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的ABC

2017-07-13黄凤仙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6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黄凤仙

【摘 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学生“语言积累”的主要途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问题导向,学生自主阅读为主,教学增强实践性的教学,加强小语阅读教学,教师要将课程实施的生活实践性为重点进行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ABC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阅读教学正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教学实践。根据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特点,阅读是对学生进行读和说训练的重要途径,它对于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明确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存在的阅读问题。小学生年龄小,欠缺生活经验,阅读的知识储备不够,个性倾向性不够稳定,模仿性强欠持久,兴趣易发生转移而少专注,好动情感而缺乏意志,易于感知而难于抽象,加之掌握阅读的方法不多等等,使它们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的信息量不够,质疑问难的水平不高,阅读兴趣保持时间不长,阅读思考力度不深等。

2.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受传统教育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小语多数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始终不放心、不放手,无论是识字,还是阅读都是“满堂灌”,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的,同时对阅读中的提问,也不能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问到点子上,这就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自身潜力的发挥。

3.阅读内容存在的问题。学生发展有一个思维方式转变的过程,阅读必须根据儿章思维方式转变的需要。然而不少的阅读读本较少从儿童的绘本阅读、动画阅读、直观形象化上呈现阅读内容。另外有的儿童读物过于成人化,故事性不够,儿童语言化的表达不够。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本的方式是对话,就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为基础,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为重点,学生与教师的对话为突破口。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阅读教学首先需要的是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要形成学生的心理自由空间,要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1.学生的主体性在于有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提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强调学习兴趣的主体性,一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二是教师要在教学中重视朗读教学,让学生大声朗读保持注意力的稳定,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兴趣保持效果。三是要借助信息技术创设学习直观形象深动的意境,让学生的阅读增强阅读的背景,有课文内容的延伸,有作者写作意图的表现等。

2.学生的主体性在于有阅读的思维。从阅读者心理上讲,阅读是期待产生,期待实现,同时产生新的期待这样一个不断推进的心理矛盾运动过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从接受到读物的第一个信息时,他的阅读思维活动就启动了。他要对这个信息进行询问、作出猜测、产生期待。正是这种询问、猜测、期待,成为阅读活动得以自主、自由进行的内驱力。小语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而思,思而疑,有思维的阅读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如教学《詹天佑》一文,在第1自然段时,教师可抓住“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引导学生质疑:“詹天佑的杰出体现在哪里?”“他的爱国又体现在哪里?”,只有这样教学,学生才能在学习中有疑问,才会在疑问中思考,提高阅读学习的深度与力度。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加强阅读学习的实践性

阅读是搜索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的过程,因此,实践性学习是必然的途径和要求。

1.阅读教学要有语言文字的实践训练性。阅读从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上,首先是需要重视学生对于关键词句的理解。《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阅读学习“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对于关键词句的理解。如教师在执教《半截蜡烛》时,可设计这样的语言文字训练:伯诺德夫人一家人之所以能如此镇定地与三个德国军官周旋,那是因为,他们心中有着共同的心愿——( ),把这份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看得( ),因为他们知道,只有( ),才能( )。这一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用最快的速度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同时,教师告诉学生:归纳一篇文章讲一件什么事,就可以采用:抓住关键人物、关键事情的方法,学生在完成一道训练题的同时也获得了学习方法上的提高。

2.阅读教学要有高效阅读方法的实践性。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学习方法。阅读中的方法针对性很强,如词语理解的方法可用找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段意概括的方法是找出每个自然段的各中心句;主要内容把握的方法是抓住题目,然后对题目进行拓展的方法等等。

3.阅读教学要有学科课程实施的综合实践性。新课程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对于语文课程实施的自学学习,有研究者提出可以采用“四步阅读法”进行:第一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方面读通读顺,划出生字生词;另一方面 弄清记叙文的“六要素”。第二步,再读课文,复述大意。理解课文的组织方式,了解个段落间的关系。第三步,品读深入,重点领悟。找出课文的重点部分反复品读,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第四步,设问答疑,拓展延伸。逐步解开在阅读過程中的产生的疑问,进一步了解思想主旨。

4.阅读教学要指导学生养成写日记习惯的实践性。写好阅读学习过程中的日记,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辨别能力,增强学生阅读的自我约束力,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研究表明:培养孩子写日记的习惯要循序渐进,开始可以写短些,每天一、两句,到每天三、五行,慢慢提高增长。内容也不拘格,什么都可以写,想象的,现实的,国内的,国外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国家大事,小到鸡毛蒜皮等等,要做到有阅读必记,有感必记,有想必记,增强阅读的实践动手性。

5.阅读教学要高度重视学生的生活实践性。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教育即生活,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度重视学生阅读的生活实践性具体可从阅读目标的生活性、阅读内容的生活性、阅读方式的生活性、阅读评价的生活性几个方面上进行。如阅读美丽的校园,让校园环境成为很好的教材,变整个校园为一个充满活力的阅读乐园,学校的宣传标语、校风、校训、画廊、板报廊、通知栏、校史室、队室、别班教室等等,都可作为学生阅读学习的课程资源,经教师适当的点拨,学生在美丽、多彩的环境中阅读,挖掘校园文化中内在的底蕴,就可很好的激发起学生对阅读的生活实践体验。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