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破解建筑行业欠薪难度的对策研究
2017-07-13卢敏
卢敏
【摘要】建筑行业作为经济发菜的支柱产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建筑行业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问题却一直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事件。为有效化解建筑行业欠薪难度,本文从行业法规、建筑市场、用工单位和务工人员等四个方面进行着手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推进建筑行业更加良好的发展。
【关键词】新形势;建筑行业;欠薪;对策
一、新形势下出现建筑行业欠薪问题的原因
1行业制度法规不够完备,未能有效预防欠薪行为
一是对于拖欠工资行为的处罚较轻。《劳动法》只作了原则性规定,修正后的《刑法》第276条也只是对“恶意”欠薪行为有明确规定,对欠薪行为的处罚偏轻。二是务工人员通过诉讼渠道举证程序繁琐、成本较高,且经常“赢了官司输了钱”,使多数务工人员不愿意采用正规的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欠薪者的恶意欠薪行为。
2建筑市场违法承包严重,未能有效进行监督打击
由于建筑市场供求失衡,施工企业众多而工程项目有限,许多施工企业为了争揽工程,自垫资金入场承包,造成房地产负债经营,经受不住市场波动的考验。同时由于监管机制不健全,监督措施未很好落实,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仍然存在非法转包、挂靠、违法分包的现象,这种层层“剥皮”承包方式,使工程费用严重“失血”,最终导致劳务工资拖欠。
3用工单位法制意识薄弱,未能按时足额支付款项
一是用工单位诚信缺失。有的建设单位有意拖延工程决算时间,即使资金充足,也不按期拨付工程款,致使施工企业流动资金异常紧张,不能按时支付劳务工资。有的承包者通过低价竞争接揽工程,造成工程亏损而不能足额发放劳务工资。有的劳务企业负责人,领取劳务工资后挪作他用,拒不按时足额支付,更有甚者,携款潜逃,造成务工人员工资无法兑现。二是部分建设单位还利用劳务企业接工程心切的心理,签订“霸王条款”,不认真履行双方约定的权利和义务。
4务工人员法律意识较弱,未能及时维护自身权益
由于大多数务工人员的文化素质不高,法律意识不强,在劳动力严重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下,他们没有与雇主签订劳动合同的意识。由于没有劳动合同,一方面务工人员在投诉时举证困难,很难提供全面、有效的证据,极大地限制了对务工人员的法律保护。所以绝大多数务工人员工资一旦被拖欠,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寻求法律保护,而是忍气吞声或采取堵路、阻工、爬塔吊、跳楼等过激方式讨要工资。
二、破解我区房地产行业欠薪问题的建议
1完善行业法规制度,源头遏制欠薪行为
一是建立劳动用工实名制备案登记制度,积极推广务工人员工资信息卡。在建筑劳务领域推行务工人员工资“阳光卡”,务工人员人手一卡,既能存储务工人员的个人信息,又能存储支取个人工资,还能有效避免恶意欠薪和建设工程结算中弄虚作假的行为。二是要严格执行工资保障金制度。全区所有建设工程必须先行缴纳工资保障金,才能办理施工许可证。
2明确相关主体责任,逐层分解监督到位
一是进一步明确用工单位的主体责任。建议政府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进一步明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及劳务输出单位在劳动用工管理、工资支付监管中的责任和义务,形成较为健全的务工人员用工管理体系,夯实工资支付监管工作基础。二是进一步明确政府和职能部门监管责任。坚持“行业管理与属地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三是进一步提高行业的准入门槛,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建议,人社、工商、城建等部门要适度提高建筑劳务公司的准入门槛,建立清退机制,引导扶持实力强、信用高的劳务公司发展壮大,对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的劳务公司要限制发展,将缺乏诚信,屡屡发生欠薪问题的劳务公司清除市场。
3建立市场诚信体系,规范企业依法经营
一是建立行业协会诚信评价体系。建议,由建筑行业协会出台制定建筑企业诚信评价办法,将建筑企业主要经营指标(含工程质量、履行合同、工资支付、遵章守法等情况)纳入评价范围。二是建立欠薪曝光台。运用传统舆论手段和新媒体平台进行监督,适时对建筑企业欠薪情况进行曝光。三是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对欠薪单位设置警戒线。
4提高从业法律意识,畅通追薪绿色通道
一是加强用工单位的法制教育。建议相关部门采取定期和不定的方式召集房地产行业法人代表、管理人员开展日常法制学习。二是增强务工人员法律意识。建议结合用工单位开展的务工人员岗前培训,督促广大务工人员加强法律知识学习。
5提升依法執法效率,从严处置违法事件
一是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相关部门要通过主动检查、举报投诉专查、专项执法、书面审查等方式加强对房地产行业欠薪问题的检查,发出问题及时纠正,对违法行为依法进行查处。对恶意欠薪行为,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立案侦查。二是进一步加大对欠薪行为的打击力度。要按照“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原则,对“恶意”欠薪案件要快侦、快诉、快审,依法从快从速从严打击“恶意”欠薪违法犯罪行为,对“恶意”欠薪者要起到震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