术,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及表达能力有着积极意义,而这有赖于教师课堂上有效的朗读指导。换言之,情感朗读教学重在“得法”。
一、激情朗读示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从成长机制与规律来看,小学生喜欢模仿,且模仿能力较强,容易受到教师语言、形态及行为动作的影响,进而理解并内化知识。为此,教师应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特征,在课堂教学中多进行领读、范读以及伴读,借助声情并茂、有韵有味的朗读以情激情,将学生带入文本中,使其更深刻地体会文本的意境,获得身心美的享受,并逐步提升阅读能力。
如在《生命,生命》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深入解读文本,整理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写作意图及情感,并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的音乐作为背景,积极创设生动的情境。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先简单介绍作者杏林子的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文本内容饱含情感地范读文章。在低缓、急促、温婉、深情、高亢的情感熏陶下,学生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感悟。通过不同情感的融入,学生时而睁大眼睛,时而眯着眼睛,时而凝神思索……慢慢沉浸于文本的情感中,获得了感悟与理解。
教师的激情朗读示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文本形象及情感形成了一个大致的头脑中的框架,为后期感悟课文情感奠定了良好的基石。
二、引入精读示范,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即是对文字语言的理解、分析、体验及吸收内化全过程的浓缩。它不仅牵涉到个人的学习历程、生活经验、情感体验,更包含着主体对相应文本的理解、联想及判断能力,是个人知识习得的体现。语感的培养渠道与方式多种多样,朗读则最直接有效。鉴于此,教师应重视朗读教学,注重不同文本朗读的语调、语速、轻重等,在创新中完美诠释作者的情感及思想。
如在《给予是快乐的》一文的教学中,教师有选择并富有感情地朗读保罗与男孩的对话,突出保罗在交谈过程中的情感变化,保罗认为“男孩希望自己有一个驾着新车的哥哥”,而男孩则希望自己能成为“驾着新车的哥哥”。这就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也更能突出人物性格。通过教师的精读示范及朗读技巧的指导,学生逐步掌握了不同的语言结构及节奏,不仅感受到语言艺术本身的魅力,还进一步体味出人物的性格及思想。教师通过朗读示范,将学生带入真实的语境交流中,去体会小男孩“吃惊得瞪大眼睛”“眼睛里闪著亮光”的欣喜情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三、融入朗读表达,培养学生的情感交流能力
叶圣陶说:“美读即通过朗读将作者情感思想表达出来的学习行为。”朗读重在对情感的认知与感知,学会与作者进行情感与心灵的沟通。换言之,教师可在朗读中融入情感表达,逐步让学生悟情、表情,培养其情感交流的能力。
比如,在《月光曲》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在朗读示范中流露出自己的情感及思想,让学生在学习相关朗读技巧的同时,去体验作者语言表达背后的情感。而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音乐,让学生去感受,并尝试着融入自己的感情进行朗读。在朗读到“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 您,您不会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这一句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进盲姑娘的真实世界中,感受盲姑娘的情绪及心境,使学生从朗读上升到情感享受,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情感表述,以不断提升自身的情感交流能力。教师应多创造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朗读活动中,并适时地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朗读心得,使他们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总结,在总结中成长,一步步提升语言能力。
总而言之,朗读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学生语感、情感表达能力的基石。为此,教师应顺应学生成长与发展的特征,在朗读示范中融入语音、语调及语速等的指导,加强情感与思想的融入,从而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的意识与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玉珍,何卫国.对语文朗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15(2).
[2]臧艳红.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效果的方法[J]. 江西教育, 2015(12).
[3]单小兰.语文朗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成才之路, 2015(14).
(责编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