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公安院校教师教官师德现状及建议

2017-07-13李植

法制与社会 2017年18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

摘 要 公安院校教师教官,具有人民教师和人民警察的双重身份。从总体上而言,公安院校师德建设是积极的,但也存在政治观念偏差、表率意识淡薄、学术不规范、师德建设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对此,本文认为应从严抓政治理论学习、增强自律意识、诚信治学、健全师德建设机制等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公安院校师德建设。

关键词 公安院校 教师教官 师德问题

作者简介:李植,上海公安学院治安系,中级教官。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6.389

今日之大学生,明日将成社会主流力量,将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因此,大学生仅有过硬的文化知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而要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教师首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因为,其言行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状况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公安院校的学生是大学生队伍的组成部分,是未来公安事业的践行者,也“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公安院校的教师教官 也必须“努力以高尚的品德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更好地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职责使命” 。也就是说,教师教官要教育好学生,自己要具有良好的师德。对此,2014年教育部还发布《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划出了对教师具有警示教育意义的师德禁行行为“红七条”,并建立了问责机制。而对于公安院校的教师和教官而言,其既是人民教师又是人民警察的身份 ,对于师德的要求更加严格,不仅要有一般教师的师德比如“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还应具有特殊的要求,比如遵守“五条禁令”等规定。

一、公安院校师德建设的意义

公安院校的教师教官,作为人民教师肩负着树人的使命,作为人民警察,是铸造忠诚警魂,培养公安后备力量的践行者。因而,公安院校教师教官应当具备更高的师德要求,且意义重大。从教师教官自身来说,加强师德建设有利于其自身坚持职业道德操守,有利于其自身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从学生的角度而言,良好的师德不仅能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能使其树立公正执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对于学校的发展,师德既是学校办学实力、水平的重要标志,又是办学质量的竞争力所在。广大教师教官树立了良好的师德模范作用,才能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才能实现学校更好发展。

二、当前公安院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前公安院校教师教官,政治立场坚定,有正确的道德评判能力,达到了为人师表的要求;努力钻研公安业务知识,提高教学技能,有较强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起到了表率的作用。但是,我们还要注意到部分教师教官在师德及院校师德机制建设上存在的问题。

(一)政治观念存在偏差

公安院校教师教官,具备基本的政治素养是底线要求。然而,随着外来思想的消极影响,一些教师教官的政治观念也暴露了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政治素养不足。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不深入,对核心价值观不清楚,以至于在课堂上发表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的错误言论,不利于学生政治思想观念的形成;二是缺乏保密意识。公安工作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容易接触到敏感信息,但一些教师教官为了增加课堂的吸引力,把涉密信息搬到课堂上,致使这些信息在学生中,甚至社会中流传造成不良影响;三是随意发表評论。教师教官在教学或学术研究上有言论自由的权利,但是任何自由都是相对的,但个别教师教官却将社会上的一些负面新闻上纲上线,归结到社会主义制度,进行大肆抨击,对学生以后踏入工作岗位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笔者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上述教师教官平时不用心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未能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念,面对泥沙俱进的西方文化,价值观变得扭曲,迷失自我,进而有了是非混淆的认识。

(二)表率意识淡薄

作为公安院校的教师教官,不仅要给学生传授文化知识,还要让自己在道德上做出表率,但一些教师教官在此方面却令人大跌眼镜,主要表现为:一是不执行严格的警务化管理。一些教师教官在警务管理中做不到令行禁止,不能按照规定着装,导致形象示范不够。还有的教师教官,上课自由散漫,迟到早退,对学生的警务纪律形成造成非常大的负面影响;二是欠缺敬业精神。一些教师教官课前不认真备课,上课天马行空,下课匆匆离开教室,与学生的互动不够,产生不了感情,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影响到学生未来工作的态度;三是自身修养不够。由于自身修养不够,未能坚守住职业道德底线,出现了道德行为失范的状况,比如在考试中出现徇私舞弊等现象。笔者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这些教师教官功利主义思想严重,缺少最基本的职业态度,将当前的工作只是视为谋生的工具,表率作用荡然无存。

(三)学术不规范

公安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更多的德才兼备的学生投身于公安事业之中,但这需要教师教官具有良好的理论素养。而良好的理论素养,需要具有最基本的科研精神。笔者认为,在公安基层蕴藏着巨大的学术宝藏,但是一些教师教官却不愿吃苦深入基层实地调研,导致学术上存在一些不良现象:一是学风浮躁。一些教师教官心态浮躁,不愿意扎实研究,而是热衷于追求见效快又能产生经济利益的项目,其成果是有量无质;二是学术不严谨。一些教师教官缺乏诚信意识,在学术上表现为粗制滥造等不当行为,不仅影响学术氛围,最重要的是违背了学术诚信,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形成产生了负面效应;三是学术目的不端正。一些教师教官申请科研项目的目的并非为了做好科研,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培养学生,而是套取项目经费以满足私利。笔者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这些教师教官对科研缺乏敬畏之心,把科研当成博得功名的工具。当然,也与一些院校过于强调科研的重要性有关。

