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性侵防范不只是在事前

2017-07-13田地

百科知识 2017年13期
关键词:儿童性受害者儿童

田地

4月27日,中国台湾作家林奕含因不堪抑郁症的折磨自缢身亡,年仅26岁。她的抑郁与死亡背后,是13岁时(儿童期)曾遭受老师诱奸而留下的严重心理创伤。她将这些经历写进了今年2月出版的长篇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在书中她用极细腻的文字描绘了遭受性侵的过程、场景和心理感受。

性侵:可怕现状和严重后果

林奕含的离世不仅引起华人社会对儿童和青少年性侵案的关注,也揭开了这一问题的全球视野。这是一个非常广泛的现象,但是在华人社会和文化圈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和具有特点而已。不过,林奕含因性侵多年后自杀说明,防范儿童性侵不只是在事前,而是贯穿于整个事件,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

儿童性侵在中国大陆有一个新的统计。2017年3月发布的《“女童保护”2016年性侵儿童案件统计及儿童防性侵教育调查报告》披露,2016年发生儿童被性侵案件数量433起,比2015年增加93起。受害人778人,其中719人为女童,占92%。被性侵的儿童以7~14岁的中小学生居多,受害者年龄最小不到2岁。

另据不完整统计,2013~2015年三年间,各地被媒体曝光的性侵儿童案共968起,受害儿童超过1790人。2015年,曝光的性侵儿童案日均达0.95起,几乎每天就有一起儿童性侵事件发生。然而,这只是儿童性侵案的冰山一角,因为种种原因,儿童性侵案发生后,监护人都会以保护孩子的理由选择隐忍和私了。

林奕含受到性侵是在13年前,即2004年,当时的情况难以追述,但今日台湾地区的儿童性侵事件似乎有了新的增长。2015年2月,台湾“卫生福利部”的一份报告称,2014年全台湾的性侵事件达到11086件,性侵受害人未满18岁者占六成,多数是12~17岁,八成加害人是熟人,不过网友加害有愈来愈多的趋势。2014年网络交友性侵613件,比率约占5.5%;2013年是5.2%,2012年是4.7%,可见,通过网络平台遭到性侵的个案在逐年增多。

为了调查和预防儿童受虐和遭到性侵,美国于1991年建立国家儿童虐待和忽视数据库(NCAND),每年向公众公布儿童受虐待和性侵情况。2015年公开的报告显示,美国NCAND全年接到的疑似举报涉及335.8万名儿童,但最终由儿童保护服务(CPS)判定为儿童侵害的为68.3万名。其中确定为儿童性侵的占8.7%,即有59421名儿童受到性侵,平均每天有约163名儿童受到性侵。此外,美国2015年一年被侵害致死的儿童为1670名。

如果以2016年中国大陆只发生了433起儿童性侵案,受害人778人计算,则美国的儿童性侵案受害人数是中国的76倍。然而,这并非反映了中国的真实情况,因为中国的儿童性侵案所暴露出来的只是极少部分。

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的男主演阿米尔·汗除了演戏,还做了一个关注印度当下最尖锐的社会问题的电视节目《真相访谈》,因此他被人称为“印度的良心”。该节目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儿童性侵。他和团队花费大量时间奔赴印度各地调查取证,获得的结果让人震惊:在印度有53%的受访者表示,童年时期曾经遭受过性侵。

显然,印度的儿童性侵问题比美国和中国要严重得多。儿童性侵问题是世界性的,表面上中国的儿童性侵案比较少,但实则可能很严重,并且一旦发生儿童性侵案后,受害人在多年后也逃脱不了受害留下的阴影。

缺失和有争议的儿童性教育

林奕含的自杀是因为儿童期曾遭性侵,而遭受性侵的一个重要原因则是缺少性教育,这个问题在华人社会最为严重。因为文化的束缚造成了中国人即便是成年人、夫妻之间谈论性都如谈虎色变,更何况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和性保护。

在小说中,被老师性侵后,房思琪(林奕含的原形)想告诉母亲,就试探地说,学校里有学生和老师在一起了,妈妈却冷冷地回一句:“一定是那女生很骚。”她立刻闭了嘴,知道自己再不能提起。她还曾在饭桌上对母亲说:“我们的家教好像没有性教育。”母亲回答:“什么性教育?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这显然就是中国的现实情况,父母是性教育的逃避者,不会主动对孩子进行性教育。

