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争与和平》中两位女性形象的塑造

2017-07-13关翠琼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30期
关键词:娜塔莎海伦

关翠琼

摘要:本文以翻译家刘辽逸《战争与和平》译本为依据,概括了小说中两位重要的女性娜塔莎和玛丽亚公爵小姐的性格形象特征:娜塔莎活泼烂漫、纯朴善良、热爱生活,富有民族情怀和爱国心;玛丽亚公爵小姐虔诚、理性、隐忍、博爱,淡泊名利,热爱国家,富于自我牺牲精神。文章将两个人物进行对比,并与小说中另一女性海伦进行对比,以凸显两位女性的精神美。

关键词:娜塔莎;玛丽亚公爵小姐;海伦;精神美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0-0059-02

一、娜塔莎的形象塑造

1.活泼烂漫、能歌善舞、热爱生活,充满生命活力和女性魅力。娜塔莎长相算不上美,作者是这样描写她十三岁出场时的外貌的:“这个小姑娘黑眼睛,大嘴,不漂亮,但很活泼……乌黑的卷发向后摆着,光着纤细的胳膊……”这个大嘴细胳膊的小姑娘浑身却散发着热情和活力。娜塔莎唱歌没有很强的专业技巧,歌声却非常动人,“甚至连那些专门鉴赏家也一声不响,只是聚精会神地欣赏这个没有素养的歌喉,只是渴望再听一次。”娜塔莎舞姿优美,在舞会上,她总是最引人瞩目的女孩之一。娜塔莎的热情烂漫有强烈的感染力。安德烈公爵在舞会上第一次接触娜塔莎时,“他刚一搂起她那纤细灵活的腰肢,她那翩翩的舞姿就在他眼前,她那微笑就在他眼前……他觉得自己精神复苏了,变得年轻了。”

2.真诚、纯朴、自然。娜塔莎身上的纯朴自然的气息,安德里公爵第一次就在舞会上感受到了。他喜欢她身上“不带上流社会共有的烙印的事物……甚至说法语时的错误,正是具有这样的特点。”“他欣赏她那眼睛和笑容流露的喜悦的光辉,她满面笑容不是因为听了什么可笑的话,而是出自内心的幸福感。”

3.富有民族情怀、爱国心和牺牲精神。打猎和舞蹈是俄罗斯民族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贵族女孩几乎不骑马打猎的环境下,娜塔莎的马术和猎技却令人刮目相看。贵族的出身和生活环境并没有让她脱离普通人民。到平民猎户大叔家休息时,他觉得大叔的民族服“是真正漂亮的服装,完全不亚于燕尾服或者大礼服”。大叔家自制的“腌蘑菇、蜂蜜和果子露酒是世界上最好吃的”。跟大叔跳舞,受过法籍家庭女教师教育的她,其舞姿却“正是大叔所期待于她的那种学不来、教不会的俄罗斯的精神和舞姿”。大叔的妻子阿尼西娅“透过笑声流出了眼泪:这个陌生有教养的伯爵小姐……竟能体会到阿尼西娅的内心世界,以及阿尼西娅的父亲、婶婶、大娘,每一个俄罗斯人的内心世界。”在法国军队开进莫斯科之前,娜塔莎一家人忙着逃往外地。家里暂住的伤员没人照管,娜塔莎知道后,“气得脸都变了样,像一阵暴风似的冲进屋来,快步走到母亲跟前。‘这是卑鄙!这是可恶!她喊道。”在她的强烈要求下,全家都把财物卸下来,腾出空间载上伤病员。

二、玛丽亚公爵小姐的形象塑造

1.虔诚、温顺、隐忍、博爱,闪耀着神性的光辉。外貌上,玛丽亚也长得不漂亮,在父亲眼里“又丑又笨,有人要她也是为了地位和财产”。可是,因为虔诚的信仰,她那双“变得美丽、亮晶晶的大眼睛”总是投射出“温暖、柔顺的目光”,整个人也罩上一层凡人所没有的圣母玛丽亚般的动人光环。她的一切行动都遵照上帝的旨意。她认为“没有上帝的旨意,连一根头发也掉不下来”。

对哥哥安德烈,她关怀又爱戴,哥哥上战场前,她坚持让他戴上一个银链系着的救主像,并告诉他:“不管你的意愿如何,上帝一定会拯救你,宽恕你,使你信服他,因为只有在他身上才能找到真理和慰藉”。对战争,她痛斥战争的无情和不义,“真应当看看那些出征的人们的母亲、妻子和儿女的情景,听听他们双方的痛哭!仿佛人类已经忘记救主教导我们仁爱和宽恕的教规,而把相互残杀当成主要的美德。”

最能体现她温顺、隐忍的性格特征的是她对父亲的态度。父亲脾气古怪,哥哥跟她谈心时评论父亲太严厉,玛丽亚却说:“这是一桩大罪过。难道父亲是可以评论的吗……跟他在一起,我非常幸福!但愿我们大家都像我一样幸福。”父亲在求婚人面前挖苦她长得丑,她虽然难过得流泪,却只当是父亲舍不得她离开,对父亲没有丝毫记恨。

