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2017-07-13简岩
简岩
大米这两年成了国内消费者海淘的对象,中国游客在日本不惜花费1500元人民币买5千克大米。这300元/千克的“一目惚”牌大米实则是中国辽宁盘锦地区为日本订单种植的,相同品种品质的大米在盘锦当地售价仅12元/千克!
大米还是中国那个大米,但是到了日本,这个大米就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成为优质大米,价格是中国的25倍。原因就在于,中国大米到了日本后,附加值得到了极大提升。
产品的附加值就是附加产品,是对某一硬性产品上附加的软性产品,包括消费者对产品的感觉和感性认知、品位、心理满意等抽象标准。以日本企业定购的中国大米到日本后的再加工过程可以看到诸多附加产品(附加值)。例如,口感是大米,也包括其他食品难以捉摸的内容或附加产品,但是,日本谷物鉴定协会(JGIA)于1971年专门创立了包括感官试验、物理化学试验标准在内的一整套口感评价系统。此后,每年都要发布《稻米的食味等级》,以指导改善日本的大米口感。
中国和日本的粮食部门都曾对比过日本和中国大米的口感,在影响大米口感的直链淀粉、蛋白质、胶稠度、崩解值等几个关键指标上,都是日本的好于中国的;同时,从外观、味道、黏度、硬度和综合指标对中日大米评判打分,也都表现为中国大米的综合分值低于日本大米。
此外,日本涉及大米农药残留的标准多达188项,是世界上覆盖农药残留最广的标准,并且制定的大米农药最高残留值(MRL)最严。这些标准在中国也能做得到,但是很多情况下并不鼓励人们这么做。一是在更多的人只求解决温饱的情况下,对大米數量的要求就要高于质量和安全的要求。同时,每一种标准都是一项劳动,既需要人力去完成,也需要科技的力量来执行,例如检测的农药残余品种每多一项,就需要相应的人力和检测技术。当人力完不成时,还可归咎于偷工减料,但是,检测能力不够时,就是科技和创新水平的不足了。
附加值学说的创始人之一雷曼对附加值的定义就特别注重创新和创造,认为附加值是创造的价值,并认为它是由薪金、津贴、交易税、营业税、资本利息和自由资金收益等之和构成。当中国的大米被日本定购以及收购后,再由日本的粮食企业进行附加值的创造,就产生了高附加产品,如口感好、农药和重金属残留量小、碎米少、外观漂亮等,也就有了高附加值。要想中国的大米也能卖出高价格,体现出高附加值,就需要在附加产品或内容上下功夫,让自己的大米提高身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