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情,关注表达,落实语用

2017-07-13黄晓艳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7年7期
关键词:表达学情

黄晓艳

[摘 要]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学习的本质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在选取语用教学点的时候,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学情,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基础,按照年段的教学目标,同时要关注文章的表达特色,选取适合学生掌握的语用知识,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学情;表达 ;语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9-0041-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告诉我们语文学习的本质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随着课改的深入,一线教师的本体意识普遍苏醒,“话语形式”“表达方式” “语用实践”等成为研究的热点。然而,轰轰烈烈的“语用”研究背后,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且看苏教版第五册《掌声》的教学案例。

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抓住英子从自卑忧郁到开朗自信的转变原因,展开想象这掌声中包含了什么,并完成练笔。要求如下:“这掌声中一定包含了许许多多的话。同学们也一定有很多的话想对英子说,请你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我想对英子说:

几分钟后,学生的“作品”新鲜出炉。一个学生写道:“我想对英子说:英子,你真了不起。我真佩服你的勇气,你一定要从自卑的阴影里走出来,充满自信地生活下去。”再看其他学生的练笔内容,也大同小异,很多学生都在重复着这几句口号式的话语。

当下的语文教学,随堂练笔已成为学习文本语言文字的一条黄金通道。 许多教师认为,课堂上有没有“写”是评价一堂课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因此动辄让学生“写一写”,这显然走入了误区。

在上述案例中,教者认为这一环节紧扣文本语言,进行随文练笔,深化学生对课文主旨的理解。殊不知,这样的语言实践缺乏个性,课课都能用。很多教师学完此类文章后,都会让学生写一写:“此时此刻,你会对课文中的某某说些什么?”学生也都深谙套路,大道理一讲,就算完成任务。这是其一。其次,这样的练习虽然给了孩子自由表达的空间,但是缺乏针对性,没有明确的话语格式,更缺少具体的方法指导,因此学生在练笔中缺少言语的增长点,翻来覆去都在说几句大同小异的话,很少能有提高。总而言之,以上案例中教师的言语实践并未落到实处,并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真的需要,学生的言语能力有没有真正得到提高。

由此可见,真正有实效的语用训练,要从学情出发,根据教材特色,精心选取语用点,引领学生进行语言实践。

一、基于学生学情,选取语用教学点

(一)根据学生兴趣,选取语用教学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没有兴趣的学习,必定是枯燥的,没有效果的。语言实践也是如此。小学生的心理还不够成熟。在语文教学中,如果一味地灌输,学生只能被迫接受,就会导致他们对学习的反感。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通过各种形式来激发孩子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兴趣。

如,陆虹老师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的第四自然段时,让孩子们根据四种鱼的特点,分别给它们取个名字,并说说理由。这一个环节充分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地掌握了课文抓住特点写事物的写作方法。学完课文,陆老师又出示其他的鱼的图片,让学生抓住一个特点写一写自己喜欢的鱼。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二)根据学习基础,选取语用教学点

“学”是“教”的基础和目的。教师在选取语用教学点的时候,不能一味地站在教的角度上进行,而应该站在学生“学”的立场想一想:学生的学习起点是什么,通过本次实践学生的言语能力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只有考虑到学情,“教”才能够落到实处。

在教学蘇教版第五册《北大荒的秋天》一文的第五小节时,在学生初步认识了“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后,我让他们明白要根据一段话的中心来选取写作素材。在学习《东方之珠》时,我先带领学生品读课文,对课文“总—分—总”的结构做了梳理;接着,我引导他们进行以下练习。

师:这里有一位同学学习了“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后,也写了一段话(出示)。我们来当一回小老师,读一读。你觉得他写得好在哪里?有什么不当之处吗?

下课了,操场上真热闹。天空中白云悠悠,小鸟自由自在地飞翔。看,那边有几个小朋友在踢毽子,一下子能踢上好几十个呢。有几个小朋友低着头,好像在思考着什么……他们身边小花坛里的花朵正竞相开放呢!小草绿油油的,在风中摇摆着身子。

(学生经过交流,认为应该把短文中写白云、小鸟、小草的内容删去)

师:那操场上除了同学们的活动外,还有什么也给他们带来了热闹呢?回想《北大荒的秋天》,作者是怎么把原野写得热闹的?

