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有所成 发挥作用
2017-07-13刘京辉
6月1日,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在京举办2017年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行前集训视频会议。会上,众多大腕儿级专家就领事保护、海外安全、心理健康,以及如何在国外开展研究和提高研究水平等作了讲座,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秘书长刘京辉还介绍了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工作的情况,强调了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应承担的责任和使命,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这是一堂珍贵的留学启蒙课,其实无论之于公派或自费、海外或国内的学子来说,此次“名师讲堂”无疑是求学之旅中的必备攻略。本刊特意刊发其中部分内容,以期学子们能从中掌握学习的技巧、领悟留学的意义。
2017年,国家公派出国留学计划派出3.25万人,是改革开放以来派出人数最多的一年。2013年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数为1.35万人,4年之中翻了一番多,这样大的支持力度、发展速度,足以令世界惊讶。
明年是国家改革开放40年,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作为拉开改革开放序幕的两大标志性事件(扩大派遣出国留学与恢复高考)之一,也即将迈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近40年,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不出国门就可以享受越来越多的优质教育资源;随着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各种网上教育资源极大丰富,人们在网上也可以学习哈佛、耶鲁、剑桥等世界名校的课程。那么,国家为什么仍要大力地支持公派出国留学事业呢?
我想,最重要的原因,是国家公派出国留学肩负着重大责任和使命。
一是作为服务国家的需要,国家公派出国留学是培养急需人才的重要载体。当前,全国都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各地区都在积极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各高校也在为加速推进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实现教育国际化而奋发作为。在此过程中,国家公派出国留学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使命,每位公派留学人员都肩负着很重的责任。
这几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在项目设计、专业设置上,紧密围绕国家需要,对人才培养作出总体部署,聚焦装备制造、生物技术、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精心设计留学项目,加强对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的引导。在人才培养层次结构上,国家留学基金委坚持从人才成长规律出发,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访问学者等全覆盖的工作局面,资助年限和方式更加灵活,获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完成本科学习的可再次申请攻读硕士学位,硕士毕业可申请读博士,博士毕业还可以申请从事博士后研究,自费留学人员也可以申请转为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在推动国家高水平大学建设和“双一流”建设急需的博士人才培养方面,2017年的派出名额将达到1万名。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结合国家发展急需,精心设计了非通用语种人才和国别区域研究人才培养计划,培养通晓当地语言和国情的急需人才。
在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上,国家留学基金委既注重满足国家急需,强化沿线语种人才培养,同时也考虑相关语种人才今后的出口,通过“大语种+小语种”“专业+语言”的方式,培养复语型、复合型人才。目前已经为国内开设并招生的45个非通用语种培养了人才,并为9个国内空白语种(如格鲁吉亚语、科摩罗语、提格雷尼亚语)等先行培养了师资。
在国别区域研究人才培养方面,国家留学基金委重点配合教育部国别区域研究基地,支持基地人员赴相关国家和地区深造。
国际组织是全球规则的制定机构,也是全球利益博弈的重要舞台。对于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国家高度重视。国家留学基金委按照既能支持国家发展需要,又符合人才培养规律的原则,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建立联系、签署协议,成规模派遣实习人员。目前已有一批优秀人才被正式录用为国际组织职员。2017年,国家留学基金委还将支持高校设立的国际组织项目人员,以及获得国际组织邀请的个人赴国际组织实习。
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对于培养重点行业、部门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急需人才也意义重大。在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大飞机C919项目等实施过程中,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针对相关部门急需,选派培养了一批紧缺人才,为国家航空航天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印尼海啸、汶川地震之后,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积极支持国家地震局、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等相关单位,加强急需人才培养;配合冬奥会筹备工作,为国家体育总局培养相关人才。近年来,国家公派出国留学还专项支持相关部委、研究机构、大型国企,精准培养急需人才。
配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一方面通过常规留学项目,为地方培养大批人才;另一方面,重点针对国家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战略发展需求,设立专项,创新选派机制。通过成班派出、“三兄弟”模式(西部高校+东部高校+国外高校),帮助中西部地区培养急需人才,促进中西部地区对外合作能力和科研工作水平。
