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归语境,词语教学的应然之道

2017-07-13邓小飞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7年7期

邓小飞

[摘 要]在词语教学方面,普遍存在着就词解词、孤立学词、重复抄词等现象,不利于学生对词语的真正理解与把握。要想改变这种教学现状,教师要从回归语境方面展开教学,可依托文本语境、生活语境、现场语境来指导学生学习词语。

[关键词]词语教学;回归语境;灵活学词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9-0054-01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法,充分体现了结合语境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或是让学生就词解词,或是就词语意识让学生机械地抄写积累,或是枯燥乏味地让学生进行写话训练,诸如此类脱离语境的词语教学,很容易使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处于肤浅或者片面的状态。笔者认为,要想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只有回归语境,这才是词语教学的应然之道。

一、依托文本语境,灵活学习词语

在一篇文章中,词语本身所在的句子和上下文可谓是其最原生态的语境,也称文本语境。在课堂教学时,从文本语境入手,不仅可以使学生揣摩到词语的真正内涵,还可以使学生能够准确运用词语进行表达。

如人教版语文第五册《秋天的雨》一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菊花仙子得到的颜料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教学这段话的时候,对于“五彩缤纷”一词的教学,教师这样处理:“同学们,你们知道‘五彩缤纷一词的意思吗?你能结合上下文来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吗?”在教师的鼓励下,有学生说:“‘五彩缤纷是指颜色有许多。”有学生说:“‘五彩缤纷就是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各种颜色交织在一起。”就这样,结合文本语境,无需借助字典、词典,学生很快就理解了“五彩缤纷”一词的真正意思。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在“五彩缤纷”一词的学习上,教师让学生结合文本语境去理解。这样教学,有效避免了学生机械学词的弊端,促进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此同时,也使学生自主理解词语的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

二、链接生活语境,内化词语理解

如果说文本承载着词语的情的话,那么,生活则孕育着词语的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受词语的真正含义。这样教学,有助于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从“消极语态”向更高层次的“积极语态”迈进,有利于学生学习水平的整体提升。

如人教版语文第九册《钓鱼的启示》一课,第二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 “涟漪”一词比较抽象,即使有字典里的解释学生也很难真正把握这个词的意思。因此,教学时,教师主要采取了链接生活语境的教學方法。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画面,让学生观察当鱼饵被抛下水时,水面会发生什么变化(泛起一圈圈波纹)。然后提问:“在生活中你们也见到过这种情景吗?”在教师的鼓励下,有学生说在公园的金鱼池里见到过这种情景,有学生说在往河里扔小石子的时候见到过这种情景……就这样,当词语和生活语境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学生的感知更真切了。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在“涟漪”一词的学习上,教师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的情景与课堂学习联系在一起。这样教学,将原本平面的语言文字还原成形象生动的画面,有效拉近了学生与词语之间的心理距离,活化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教学效果显著。

三、贴近现场语境,智慧学习词语

在词语教学中,当遇到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词语时,单靠字典里的解释或者教师片面的讲述,只会将本来简单的词愈描愈黑,不利于学生对词语的真正理解。在这种教学情形下,教师就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或者用即兴的动作模仿表演,或者用一些恰如其分的体态语等,活化词语的理解,提高词语教学的效果。

如人教版语文第十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作者与女房东对话的时候,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在学习“莞尔一笑”这个词语的时候,教师首先问一个女生:“你知道什么是‘莞尔一笑吗?表演给大家看。”这个女生向大家甜甜地、害羞地笑了一下。趁着这个教学契机,教师又继续追问:“她表演的样子与你们想象中的‘莞尔一笑一样吗?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没有找男同学来表演吗?”“因为男同学表演得不像,‘莞尔一笑用在女生的身上更为贴切些。”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补充:“是啊,男同学不管笑得再甜美,声音再好听,给人感觉总是怪怪的,也只有当她用在女生的身上时,才会让我们觉得这个词语用得恰如其分,令人回味无穷。”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在“莞尔一笑”一词的教学上,教师让学生通过生动传神的表情动作来完成对“莞尔一笑”一词的理解。这样,无需教师多言,“莞尔一笑”一词已经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使学生乐在其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正确理解词语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教师只有真正引领学生回归文本语境,才能演绎出词语教学的无限精彩!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