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堂从情境开始
2017-07-13龚炳伍
龚炳伍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创设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模式,其中创设问题情境环节是一节数学课是否有效的关键。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强化学习动机,发展创新意识,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创设生活情境感受数学有用。在引入新课时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激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从而积极参与学习。
例如,在有理数加法的教学中,如何理解10+(-4)=6呢?一个学生是这样说的:“把10看作我原有10元钱,把-4看作我用了4元,则手里还剩下6元钱,故等于6。”通过这个生活中的例子,学生对抽象的有理数加法法则有了直观的认识。所以,老师尽可能选取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自然、真切、实用,学生才会满腔热忱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创设操作情境突破教学难点。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过于强调结论,只能促使学生单纯地模仿和记忆知识,而如果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则能帮助学生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培养探索知识的能力以及勇于创新的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体验过程比记忆结论更重要。
例如,在渗透空间观念时,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学生用6根牙签搭三角形,试试最多能搭几个正三角形。学生兴致很高,纷纷动手搭建。结果有的学生只在平面内试,搭出了两个,还多了一根牙签。教师启发道:“再想想有没有更多的摆法。”学生感到疑惑,产生认知冲突。他们通过讨论、尝试,很快探索出在空间可搭成4个正三角形。随后,教师向学生展示正四面体骨架模型,将学生的思维由平面向空间拓展,轻松帮助学生建立了空间观念。
創设数学史情境开阔眼界。数学是一种文化,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悠久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故事素材。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数学史话、数学家的故事等引入数学知识,不仅能丰富课堂的知识内容,还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开阔眼界,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勾股定理是初中阶段非常不好上却又是非常重要的一节课。如何才能把这堂课上好呢?教师通过这样一则故事引出了课题: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相传在2500年前的一天,毕达哥拉斯去朋友家做客。在宴席上,宾客们都在高谈阔论,尽情吃喝,只有毕达哥拉斯看着朋友家的地砖发呆。原来,朋友家的地砖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形状的,黑白相间,非常美观。主人看到毕达哥拉斯的样子,觉得非常奇怪,很想过去问他。过了一会儿,毕达哥拉斯像是恍然大悟的样子,站了起来,大笑着跑回家去了。看着同学们脸上好奇的表情,教师趁机提问:“你们知道毕达哥拉斯为什么大笑着跑回家去了吗?他从地砖的图案上发现了什么?”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就被调动起来了。
(作者单位:涟源市金石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