玛丽亚的哥哥安德烈公爵以前一直在寻找情敌阿纳托利,想跟他决斗,可是在战场上他身负重伤,看到阿纳托利被截去了腿痛哭失声,安德烈公爵的反应变成了“对那个人的热烈怜悯和挚爱充满了他那幸福的心。安德烈公爵再也忍不住流出温柔、深情的眼泪,他哭了,哭人们,哭自己,哭他们和自己的错误。”他知道,这种对所有人的爱,包括对敌人的爱,正是“玛丽亚公爵小姐教给我而我过去不懂的那种爱。”玛丽亚用她那颗虔诚和博爱的心对待她身边的人,也启示着身边的人。

2.仁慈善良,富于自我牺牲精神。玛丽亚公爵小姐是个心地善良的姑娘,她的自我牺牲精神几乎超出了普通人的想象。库拉金公爵看上玛丽亚家的财富,和儿子阿纳托利到她家求婚。这个花花公子觉得玛丽亚长得不好看,在她眼皮底下與玛丽亚的女伴,也就是博尔孔斯基公爵的养女布里安幽会。玛丽亚看到了,不仅不生气,还想:“我的天职是以另一种幸福为幸福,是以仁爱和自我牺牲的幸福为幸福……如果她能成为他的妻子,我该多么幸福啊”。这种大度、牺牲精神是常人无法企及的。

战争时期,玛丽亚逃难经过的村子的村民围困她,被娜塔莎的哥哥罗斯托夫伯爵搭救。后来这个村的村长因营私舞弊被罗斯托夫暴揍了一顿,已经成为罗斯托夫妻子的玛丽亚知道了,难过得哭了。“她从来没有因为痛苦和烦恼哭过,却总因为忧伤和怜悯落泪。她一哭,那对明亮的眼睛就有一种迷人的魅力。”在玛丽亚慈悲胸怀的感化下,罗斯托夫几乎再也没有因争执而打过下人。她不允许自己有个人幸福的愿望,她的整个生命就是用来自我牺牲的。

3.淡泊名利,关心穷人,热爱国家。玛丽亚公爵小姐对财富的态度极其淡泊。在给女友朱莉的信中,她写道:“他(皮埃尔)这么年轻就得担起这么巨大财产的担子,他未来的道路要经历多少诱惑啊!如果有人问我,世界上什么是我所最希望的,我会说,我希望比最穷的乞丐还穷……”她也多次想过要像她那些神亲一样,抛弃财产,到处云游朝圣,只是丢不下父亲和侄子。

战乱中,她得知农民没有粮食吃,就对村长说:“你把粮食分给他们吧,如果粮食还够分给他们的话,全分了吧。我代表哥哥命令你,你告诉他们:我们的,也是他们的。”财富在玛丽亚公爵小姐的心中是用来救济穷人,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的。她不仅关心穷人,更深明民族大义和国家尊严。法国人即将占领她的家乡时,一种家族和国家的荣誉感让她即使面临千难万险也不留下来向法国人乞怜。

这种对名利的淡薄,对穷人的关切,和对国家的担当,让玛丽亚不仅生活在宗教的精神世界里,更让她在俗世的生活中获得了力量,克服了重重困难。

三、人物对比

娜塔莎与玛丽亚公爵小姐都是贵族小姐,但性格却截然不同:前者集家人、朋友、仆人万千宠爱于一身,活泼快乐甚至可以任性而为,后者孤零零守着脾气古怪暴戾的老公爵,忍受着他无端的暴怒和苛责,生活在忧郁和惊悸中;前者对爱情充满渴望,并且总有一些追求者围绕着她,后者几乎不敢奢求爱情,终于有了一个登门求婚的,却勾搭上父亲的养女;前者充满对现世生活的热爱,总能愉快地享受身边的乐趣,后者满怀对上帝的热爱,渴望自己能像上帝一樣爱所有的人;前者感性,容易受眼前的事物影响,后者理性,用博爱仁慈包容一切。托尔斯泰在书中让两位姑娘从最初的互相反感到彼此理解,最后成为姑嫂,都找到幸福的归宿,自有其深义所在。

为了突出两位姑娘的内在美,表明自己“一个人不是因为漂亮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显得漂亮”的审美观,托尔斯泰似褒实贬地刻画了另一外貌美得令人窒息的“荡妇”海伦的形象。海伦跟她库拉金家族的人一样贪图虚荣。她和父亲厚颜无耻地勾引最富有的年轻人皮埃尔并与之成婚,婚后却一次次背叛皮埃尔。他们家族总是利字当头,毫无爱国精神可言。海伦最后因心绞痛莫名其妙地死亡,落了个悲惨的下场。

四、结论

托尔斯泰运用外貌、形体、表情、声音、语言等的描写,及他人的侧面评价和书信、日记等方式来塑造两位人物形象。托翁也在看似无意地对比中凸显了两位人物性格。娜塔莎和玛丽亚这样的女性形象将永远在世界文学宝库闪耀着璀璨光辉,她们圣母般的博大胸怀和天使般的精神活力将会世世代代抚慰人类受伤的灵魂,滋润人们干涸的心田。

参考文献:

[1]刘丽辉.托尔斯泰作品中三位女性人物命运分析[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08:48.

[2]陈文君.从女性视角下解读《战争与和平》[J].语文建设,2015,(9):35.

猜你喜欢

娜塔莎海伦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作家死亡之谜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出发捡拾爱的秘密
奥地利性奴女孩不愿卖掉“牢房”
海伦·凯勒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