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汉词缀之异同
2017-07-13杨丽华
【摘要】英语和汉语作为两种不同系别的语言,它们的词缀都非常活跃。通过比较英语和汉语的某些常用词缀,本文旨在探析两种语言中词缀的表达形式和语义功能之异同,进而揭示英漢语词缀构成的普遍规律。
【关键词】词缀 形式 语义 对比
一、绪论
英语和汉语分属两个完全不同的语系,它们在构词方式、句型结构、语言习惯和语法规则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差异。如若对两种各不相同的语言进行比较分析,除了能够归纳它们的迥异之处,也可以发现两者的相同之处,便以揭示人类语言的规律和特点。故本文拟从英汉词缀法构词上进行对比,以探索两种语言在此方面的异同。
二、词缀的界定
根据现代语言学理论,词根作为词的核心部分,旨在体现词语的意义,它能够单独构词,也可以组合成词。词缀本身不可以单独构词,作为语素,它只能附加在词根上帮助构成新词。
从位置上看,前缀指的是粘附在词根前面的词缀,后缀指的是粘附在词根后面的词缀,中缀指的是安插在词根之间的词缀。例如,汉语里“第三”中的 “第”,“阿姨”中的“阿”,“老师”中的“老”,英语里“unfair” “enlarge” “impolite”中的“un” “en” “im” 等都是前缀。汉语里的“袖子”中的“子”,“花儿”中的“儿”,“学者”中的“者”,英语里的“teacher”、“development”、“action”中的“er”“ment”“ion”等都是后缀。中缀不太常见,像英语的“rub-a-dub” 中的“-a-”,汉语的“来不及”中的“-不-”都属于标准的中缀。显而易见,英语词缀和汉语词缀都属于构词语素,都具备组构新词的功能。
从作用上看,词缀可以划分为派生词缀和屈折词缀,前者具有一定的词汇意义,能与词根结合组构新词;后者没有词汇意义,只在句中表明词汇的语法意义。英语是形态语言,其派生词缀和屈折词缀较为明显。通过添加派生词缀,我们可以改变该词的词性或者词义。例如,后缀- ment可以用来改变词性,前缀in-可以用来改变词义; 屈折词缀既不能改变词性也不能改变词义,只是一种提示语法作用的标记。
三、英汉语词缀的对比
1.形义相同。所谓形义相同,指的是英汉词汇里同样作为前缀、中缀或后缀的语素表达同一语义。汉语里的“非”经常可以作为前缀使用,例如:非物质文化遗产、非转基因、非主流等等。很明显,“非”的用法已基本固定,作为前缀加在某些词根前专指否定,表示“非××”,和英语里的un-、in-等否定前缀的形和义完全相同。但是,英语中绝大多数的否定前缀都会被翻译成“不”,比如:unhealthy、impossible、unsuccessful。再有,前缀sub-表示“次于”、“亚”等语义,可以组成很多词汇,如:substation。“分”在汉语中也一种前缀,表示分支,如:分所、分店、分台、分公司等,这里的“分”和英语前缀sub-的语法功能及语义作用完全相同。除此之外,英语的后缀很多情况下都是用来改变词性的,有动词名词化后缀:-er、-or,-ment,还有形容词名词化后缀:-ity、-dom、-ness。汉语中也大量存在使动词或形容词名词化的后缀,像“奔头”、“看头”都是在动词“奔”、“看”后附着后缀“头”组成名词,“傻子”、“呆子”都是在形容词“傻”、“呆”、后添加后缀“子”形成名词。由此看来,英汉两种语言中许多词缀担负的语法功能和表达的语法意义十分相似。
2.形义不同。和汉语不同,英语属于形态语言,词缀法作为其主要的构词方法,不仅丰富了英语的词汇,也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所以英语里涵盖的可改变词义的派生词缀是汉语所无法比拟的。如:可表示数量的英语前缀:uni-、mono-、bi-、tri-、multi-等;可表示时间的英语前缀:pre-、post-、re-等。汉语中虽然词缀法在其构词上不太突显,但也有某些较为特殊词缀形式,其语义功能是英语所望其项背的。例如,汉语的前缀“老”:老师、老鹰、老虎、老鼠、老妈等;汉语的中缀“得”:来得及、走得快、跑得慢、热得慌等;汉语的后缀“员”:教员、党员、船员、海员、演员等。汉语里中还有一些形象的叠音后缀也是独一无二的,像毛茸茸、傻乎乎、圆溜溜、白花花、绿油油、黑漆漆、金灿灿等。作为两种不同的语言,英语和汉语必然有绝然不同的构词方法,词缀法作为其中一种构词形式,也肯定有不同的表义作用和语法功能。不同是普遍现象,而相同是特殊现象。异和同是相对存在的,这样方能体现出人类不同语言的对立统一。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英汉词缀形式及其语义功能的比对分析,英语的词缀功能大多为表义性,充分地体现了逻辑思维能力;而汉语的词缀功能大多为修饰性,充分地体现了形象思维能力。通过探索英汉两种语言词缀的异同,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地揭示英汉语词缀构成的普遍规律,而且有助于学习者在词汇习得上触类旁通终生受益,进而对于英语教学,英汉翻译和对外汉语教学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汉语词语的统计与分析[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5.
[2]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3.
[3]陆志韦.汉语的构词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
[4]沈孟璎.汉语新的词缀化倾向[M].南京: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
作者简介:杨丽华(1979-),女,汉族,河北邯郸人,天津海运职业学院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