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让阅读教学第一课时更有效
2017-07-13吴学峰
吴学峰
听课、看课是学习,但也成了第三只眼睛,旁观者清嘛。因经常听课、看课,放眼现今各种级别和范围的语文课堂阅读教研舞台,遍地开花的观摩课、展示课、研讨课、评优课、汇报课等,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几乎清一色的第二课时讲读教学,很少有人单独执教第一课时,即使偶有执教第一课时的,也往往会把课上得不伦不类。原来,很多老师认为第一课时就学学生字、读读课文,为第二课时扫清障碍,没什么好上的。第一课时无形中成了单纯的识字教学,没彩头!也有许多老师认为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很难出效果,而第一课时也的确头绪繁多,牵涉到导入、字词教学及初读课文等环节。这应该是造成第一课时的教学和研究被冷落,被搁置甚至缺失的主要原因。究竟第一课时应该怎样安排才算合理呢?识字学词?作业?拓展?所有的学生都能通过预习课文完成生字新词的学习了吗?短短的四十分钟所有的学生都能读通读懂课文了吗?深切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感了吗?导致这种不正常现象的深层原因,是语文教师缺乏明确的课时观,没按“季节”规律与课时目标“种好自己的责任田”。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从事小学语文十多年的经验教训,说说如何让第一课时的阅读教学更有效呢?
1.整合课程,合理划分课时
语文阅读课的第一课时,老师该教什么,学生应学什么,内容到底如何安排,教程究竟怎样设计?第一课时真的没有精彩可展示吗?我们认为,阅读教学应该是有起点有重点的,每一课时除了执教者依自己的理解而定的个性目标外,还应有它固有的教学目标和板块。
从我们阅读教学常态课来看,识字学词,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应是第一课时的份内目标;读懂课文,品味词句,体会情感,领悟表达无疑是第二课时的主要追求。我们既不能把本该第二课时才学习的教学内容提前到第一课时,也不能使第一课时该落实的教学目标遭到旁落或匆匆走个过场。
那么,第一课时的教程如何设计才能取得更高的教学效率呢?首先要找准切入点,让学生乘兴而来,其次要构建阅读场,让学生尽情读书。具体地说,第一步,创设情景导入,唤起阅读期待;第二步有效初读文本,整体感知课文;第三步学习生字新词,交流感悟所得;第四步切入课文重点,小结设置悬念。
2.有效教学,从预习开始
上新课的前一天晚上,我们都会布置预习作业,但真正的预习效果怎样,又有多少学生真正去好好预习了?他们往往敷衍了事,甚至不把预习当作业,一听到这样的作业,个个欢呼雀跃。在他们看来,预习等于没有作业,不要抄写,读不读谁也不知道。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应该在我们老师,在我们老师布置任务不具体,检查不到位,给了学生偷懒的机会。如果布置预习作业,那么这一天就不布置其他作业,给学生充分的预习时间,讲明预习要求,并在第二天早读课进行检查。有布置,有检测,学生自然不敢偷懒。
我也曾给学生这样布置预习作业:把课文读通順、读流利,至少读五遍,并让家长签字;自学生字词,尝试理解词语的意思;仔细研读课文,提一到两个有价值的问题。预习检查我放在早读课和语文课上,早读课我让同桌互相检测朗读情况,正确60分,通顺80分,流利100分。课上在讲学生字词时检测生字预习情况,在通读全文后让学生提问,对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整合,一部分第一课时解决,一部分作为上第二课时的预习任务再布置下去。由于预习任务的具体,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加上及时的检查,学生不再敢偷懒了,预习效果好,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3.创设情景导入,唤起阅读期待
一个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以大多教师在第一课时的导入上都进行精心的设计。导入的方法是多样的,一个谜语、一个故事、一张图片、一首歌、一段视频短片、一个游戏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因课而异了。
4.有效初读文本,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学习语文主要靠语感,而“读”是培养语感的最佳策略。只有通过“读”,学生才能对语言文字有直接的整体的领悟,才能品评出语言的意蕴和情味,才能真正实现与作者的一种间接的对话,与作者达成心灵的沟通,情感的共鸣。在试读中,教师要注意指导,让学生在读中动笔,画出生字新词、难读句段,并通过交流提供解决的办法。
5.学习生字新词,交流感悟所得
学习生字词在课堂上已经被淡化、空化,没有落到实处。所以,在第一课时教师一定要不惜时间进行识字学词的训练。各年段的教学目标不同,但不论哪个年级,我们都可以重点指导难写的字,老师进行示范,学生在练习本上本上书写,同时要注意学生的握笔和写字姿势。写完后要通过视频展台进行展示,让同学们进行评议写得是否正确匀称好看。
有老师说过:“书不熟读不开讲。”“注重初读,延迟开讲。”各年级要以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充分读课文,与文本进行对话,这样才能对课文进行整体把握。低年级以朗读为主,中、高年级要以默读为主,让学生有潜心读文的机会,这不但有利于中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而且能促使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在读的基础上要注重让学生学会边读边思考,带问题阅读,低年级要弄清有几个自然段、几个人物、事情的原因、地点、事件即可。而中高年级除了要了解主要内容外,还要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最后,在学生充分阅读课文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感悟课文,领会词语、句子、段落的感情,让学生“我心入书,书入我心”。只有入境才能动情,只有动情,读书的质量才能得到提高。
6.切入课文重点,小结设置悬念
第一课时,教师要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对文本有初步认识。在有效初读后,进行对话交流,述说感受,形成整体印象。在此基础上再适时切入重点,设置疑问,抛下话题,引导学生悟读。然后在高潮处,在疑难处,在矛盾处戛然而止,留下悬念。这样既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又达到课虽下,味还在,趣仍浓,“一曲终了,余音绕梁”的目的;既符合从整体到部分的阅读教学规律,又使第一课时有味道,有看点。
课堂教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什么样的第一课时教学是成功的?我想,如果它真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的让每一个学生都读通了课文,真的训练了学生的写字水平,那么我就觉得第一课时的教学就是成功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