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也为相关高校和研究机构培养了一大批骨干力量。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快,全球影响力不断提升,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作了非常大的贡献。截至目前,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和“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获得者中,已有1600余人入选国家各类重点人才计划,23.9%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4.7%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6.3%的“青年千人”、38.9%的“青年长江学者”都来自国家公派留学人员。
以“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为例,该项目被国际上称为新世纪以来最大、最具影响力和发展潜力的国际学生流动项目。截至2016年底,该项目共派出5.5万余人。2014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委托教育研究机构对已回国的1.6万名项目人员进行的问卷调查和跟踪评估显示,82.7%的学生毕业回国以后进入高校和研究机构工作。
2016年,国家公派出国留学新资助3万余人出国留学,有2.25萬名国家公派留学人员学成回国,为国家发展建设发挥作用。
二是对留学人员个人而言,国家公派出国留学收获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在跨文化背景下开展国际交往的能力。对于访问学者等在职人员类的留学人员而言,国家公派出国留学还是寻找国际合作伙伴、开展联合研究的重要渠道。特别是对于中西部地区高校,许多校际层面的国际合作都离不开国家公派留学人员的牵线搭桥。对于学生类的留学人员而言,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的宝贵经历,将极大拓宽他们的视野,对于他们今后所从事的工作也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对即将踏上海外留学新征程的学子,我想提几点希望。
一是希望大家珍惜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圆满完成留学目标。作为一名光荣的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承担着家庭的嘱托、单位的期望、国家的使命。留学的日子,既漫长又短暂,希望大家不忘初心,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成为“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能够在服务国家发展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大家在国外学习研究的过程中,要始终把自身发展与国家发展大势紧密结合在一起,主动围绕国家需要,调整完善研修方向,为今后回国施展抱负、开创事业奠定坚实基础。
对于出国留学的高校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而言,更要抓住难得机遇,严格自我要求,积极与国外专家同行对话交流,不断提升教学、科研和管理能力,在“双一流”建设中作出贡献。
二是希望大家积极主动与派出单位和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等保持联系,配合相关工作安排。作为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严格要求自己,要主动与派出单位和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保持联系,严格遵守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的有关管理规定,本科生和访问学者每3个月、联合培养博士生每学期必须要向派出单位和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提交研修和学习报告;国家公派博士生要及时通过信息系统等将国外最新联系方式告知国家留学基金委,认真对待国家留学基金委组织开展的学业进展情况年度复核。这也是保证国家留学效益的重要措施。
三是希望大家做好中外友好的民间大使。国家公派出国留学是国家人文外交、公共外交的重要载体。大家在外留学期间,能够零距离接触各国精英群体和主流社会,对于增信释疑、扩大中国的“朋友圈”具有重要作用。希望大家积极走出去、交朋友,融入当地社会,以切身经历介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配合驻外使领馆安排,积极做好人文交流使者,主動向留学所在单位的同事、同学讲好中国故事。
四是希望大家安全留学、健康留学、文明留学、成功留学。安全是第一位的。近年来,留学生溺水、交通意外、失窃等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希望大家高度重视,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在外期间,积极接受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的管理与服务,及时了解所在国家的法律和文化,提高应变能力,确保自身生命和财产安全。
身心健康是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在外期间,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都面临较大变化,要特别注意身心健康。在国外遇到困难要学会自我排遣、自我调适,必要时要及时与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领事保护人员、家人、同学联系,或与国家留学基金委及时联系,寻求帮助。
文明守礼不仅是个人小节,也关系到国家形象。在外期间,要严格遵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做文明守法的留学人员。在当好学生学者的同时,也要当好文明使者,积极对外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成功的衡量标准是多元、多样的,对于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而言,成功的标准就是学有所成、发挥作用。2016年10月,国家留学基金委建立了留学人才回国服务平台,为国家公派留学人员回国发挥作用牵线搭桥。今后,国家留学基金还将不断改进和完善,为广大留学人员回国发展、为国服务特别是创新创业提供支撑。(作者系国家留学基金委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