(四)师德建设机制不健全

教师教官的师德不仅要求其自身从多个方面进行提高,也需要公安院校在师德上建立保障机制。然而,当前部分公安院校在师德建设机制上存在的问题是:一是培训效果不佳。部分院校的培训只是浮于表面,内容主要倾向于教学技能,专门的师德培训相对较少;二是评价体系不客观。对教师教官的师德评价方式上,部分公安院校重评价主体轻评价客体的参与,使部分教师教官对于评价结果接受程度不高;三是考核奖惩机制乏力。部分公安院校对师德的考要求偏低,只要没有重大教学事故等行为,就评定师德达标,而没有把教师教官个人道德行为作为评判重点容易使教师教官降低师德标准。在师德失范的处罚力度上,虽然响应“一票否决制”,但实践中缺乏具体的评价标准,执行力较差。笔者认为,正是因为师德建设机制不健全或者执行不力,导致师德建设无法落到实处。教师教官的道德认知,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影响甚至是误导,而增加了更多的功利心理。

三、加强公安院校师德建设的具体路径

公安院校教师教官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校以及教师教官的共同努力推进师德水平的提高。具体应该从如下四个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升教师教官师德水平。

(一)严抓政治理论学习

加强教师教官的政治理论学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制定政治理论学习计划。要制定详细的政治理论学习计划,并认真按计划落实,要解决思想上的实际问题,努力提高教师教官的政治敏锐性,提高重大问题上分清是非界限的能力,尤其是着重解决政治意识和理论信仰方面的突出问题;二是注重保密教育。教务部门平时应对教师教官的教案、课件等进行保密检查,但凡涉及到保密意识的要及时纠正,防止流入课堂,产生不良后果。最重要的是,学校要定期加强对教师教官的保密意识教育和培训,使教师教官自身形成较强的保密意识;三是建立倒查机制。对于教师教官在课堂上发表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相悖的言论,要建立师德投诉平台,及时掌握师德信息动态,及时纠正不良倾向和问题,严重者要对其进行诫勉谈话或惩罚,力争在公安院校内建立起既有言论自由,又有言论底线的师德环境。

(二)增强自律意识

增强教师教官的自律意识,规范道德行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实现:一是抓好职业道德教育。针对一些教师职业道德意识薄弱的现状,认真补上职业道德教育这一课。教师教官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除了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外,还应融入警察的职业道德内涵;二是树立服务意识。为人民服务是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的宗旨。公安院校师德建设的根本是,积极倡导为学生服务。要树立服务意识,不能以管理者、教育者自居而居高临下,要在道德上成为学习榜样;三是培养自我教育能力。教育只有通过自我教育,才能最终发挥作用。要注重提高教师教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促进教师教官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水平,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三)诚信治学

学术研究容不得虚假,其最基本的要求是诚实诚信。教师教官的学术道德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乃至整个社会的学术风气,所以教师教官特别需要培养诚实可信的学术美德。在培养优良学术道德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忌将学术成果等同于名利。要引导教师教官自觉担负起学术道德建设的责任,使其认识到做学术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更好的教书育人;二是忌片面强调科研成果的数量。学校对教师教官的学术能力考核上,不能仅强调数量,防止产生学术泡沫,要引導教师教官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深入地写出能够解决公安基层实际问题的文章,为公安实战服务;三是制订学术规范。学校要制定严格的学术规范,对于在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违规使用科研经费等行为,须有配套的惩罚机制,使教师教官不敢越雷池半步。总之,学校要有相应的制度使教师教官发扬严谨治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努力做到甘于寂寞,注重学术积累。

(四)健全师德建设机制

师德师风建设既要注意教育,又要防范制度漏洞,才能取得整体效应,须完善公安院校的内部管理制度:一是健全培训机制。在培训形式上,除了岗前对青年教师教官师德专题培训,还可以在工作期间针对个别师德上存在不良倾向的人采用领导谈话的方式帮助他们抵御各种消极思想。在培训内容上,不仅要有理论灌输,还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参加校内外的实践活动;二是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在师德考核评价体系中,要有教师教官本人的自述及同事互评,此外,还要从教师教官的政治思想、工作责任心、教学科研等方面作出综合测评。评价结果作为评奖评优、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三是健全奖惩机制。虽然我国已有《教师法》、《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规对师德进行规范,但仍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师职业道德体系。这需要学校层面进行进一步细化,将上述法规文件落到实处。对于评选出来的优秀德育的教师教官,在荣誉和利益上进行奖励。当然,对于在师德上有重大过错的教师教官,要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以儆效尤。

四、结语

公安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未来国家与社会正义的实践者和公共安全与秩序的维护者。学生未来工作的职业道德的养成,与警校里几年的学习息息相关。而学习又与教师教官的言传身教是不可分离的。这也意味着,教师教官的道德水平决定学生的道德状况。因此,我们必须本着对国家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抓好公安院校教师教官的师德建设。

注释:

2016年12月07日,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当前公安院校的师资,主要有教师和教官组成。据统计,一些地方公安院校,教官的比例要大于教师。

2016年12月26日,郭声琨在全国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2007年8月,胡锦涛在北京师范大学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
河南警察学院召开争创全国重点公安院校动员会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公安院校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实践思考——以北京警察学院为例
影视艺术在公安院校素质教育中的价值探索
公安院校学员顶岗实习绩效管理研究
关于公安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
公安院校警察心理行为训练课程建设初探
公安院校大学生身体意象研究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
论公安院校诊所式法学教学模式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