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慈溪地方文化创意产业与现代制造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以越窑青瓷为例

2017-07-13宁波大红鹰学院315000

大众文艺 2017年17期
关键词:越窑慈溪小家电

卞 铖 (宁波大红鹰学院 315000)

慈溪地方文化创意产业与现代制造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以越窑青瓷为例

卞 铖 (宁波大红鹰学院 315000)

在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现代制造业深度融合,是一个优势互补、相得益彰、互惠共赢的重要举措。本文结合慈溪地方文化的典型代表——越窑青瓷以及传统制造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的困境,从产业融合的视角,对促进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途径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明确现代创意设计的指导性作用,通过培养多元化的陶瓷文化人才,构建青瓷文化创意产业互动平台以及青瓷与当地优势产业的跨界融合等途径,实现产业的有效融合。

产业融合;越窑青瓷;现代创意设计;3D打印

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产业融合已经成为当前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以文化创意产业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对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慈溪拥有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其中以越窑青瓷为典型代表,近年来,慈溪市深挖“青瓷文化”,积极打造“越窑青瓷”特色文化产业品牌。与此同时,本地传统制造业例如慈溪小家电产业也面临着发展后劲不足的困境,推动青瓷文化创意产业与现代制造业融合发展,不仅可以让青瓷文化从单一的艺术空间融入更为广阔的的生活领域,还可以为传统制造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慈溪地方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慈溪市政府高度重视发掘、认定、研究慈溪地域文化,经发掘、讨论、确定慈孝文化、围垦文化、移民文化、青瓷文化、徐福文化等为慈溪地方主流文化。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把目光聚集到文化创意产业这片“蓝海”,“时间仓文化创意园”、“智巢•慈溪文化创意园”相继建立,上林湖青瓷文化传承园也正在筹建当中。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4年,慈溪文化产业增加值从40.2亿元增至61.39亿元,年均产业增速保持17%左右,自2013年起,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三年占GDP比重突破5%。慈溪地方文化创意产业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还处于起步、探索和培育阶段。

越窑青瓷作为慈溪的一大文化符号,在传承和发展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中国(慈溪)越窑青瓷文化节从2011年开始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对弘扬青瓷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越窑青瓷产业化加快发展,拥有了“上林湖”、“上越”、“龙腾”等多个知名青瓷品牌。此外,政府积极推动青瓷产业与文化、旅游、休闲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但是,与国内先进省市相比,慈溪市尚未突破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深度不够,广度不足。如何将青瓷文化与制造业相融合,激发产业升级的动力,将是接下来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越窑青瓷文化创意产业与现代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方向与途径

(一)越窑青瓷与现代创意设计相融合

1.借助现代设计方法丰富和拓展当代青瓷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目前,对于慈溪越窑青瓷文化的发掘利用主要集中在器型、装饰纹样和工艺上的研究。在现代陶瓷创意产业化的大背景下,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传统艺术陶瓷应该从“封闭的艺术空间”向公共领域融入。如何让越窑青瓷以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重现“母亲瓷”的辉煌,笔者认为应主张传统青瓷文化的现代适应性,青瓷的传统形制主要包括:餐具、茶咖具、花器以及青瓷瓯乐,随着产业融合的发展和工业设计水平的提高,必将出现更多新的形制,例如“青瓷+礼品”、“青瓷+电器”等等。因此,借助现代创意设计方法,可以不断丰富和拓展当代青瓷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为青瓷文化与现代制造产业融合发展提供观念意识上的支持。

2.建立多元化的陶瓷文化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青瓷工匠”到“青瓷创意专业人才”的多元化陶瓷文化人才培养模式是产业有效融合的关键。近年来,慈溪市政府花大力气培育、引进6位省、宁波市级工艺美术大师,并通过开展非遗传承技能人才越窑青瓷烧制技艺培训班,对来自浙江省各地的“青瓷工匠”集中进行工艺美术大师的培训。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但是单纯的由“青瓷工匠”到工艺美术大师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陶瓷创意产业化的发展要求。在龙泉和景德镇,大量陶瓷人才让陶瓷业实现了分工细化,在景德镇,这种陶瓷文化的分工更加详尽细致,从大的方面看,它被分成陶瓷管理和生产、陶瓷材料和产品的经营、陶瓷文化教育及其传承等几大方面。正是由于这种分工的细化,促进了陶瓷行业的人才朝着专门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在陶瓷创意产业化的进程中,需要由培养青瓷工艺美术大师向青瓷创意专业人才过渡,倡导青瓷文化传承人从纯粹的艺术家向青瓷文化传播者转型,鼓励更多具有不同行业背景的人才进入青瓷文化创意产业,为产业的融合和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具体举措包括:地方高校开展校企合作、联合办学以及校企工作室建设等等,通过培养多元化的陶瓷文化人才,使其能够胜任材料创新、产品设计、艺术创作以及陶瓷经营等陶瓷运作的不同环节。

3.打造青瓷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平台,为产业融合架起互动桥梁

通过建立青瓷创意设计的文化互动基地,形成政、产、学、研联动机制。目前,在产业融合过程中一个主要的问题在于制造企业有产品创新的需求,高校、设计公司有产品策划创新的能力,但缺少相应的对接平台。因此,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平台的建立,有助于整合高校、企业和青瓷艺术家等各方面的资源进行产业融合创新实践,使得创意成果能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促进成果转化。此外,可以由政府牵头,相关媒体、行业和高校等组织举办以“越窑青瓷”为主题的创意设计大赛,在宣传推广越窑青瓷文化的同时,汇集来自全国各地的创意和智慧。

