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矛盾解决化学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2017-07-13刘锁刚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6期

刘锁刚

【摘 要】哲学中讲到: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贯穿于客观事物发展的始终。化学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化学课堂和实验教学中渗透着矛盾的思想,用矛盾来指导我们的实践,指导我们的教学。才能找到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的科学方法。

【关键词】对立统一规律;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在一定条件下矛和盾既对立与统一,又相互区别,相互作用其中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認识方法。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溶液的酸碱性时认为:pH=0的溶液呈强酸性,pH=14的溶液呈强碱性。那必然要问:pH=0的溶液有碱性吗?pH=14的溶液有酸性吗?溶液的酸性和碱性是一对矛盾统一体。pH=0的溶液呈强酸性,也有碱性。只是对外表现为酸性。同样pH=14的溶液呈强碱性,当然也有酸性,只是对外表现为碱性。另外在讲到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一对矛盾统一体时,提到白磷和红磷同素异形体之间的变化时,有结构的变化认为是化学变化,其实二者之间仅从着火点分析当然也是物理变化,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化学变化。

矛盾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事物出现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马克思讲:我们认识事物要抓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把握问题的实质进而解决问题,从复杂的矛盾体系中找到并解决其中的主要矛盾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必修2中“可逆过程”这一模型,我们在研究可逆反应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时,我们认为反应应该向正向移动,而忽略了反应中热量变化对反应的影响,也忽略了外界环境可能对体系产生的气压和能量影响。同样我们在研究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时,例如碳酸氢钠溶液,碳酸氢根可以电离而显酸性,同时也可以水解而显酸性,这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水解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而溶液显碱性,突出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忽略了矛盾的次要方面,抓住了主要矛盾,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更有利于我们揭示事物的普遍规律,找到事物的本质,实际过程中的复杂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

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来说,矛盾的普遍性是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而其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特点。正如毛主席所说:“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原因,或特殊的根据,也就无从辨别事物,无从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就是要具体地分析事物的特点,并根据事物的特点去办事情。用哲学语言来说,就是要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在必修2卤素元素的教学过程中,分析卤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并分析研究影响它们性质的原因。比如:卤素的原子最外层都有7个电子,容易得到电子,呈现活泼的非金属性,所以卤素的单质都能与氢气,金属,非金属,碱,水等反应,因此卤素单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它们与氢气的反应条件和快慢却有很大的差异:氟与氢气在冷、暗处就发生爆炸,氯与氢气在光照时发生爆炸,而碘与氢气反应必须在持续加热的条件下才能反应,且反应生成物碘化氢在同样的条件下还能够分解,卤化银的普遍规律是:除氟化银外,均不溶于水,均有光分解性,在普遍之中,又存在特殊规律,氟化银可溶于水,没有感光性,从这一特殊规律,我们可以得到卤化银性质的普遍变化规律:卤化银从氟化银开始,水溶性逐渐减小,感光性逐渐增强。

不回避和否认矛盾,才能找到认识和解决矛盾的方法。在化学课堂和实验教学当中渗透矛盾的思想,用矛盾来指导我们的实践,教学,才会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才会真正让学生学到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和方法。

【参考文献】

[1]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2]毛泽东.《矛盾论》

(咸阳西北工业大学启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