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017-07-13刘意
刘意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想象是学生创造力的萌芽,心理学研究证明,学龄初期,儿童的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黄金时期,这时候如果采用恰当的手段施以经常性的训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因势利导,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种有利因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关键词】想象力;语文;教学;主阵地;课堂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这段话精辟地概括了想象力的作用。想象力是智慧的信使。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为学生擎起驰骋思维的天空。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随着年级的不断增高,其想象的有意性、创造性、概括性都在不断的发展,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应充分抓住这些特点,通过发挥其形象思维,培养其想象力,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因势利导,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种有利因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下面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抓住课文重点语句引导学生想象
句子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发展语言和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一篇课文中,若能抓住关键词句调动学生的想象,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这个句子的理解,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展开想象,理解内容和体会表达的感情。
二、利用插图引导学生想象情节的发展
图画凭借线条和色彩,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形象,生动形象的景色。让学生看着画面像身临其境,从而让学生产生兴趣。小学语文课文中,插图常常和文字一起组成看图学拼音、看图识字、看图学词学句、看图学文、看图说话等教学内容。我凭借课文插图,指导学生仔细看图,多看多想,启发他们进行大膽想象,尽可能的让插图“动”起来。通过这样的训练,既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学习了课文,了解当中的每个情节发展,然后让学生根据内容想象画成图画,可以让学生牢固地巩固知识,加深认识。
三、抓住文中的空白,丰富学生的想象
好的文章像书法,有时密不透风,有时又疏可走马。作者常有意不把意思挑明说透,刻意留下“空白”,让读者揣摩,或因表达的需要,省略了一些内容,留下“空白”。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就应该用好这些“疏可走马”处,巧妙地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用创造的才智为这些“空白”添补亮丽的色彩。像这样留有艺术空白的课文,小学教材中还有许多,关键要靠我们教师是否能积极挖掘,把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使阅读教学的课堂,放射出亮丽的光彩。
四、延伸文本,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想象是发明的雏形。”在教学中,应尽量唤起学生脑中储备的有关知觉表象,加以加工、组合;再引导学生或延伸故事情节,或补充课文内容,或创造新的自然、社会环境,从而加快他们的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的转化。不少课文的结尾没有把事情的结果明确写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余地,这就是课文结尾的空白。例如,教学《凡卡》的时候,笔者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凡卡满怀希望把信寄出后,做了一个美梦。是什么美梦?凡卡的信爷爷能不能收到呢?要是凡卡不写错地址,爷爷收到信后将会怎样?又如《穷人》一文,文章结尾写渔夫叫桑娜快去抱回西蒙留下的两个孩子,妻子桑娜却坐在那儿一动不动,这是为什么?当桑娜告诉他孩子已经抱回来时,他会有什么表情?会说些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渔夫一家今后的日子将怎么过?渔夫能否把西蒙的两个孩子养大成人呢?
想象是取之不尽的宝藏,只要我们能够潜心挖掘教材中的想象因素,联系学生生活,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在语文课内外教学活动中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恰到好处地为学生大胆想象提供催化与导向,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学生就能够展开畅想的翅膀,腾飞在创新的天空中。
想象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经过教师的反复耐心训练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利用课堂内外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想象的积极性、主动性,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横寨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