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县节孝牌坊文化分析
2017-07-13程宗字
程宗字
【摘要】山东省单县从古时候开始牌坊就有很多,同时因雕刻精美而远近闻名。根据《单县志》的记载,从宋朝开始一直到明清时期,单县有一百多座牌坊,其中有三十四座建造精美,分剐分布在单县的县城和乡村地区。因此,单县享有“牌坊县”之称。《单县志》中所记载的三十几座牌楼均为节孝牌坊,而且它们大多是在明清时期建立的。透过对单县节孝牌坊及其在文化方面的影响的研究,对明清时期单县的女性生存现状和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毒害有一个较清楚的认识。
【关键词】单县节孝牌坊;牌坊文化;女性
牌坊,又名“牌楼”,其历史悠久,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重要载体。牌坊在南宋已经出现,至明朝则成常制。单县节孝牌坊作为中国牌坊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也反映的中国古代社会礼教对女性的禁锢。这种独特的历史文化值得我們去深入了解。
一、单县节孝牌坊产生的背景
宋明时期,理学大兴。节孝的观念随之盛行开来,节孝牌坊也一座座耸立起来,于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1由单县的地理方位所决定。单县毗邻曲阜,儒家文化对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的人们影响深远。汉代时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宋明理学宣扬“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的禁欲主义。作为集政治与文化为一体的建筑形式之一,牌坊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统治者维护封建伦理道德和秩序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尤其是节孝牌坊,它是古代统治者为了褒扬节烈妇女忠贞不屈品格而建立的。单县处于这样一个地理位置,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牌坊大县。
2明清当局的积极倡导。明清时期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认为只要有了夫妻名分,就一辈子不能再有所改变。所谓“治天下者,正家为先。正家之道,始于谨夫妇”。因此,从这一方面来说,单县大力提倡妇女守节,是为了国家统治的需要和社会的稳定。明清时期,节孝牌坊建立不仅是因为政府大力提倡贞节观念,宗法家族也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在中国古代的社会,“利内男家”的不对等婚姻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单县节孝牌坊的产生,妇女的守节和殉烈,会给夫家以及娘家带来无上的荣光和实质的利益。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么宗法家族就会积极提倡妇女守节。
二、单县节孝牌坊的旌表要求
明清时期,就是通过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推进,更多的典范被广为流传,这在某种意义上促使单县贞烈妇女的数量增多,也使得节孝牌坊的数量越来越多。
明清时期由于节孝牌坊的不断增多,在旌表贞节方面也需要一定的程序。清朝时期等级观念比较森严,妇女的地位不同旌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具体表现在:宗室觉罗妇女旌表由宗人府具奏,交礼部题请;直省妇女旌表由该督抚学政会同具题,并取具册结送礼部,由礼部核议题准后,令地方官给银三十两,听本家建坊。旌表制度的完善,对于普及节烈之风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女子守节殉烈可以得到名誉和银两的做法,使建立节孝牌坊之风在单县乃至全国愈演愈烈。
三、单县节孝牌坊的典型代表
被称作“牌坊县”的单县在经历宋元明清等朝代,有史料记载的牌坊数量就有百余座。然而这些节孝牌坊现在却已经不复存在了。单县很多整体牌坊多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摧毁,所幸在人民群众保护下,百狮坊和百寿坊这两座节孝牌坊保留了下来并被列入了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这两座牌坊已经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百寿坊:又被称为朱家牌坊,位于山东省单县城内胜利北街,建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百寿坊是一座四柱三间三楼式的石牌坊,整座牌坊跨街而立,是以青色鱼子状石灰岩构成的。正问顶檐下悬挂一长方体匾额,上雕“圣旨”二字,周围雕刻的图案是二龙戏珠。牌坊运用了多种雕刻方法,精细生动。这些雕刻精美的图案纹饰都是以隐喻和谐音来表现出某种吉庆,寓意美好,展示了令人叹服的雕刻技艺和文化底蕴。
2百狮坊:俗称张家牌坊,位于张家牌坊街东端,建坊时间是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因建坊时间比百寿坊晚,其雕刻技术在百寿坊之上。百狮坊全石结构,四柱三间五楼式:正间单檐,次间重檐,歇山顶,斗拱交错,通体雕刻;正间楼檐下六垛斗拱,次间上、下楼檐下各有三垛斗拱,全坊上下间架有致,搭配均衡匀称。这是隐含在牌坊中最美、内涵最丰富的组成部分。
四、单县节孝牌坊历史存在价值分析
通过对单县节孝牌坊的研究,对明清时期单县女性生存现状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和了解。单县节孝牌坊反映了当时“男尊女卑”的主导思想,同时男性又把女性当作私人财产加以控制,而且贞节牌坊则更是妇女的精神枷锁,对女性有震慑的作用。封建礼教对女性的迫害之深,值得我们在今天去深思。
从价值观念上来说,节孝牌坊的泛滥使得这一时期的妇女视贞操为性命。宋明时期,理学盛行,大肆提倡贞节烈女。单县节孝牌坊的盛行,反映出在这一个时期贞节观念对女性的束缚达到了新的巅峰。当时贞节观念的强盛而物化出的单县节孝牌坊,造就了单县历史上一番独特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