房思琪的母亲代表了中国文化对性的认知,性是肮脏的;性只在需要时才会有教育,也就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不会有性,也不会有性教育。正是在这种对性的无知之下,没有性知识和不懂得性保护的房思琪才受到老师的性侵。

在中国大陆,对孩子的性教育直到现在也被一些父母视为洪水猛兽,并且这些父母的认知正代表了中国社会的认知。2017年3月初,杭州一个小学生的妈妈在看过《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中节选的低年级教材个别页、个别插画出现的生殖器官、性交等内容后,发微博质疑教材“尺度太大”,并提出当你听见孩子回家大声念道:爸爸的阴茎放入妈妈的陰道……作为家长怎么想?

但是,一名教师对性教材的评价是:很不错,视野开阔,角度中肯,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每学期一本,内容涉及儿童情绪管理、社交、性健康、性权利等诸多方面。并且,正是在这样的性教材中蕴含了教会孩子如何防范性侵的知识和做法。在北京朝阳区某公办学校教师自主研发的性教育教案中有一部分内容是“性准许”。通过老师讲解,要求学生做一个认知题目:红色标签代表别人不能触碰的部位,黄色标签代表只能给一部分人碰,绿色标签代表别人可以碰,请每位同学将这些标签贴到空白小人的身体上。

这是对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小学生上的性教育课,主题为“身体的红绿灯”。通过这样的教育,孩子都能正确地通过贴红黄绿标签的方式,了解与其他同学身体接触时的界限,即便是父母、老师、教练接触自己身体时也有界限。并且,如果有老师、教练等亲近的人接触自己的身体,应当如何应对和拒绝,即便无力拒绝,也要回家告诉自己的监护人——父母,让他们来共同帮助自己辨别什么样的行为是性侵,是不合法和不允许的,并且可以借助法律来保护自己。

美国在儿童性教育方面的做法也值得借鉴。美国提倡对学生进行性教育,既有理论的探讨,也有实践的做法。例如,美国性信息与性教育联合会于2005年发布的《综合性学校性教育指导纲要》对学校性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性的意义与正确的性观念进行了规范,学校性教育课内容被归纳为6个范畴,每个范畴都制定了具体的教学目标,《纲要》指出,学校性教育应成为综合健康教育的一部分。

学校性教育的任何内容都应从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行为三个方面进行全方位讨论。最有效的学校性教育不是仅仅给学生正确的知识,而应该同时给学生机会讨论他们自己的观念与态度,并建立正确的社会交往行为,或让学生达到“成熟行为”。

同时,一些专门研究性教育的学术机构也给出了小学生接受性教育的最佳时间和内容。乔治城大学的一项研究提出,10岁是孩子接受性教育的最佳初始时间。学生在10岁时接受性教育将会帮助他们避免意外怀孕、生育死亡、不安全流产以及经由性传播的疾病。

当然,美国的性教育内容虽然十分丰富,但是在一些专业人员看来,美国的性教育也有意无意遗漏了一些东西,如教育孩子如何避免遭受性侵。其实,美国的学校或学生性教育可以归纳为两大内容:一是避孕和防艾滋;二是男女交往中的性准许。这后一项内容当然也包括如何避免性侵,但学校性教育中针对老师、教练、家长和亲朋好友的性接触和准许内容,显然不如公开发行的少儿科普类图书和少儿百科图书介绍得那么详细。在这些书籍中,对性的知识和态度等介绍包罗万象,除了性知识的条条框框,书中还开列出卫生棉的使用、保管、对体毛的处理方法、对陌生人搭讪和熟悉的成人的警惕。

正因为美国的儿童性教育也并不完善,才会在2017年3月初由美国媒体曝出美国体操界性侵案的丑闻,震惊美国和全球。其中一篇报道的标题是:“20年,368名体操少年被性侵”,该文章指出,过去20年,至少368名体操运动员指控教练、体操馆老板和体操馆其他人员涉嫌性骚扰甚至性侵,平均每20天一起。考虑到很多受害者选择沉默,体操馆里的受害少年数量可能更多……

心理救援的缺失和认知的困扰

即便性教育到位和监护人的保护有力,每个人儿童阶段都可能会发生一些意外,遭遇性侵就是其中一种。但是,在遭遇伤害后,对受害者的心理抚慰、干预和治疗并没有跟进,这其实才是导致林奕含自杀的重要原因。