(二)越窑青瓷与先进的制造技术相融合

1.3D打印技术在青瓷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优势

传统青瓷的手工属性制约了青瓷产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的高速发展,出现了3D立体成型打印技术,其特点在于可以利用数字化操控技术精准塑形,并能快速制作形态复杂的产品。因此,将3D打印技术与越窑青瓷设计生产相结合,不仅可以丰富青瓷产品的创作手法,还能将繁琐的手工程序逐步机械化和规范化,提高创作效率。

2.3D打印技术在青瓷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流程

在陶瓷领域,传统的3D打印技术主要用于前期的模型制作,利用打印的模型再进行翻模、注浆等工序最终烧制成精美的陶瓷产品。3D打印的前期需要进行三维模型的设计与制作,利用3D技术对陶瓷产品进行数字模型的构建,所适用的三维造型软件包括Rhino、3DS MAX、Sol idWorks等。近年来,国外很多公司和科研机构在陶瓷3D打印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3D打印技术逐渐能够完成真实陶瓷产品的制作。2012年10月,Unfold设计室在“deseen”杂志公布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利用自行研发的3D打印设备成功打印了造型各异的日用陶瓷制品,有些产品经表面上釉并烧制后,效果惊人,质量优异。3D打印技术与陶瓷艺术的跨界组合,必将改变传统青瓷复杂的设计与制作工艺,对提高青瓷产业制造效率,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为当代青瓷艺术与现代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三)越窑青瓷与现代制造业的横向交叉融合

1. 产业横向融合的关键

与景德镇、佛山和淄博等陶瓷生产基地相比,越窑青瓷要凸显自己的品牌价值必须实现差异化竞争,对越窑青瓷文化进行提炼和发掘,并结合当地的优势产业,探索越窑青瓷与现代制造业的跨界融合。例如青瓷与慈溪小家电产业的跨界融合,与家居装饰卫浴产业的跨界融合,以及与高端文化礼品制造产业的跨界融合等。落实到具体的实施层面:可以将青瓷文化符号、文化理念、文化创意等因素融入制造业前端的研发、设计和后端的品牌、营销,从而提高产品的文化附加值,进而提高产品的整体竞争力。产业横向融合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掘利用越窑青瓷的文化资源,融入现代元素。提高基于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新需求的设计应用与研究能力,沿着文化资源—文化要素—文化产业资本—文化产品—文化衍生产品的路径,实现文化产业链的延伸和服务模式升级。

2. 越窑青瓷文化符号的提炼与融合

以青瓷与慈溪小家电产业的融合为例,在产品研发、设计阶段所要解决的是青瓷文化符号的提炼。首先,青瓷的材料特性可实现与家电产品设计的融合。目前,小家电所用材料多为塑料、金属等现代材料,而陶瓷材料的运用在增加小家电观赏性和艺术美感的同时可以赋予产品的独特的文化内涵。当然,陶瓷材料也存在着“易裂、质量重”等缺点,近年来,随着材料技术的不断改善,使得陶瓷材料在小家电行业的应用前景愈发广阔。同时,陶瓷具有非常好的耐酸碱腐蚀性,溶出物水平也远低于金属材料,能较好地保持食物的营养成分和营养结构。因此,陶瓷材料非常适合运用在厨房小家电的产品设计中。此外,青瓷材料的特性还广泛适用于插座、台灯、加湿器、热水壶等小家电的产品创新设计。打造“青瓷+电器”的特色小家电产品为慈溪小家电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其次,青瓷的装饰纹样是体现青瓷艺术的重要标志。越窑青瓷的基本纹饰特征包括:曲折蜿蜒的刻划花、多姿多彩的彩绘以及精雕细琢的镂空。传统上陶瓷装饰纹样又分为几何纹样和植物纹样两种,而这两种纹样都可用于现代产品设计。对于纹样的运用不能简单的照搬照抄,而应该对其进行提炼、解构和重组,结合现代习惯和审美,有效地运用于小家电的外观设计。无论是青瓷的釉色还是装饰纹样都只是青瓷文化的显性符号,而青瓷的隐性符号则是其独特的美学内涵:静谧、纯粹、平淡、温和之感。只有充分发掘越窑青瓷的文化符号、文化理念,将其融入制造业的微笑两端,才能有效地提高产品的文化附加值。

三、结论

综上所述,以越窑青瓷为代表的慈溪地方文化创意产业与制造产业的融合发展过程中,应明确现代创意设计的指导性作用,着力培养创意专业人才。同时,鼓励高校、企业与青瓷艺术家一起参与青瓷文化的创意研究与设计实践,不断丰富和拓展当代青瓷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再者,鼓励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参与技术融合和创新研究,为青瓷文化和制造业融合提供技术保障。最后,应贯彻落实青瓷文化符号、文化理念以及文化创意在制造业两端的渗入,从而提高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实现产业的有效融合。

[1]王爱红. 创意至上——当前景德镇现代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化的现状分析[J]. 山东陶瓷,2013(08):42-44.

[2]王超. 3D打印技术在传统陶瓷领域的应用进展[J]. 中国陶瓷,2015(12):6-11.

[3]程惠英. 文化创意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究——以安徽省为例[J]. 经济论坛,2016(05):27-30.

[4] 蔡克中. 陶瓷艺术与现代产品设计的融合[J].包装工程,2016(09)118-120.

本研究受慈溪市社科课题(2017SKY015)资助

猜你喜欢

越窑慈溪小家电
慈溪,为它的美食疯狂打call!
后悔没早买的小家电排行榜!
越窑青釉直颈瓶
“秘色瓷都 智造慈溪”全国诗词大赛征稿启事
慈溪杨梅包装设计
让你“不安分”的小家电安利帖
My Little Cat
万金散尽为越窑
有关越窑的几个问题(上)
萃珍雅集(二)越窑瓷器偶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