生1:可以写一写小鸟的歌唱,它们仿佛在为我们喝彩。

生2:也可以写花坛里的一串红。一串红在风中摇摆着身子,把我们的心也燃烧起来了。

……

上述设计,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原点,通过修改习作的方法,让学生先删一删再增一增,深化他们对“总—分—总”构段方式的认识,知道选样才能把这种方式写得更具体。这样的设计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遵循了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将语用实践落到了实处。

(三)根据年段目标,选取语用教学点

特级教师吴孔裕曾经说过:“低段要着重引导学生练习用词的准确和句式的运用,中段要关注段落的结构和修辞方法的运用,高段则要引导学生从作者的表达方式、篇章的结构等方面展开学习。”可见,选取语用训练点时,要根据各年段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保证训练的有效落实。

中段的阅读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常见的构段方式,分析段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文章的构段方式获得深刻的认识,并在习作中正确运用。请看苏教版第五册《航天飞机》的教学设计。

1.智慧老人是怎样把航天飞机飞得更高介绍清楚的呢?

(1)引导学生发现作比较的方法。

(2)他又是怎么比较的呢?谁有进一步的发现?

2.智慧老人又是怎样把航天飞机飞得更快介绍清楚的?

3.智慧老人是怎样把航天飞机的本领介绍清楚的呢?

(1)航天飞机有什么本领呢?(它能绕着地球转圈……)

(2)智慧老人为了向我们介绍清楚航天飞机是怎么回收卫星的,他就举了一个例子。有了这个例子,我们对航天飞机的本领了解得更清楚了。

4.比较:智慧老人是怎么把航天飞机飞得更高更快和本领大介绍清楚的?两段比一比,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不同——第一段做比较、列数字,第二段举例子;相同——先概括说,再具体说)

5.小结:智慧老人多有智慧,它解开了普通飞机心中的疑团。在回答时,他一共说了两段话,每一段都是先概括后具体,显得有条有理。

同样是段的教学,高段与中段的着眼点则不同。高段要引导学生关注整篇文章的表达方法、表达顺序、篇章结构等。如,薛法根老师在执教苏教版第十册《谈礼貌》一文,核心目标就是引导学生领悟叙事说理的写作方法并进行迁移写作。他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板块。

板块一:理解积累,迁移运用。

教师先引领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第一则古训,明白“意思是说——”破折号后面的内容是对这则古训进行解释,并学着用这样的方法给文中另外几则古训做解释,进行迁移。

板块二:对比阅读,发现秘妙。

1.课文用了哪幾件事来说理?怎样说理?

2.作者为什么要选这三个故事来说理?

3.比较每个故事的结尾一句,看看它们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学生通过比较、讨论、归纳,发现三个故事都通过对话来叙事以及先叙事后说理的写作特色,三个故事一层层深入,是递进式的议论说理,它们顺序不能调换。

板块三:迁移写理。

教师提供语段,让学生添上一句切合故事的说理部分。

二、关注表达特色,选取语用教学点

(一)从文本结构入手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文本的特点,选取适合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的文章结构和布局方法,提高学生对文章的解读能力。

《富饶的西沙群岛》和《美丽的小兴安岭》都是按“总—分—总”的结构写的,一篇在分述中按地点写,一篇在分述中按时间写;《泉城》采用了先概述再分述最后总结全文的方式;《普罗米修斯盗火》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写了“无火—盗火—受罚—获救”的过程;《黄果树瀑布》是一篇游记,按照游览顺序,多角度地向我们展示了黄果树瀑布的雄壮美……这些典型的结构,作为教师要认真解读,将其作为教学点,引领学生发现,并尝试迁移运用。

(二)从语言特点入手

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大都文质兼美,其中不乏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段。在教学时,我们应从这些富有特点的语言入手,选取语用点,引导学生揣摩品析,感悟作者表达的精妙。

教学《夹竹桃》时,可以聚焦课文中的两个双重否定句——“……无日不迎风吐艳”“……无不奉陪”,体会作者对夹竹桃可贵韧性的赞美;教学《青海高原一株柳》,则要重点研读写高原柳树外形的句子,通过对“锻铸”“生铁铁锭”“巍巍然撑立”这些重点词语的理解,感悟生命力顽强的高原柳的形象。

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学情,从文章的表达特点入手,精心选取语用训练点。只有这样,语用教学才能扎实有效,落到实处!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表达学情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之我见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选择教学内容的两翼:“课文”与“学情”
让学情分析贯穿教学的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