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据结构》课程学业评价改革与实践

2017-07-13刘淼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30期
关键词:学业评价数据结构指标体系

刘淼

摘要:《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学院各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后续很多课程的铺垫,也是软件开发的基础。但是由于课程本身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因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困难、挂科现象严重的情况。我校教务处从2014年开始,以提高教学实效为最终目标,在全校范围内推行课程学业评价改革。我院《数据结构》课程组也针对该门课的评价体系进行了全面改革,实验完整进行了两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就主要的改革方案做出陈述。

关键词:学业评价;指标体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0-0103-02

一、课程评价内容及方法

《數据结构》课程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习态度、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应用能力、思维能力、小组协作能力六个方面。课程评价方法采用多元评价体系,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由过去的“平时30%+期末70%”转变成“平时80%+期末20%”,平时成绩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给出。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尤其是对于实验课,每次实验题目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提前一周下发给学生,各学习小组展开互助。每次实验进行一次考核。

2.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对于学生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和逻辑抽象思维能力采取定性评价的方式。而对于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应用能力的考核则放在实验、测试、作业上进行定量考核。

3.个体差异评价与整体评价结合。关注整体的水平,更关注个体差异,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统计出每个同学的学习曲线,观测其访问次数、上交作业次数、阅读教学材料次数、发表话题次数、参与讨论次数等指标,进而监控其学习过程,并适时给予警示和帮助。

4.机评与人评结合。课程的阶段性测试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进行,客观题采用机器自评,主观题教师评阅。

二、学业评价指标体系

理论课的考核指标主要包含平时成绩、阶段性测验、课堂实验、期末总测试四个方面。其中,平时成绩由考勤、平时作业完成情况、课堂互动情况、网络教学平台参与程度四项考核点组成;阶段性测验则是整个学期一共三次阶段大章节的考核;课堂实验考核指标主要包含两项:小组合作成效以及算法分析与设计能力。具体指标体系如下。

三、评价体系指导下的教学设计案例

每堂课的教学设计都以该评价体系为主导思想,关注学生的课堂融入、动手能力、协作能力。下面以其中一堂课的教学设计为例说明该评价体系的具体指导作用。

四、评价体系的特色与创新

1.多元评价理念的具体执行。该评价体系主要侧重于过程性评价、多元化评价方法、评价主体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担当。基于这几个侧重点,改革传统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应用能力、思维能力、小组协作能力,旨在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从根本上提高《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成效。

2.过程性评价的实际贯彻。对过程性评价的监控也是本项目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监控方式主要包括考勤、网络教学平台的互动、小组协作结果的汇报、学习曲线的统计生成等几个方面,借此一边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时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以及他们的努力程度,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每个人针对性的建议。关注学生的课下参与过程,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统计出每个人的课后学习曲线,关注个体差异。

3.评价体系推动下的教学方法的丰富。这是以评促教的重要内容,通过改革传统的课业评价方式,探索发现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有益补充,针对有些章节可以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而有些章节则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让学生提前领会软件工程的思想,采用这种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学完以后有解决问题全局的概念,而并不是常见的学完《数据结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教学实践上,将学生分为学习小组,采用小组协同学习,促使班级整体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黄光扬.教育测量与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汪贤泽.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业成就评价的比较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2010.

猜你喜欢

学业评价数据结构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学业评价改革
高校课程考试模式与大学生素质培养目标的错位
产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探索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以《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为例
TRIZ理论在“数据结构”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
《数据结构》教学方法创新探讨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
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