林奕含在说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屠杀,是房思琪式的强暴”的8天之后,选择离开这个世界。遭受性侵固然是一种灾难,但为什么林奕含要将其比之为人类历史上的大规模屠杀?原因也在于中国文化。

遭到性侵在中国文化中不止是一种耻辱,并且要把责任推到受害者身上,这又源于整个社会体系对女性道德和性的压抑——女孩谈论性是可耻的;女性遭遇性侵是失贞,更为耻辱,而且即便女性受到诱奸,受到伤害,该为此负责的仍然是女性,因為,这表明她低贱和淫荡。

更痛心的是,原本是加害者应当受到指责、惩罚,却要让受害者来承担,这在受害者父母和社会的认知中似乎是一种常识和常态。在林奕含的小说中,另一位女生郭晓奇曾被老师李国华诱奸,却被李国华甩掉,郭晓奇以自我堕落来为自己疗伤,最后选择休学。但父母得知李国华诱奸她之后,则是对自己女儿发怒而非找李国华算账,他们责备自己的女儿:“你以为做这种事你以后还嫁得出去?你跑去伤害别人的家庭,我们没有你这种女儿!”更离奇的是,父母还与李国华夫妇和和气气地在饭店里喝了饮料,达成和解。

遭受性侵后要负担责任,并受到指责,这还不算完。在稍微有些心理学认知的受害者寻求心理疗伤时,又一再遭遇推脱、误解,并产生新一轮的指责。林奕含也经历了这样的误解和歧视。由于抑郁症,林奕含申请不参加期末考试,但遭到系主任的质疑,“精神病的学生我看多了,自残、自杀,我看你这样蛮好,蛮‘正常”。这让林奕含心生愤慨:“是不是我今天衣衫褴褛、口齿不清、60天没有洗澡去找他,才会相信我真的有精神病?”健康人对于精神病患者真是“无知到残暴,无心到无情”,这是整个社会仍旧严重缺失的一课。

到这里,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得不到帮助和支持的性侵受害者最终的结局了,要么自杀,要么“烂”下去。

心理学家荣格曾说,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这句话也可以换作,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调适和医治其自童年时代起就遭受的不幸,例如性侵。

性侵在所有文化中都是巨大的灾难,但在中国文化中,则除了灾难,还是耻辱,并且无法获得有效的心理帮助。于是,受到性侵的林奕含们在无助和委屈之下,会产生焦虑、抑郁,长期发展,便形成创伤后心理压力综合征(创伤后应激障碍)。这是一种延迟性、持续性的身心疾病,也是一种长期的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心理创伤,诱发的原因除了地震、洪水、火灾、战争、交通事故、恐怖活动外,还有监禁、虐待、强奸、诱奸等。

在持续的精神压力下,经历者和受害者会产生噩梦、性格大变、情感解离、麻木感(情感上的禁欲或疏离感)、失眠、逃避会引发创伤回忆的事物、易怒、过度警觉、失忆、易受惊吓、抑郁,甚至精神分裂和自杀,当然还有自暴自弃。

受到性侵并不可怕,因为生命重于失贞,生活总要继续,未来同样美好。在迎接未来的幸福中,林奕含已经获得帮助,也比较幸运,她找到了丈夫(没有因为受性侵而嫁不出去),但是,也由于无法获得有效的持续的心理治疗而陷入绝望,最终以自杀结束生命。从这里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对女性的束缚是何等深重——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也因此让林奕含认为,受到诱奸相当于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屠杀。

防范性侵,不只是事前,也在事后,更在于改变对性、两性的认知,以及如何理性和科学地应对生活中的种种灾难。对此,有必要引进一个新概念——带伤生存,就像带瘤生存一样。每个人都会有创伤,尽管创伤的大小并不一样,但创伤总不会大于、高于和重于生命。问题在于,世间的心理和认知是否能引导人们认同生命大于创伤,如果不认同,林奕含们的自杀就不会终结。

【责任编辑】张小萌

猜你喜欢

儿童性受害者儿童
用“东方红”和“新锋尚”诠释少先队政治性与儿童性——东方红小学少先队品牌建设两例
“目睹家暴也是受害者”,彰显未成年人保护精细化
福莫特罗与沙丁胺醇治疗儿童性哮喘的临床效果比较
留守儿童
受害者敏感性与报复、宽恕的关系:沉思的中介作用
关注恐怖主义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