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乐教学中如何教学生做好声区的过渡

2017-07-13阚诗雨四川音乐学院610021

大众文艺 2017年14期
关键词:假声腔体演唱者

阚诗雨 (四川音乐学院 610021)

声乐教学中如何教学生做好声区的过渡

阚诗雨 (四川音乐学院 610021)

声乐教学过程中,学生发声知识匮乏,发声方法不正确的话,演唱时一旦声音的高度超过自身自然嗓音高度的时候,因声音中音区到高音区没有通过过渡的练习,就会出现虚声、暗声或者音色不统一的种种现象。这些问题对学生声乐学习会造成严重影响。本文主要对声区及声区过渡原理作了简单介绍,针对声区转换过渡,提出一些针对性的训练方法。

声乐教学;声区过渡;换声区;真假声

声乐教学中声区的过渡是一项重要内容,学生做声区过渡时完成的质量同声乐教学的整体教学质量是息息相关的。多年教学实践中发现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很多学生在练到过渡音区时基本靠“喊”。特别是在“e2—g2”这段音区时,根本没有将共鸣腔体打开。歌唱时喉头上提,喉头上提之后,所发出的声音不能获得良好气息支持,因此显得非常粗糙,非常沙哑。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歌唱声音让人听起来非常不舒服,主要原因是声区转换过渡不好。这是声乐教学中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教师必须针对此问题对学生做好声区过渡的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过渡的技术,对以后的演唱非常重要,让他们在歌唱过程中实现中音区到高音区的自然过渡。

一、声区及声区过渡原理

1.声区介绍

人的嗓音在声区上可以分低声区、中声区、高声区这三个声区。低声区发声中的共鸣腔体为胸腔,中声区发声中的共鸣腔体为口咽腔,高声区发声中的共鸣腔体为头腔。对于男高音来说,必须练好中低音区提前为声音过渡做好准备,歌唱时中低音主要是真声为主的演唱,而高音则是以假声为主的歌唱。声区的过渡指的便是由中声区向高声区的一个过渡。

2.声区过渡原理

声区转化区过渡意味着环甲肌、甲杓肌还有其它的收缩肌在高音上做出的细微性、互补性的逐步协作调节。通俗上理解就是从一种发声状态转换到另一种发声状态时演唱者机体所做出的一种生理、心理相结合的一种具有强烈倾向性的运动,在这种声区的衔接交替过程中,如果没有倾向性,转换动作就无法顺利实现,而换声点就是转换过程中所有倾向性活动下矛盾最集中的位置,也是矛盾得以充分体现的一个环节。换声点指的是声区破裂或者断裂是发生在一种可以识别的交扭频率区域下,在此区域中音质之所以出现突然性变化是因为机体环甲肌、甲杓肌还有三对内收肌之间出现了相会协调变化导致的,这种变化从听觉上很容易辨识。收缩肌在最小限度下所做的突然性调节在此音区中可以产生相对微妙音质变化,此时喉肌自觉或者是不自觉性的细微调节会导致声音出现比较突兀的变化,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换声点,而换声点所对应的音质变化的这个区间便是换声区。

二、声区过渡中生理机能摘要

1.喉位

喉的运动在吞咽动作下,环甲肌同咽缩肌动作会连在一起,此种状态下就会产生这样一种现象,演唱者越想唱高,越会本能将喉咙缩紧。当人在深吸气的状态下,喉咙才会本能放松。歌唱中压迫喉咙下降是无益的,训练中需要让喉头保持在一个较低位置,而不是压迫使其下降;只有喉头保持在较低位置,声带闭合住才能跟呼吸更好的对抗,才会在演唱中获得高位置的声音。

2.咽部

当音高上升的时候,咽门前柱,舌腭肌还有咽门后柱,咽腭肌这两对柱肌间的拉扯增加,这种拉扯作用会随环甲肌运动而增加,在此运动过程中,喉外肌系作用也会逐渐增加。咽柱为提喉的主要部分,能够让咽部成为一个拙劣共鸣体。软腭放松时,吞咽肌也会更加放松,因此在歌唱练习中,演唱者必须找到喉咙吸开的感觉,学会抬起软口盖,才能使声音进入歌唱通道,才能够产生头腔共鸣,而保持喉咙吞咽肌处于相对放松的一个状态也是可能的。

3.下巴位置

演唱中自如非常重要。紧喉咙的一个主要征兆便是紧下颌,如喉外肌拉扯,肌肉张力会受到相应抵抗。下颌僵硬属于一种不能忽视症状,演唱者要实现自如演唱必须学会让下巴尽可能放松,可在牙齿间放进几个指头,将手指放于两耳的前方靠近耳根部位对颞肌进行感觉,让其保持在放松的一个状态。只有下巴充分放松,喉头下降软腭抬起,咽部体积才会增加,才能够让口腔形态得到更好改善。

4.混声

嗓声训练的过程中,假声的合理运用能帮助学生解决换声区声音唱的太实的问题。很多学生在演唱中将胸声依靠蛮力上提唱到换声区,这样会让人感觉真声太多声音的统一性不理想。但是很多演员不需费力便能够唱很高的音,使得他们声门和呼吸的对抗、身体的协调等方面都达到相对的平衡,阻碍声音进入头腔或者说高位置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合理的混入假声会更加有效的激发演唱的高位置让过渡声区训练更简单容易,这便是假声的价值。良好换声应该是声区的协调统一及动态平衡,在演唱时就不容易听出换声点的问题。声区练习中,可通过轻机能间的发声调节完成假声的混声,比如用弱起音带出声音、轻轻地哼唱。而当头声逐渐稳定后,再慢慢加入胸声部分练习全通道演唱。

三、声乐教学中声区过渡训练技巧及方法

1.换声点训练技巧

换声区是一个特殊声区,属于自中声区过渡到高声区的“引桥”,具有过渡特性,为确保各个声区达到平稳连接是声乐演唱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音区。如果将换声区比作一条河,中声区及高声区分别代表河的两岸,那边换声点就是连接河两岸的桥,经过上桥,就可以逐步、平稳过河,因此演唱时要实现声区过渡需通过逐渐变化手段,无痕迹唱至高声区。要完成这种过渡常用的训练技巧及方法有如下几种:

(1)哼鸣发声训练

上图是哼鸣练习中无固定母音的一种发声训练,发声过程中嘴部自小变大,或自大变小随意活动,口咽腔肌肉松弛度更好。此组发声训练是自小字一组的e开始的,训练中以三度、四度音阶排列为主,在演唱训练中自小字一组的e演唱至小字二组的e,训练中假声位置要保持上下统一,且嘴型需要不停变化,哼鸣中自闭嘴哼鸣转向张嘴哼鸣,随后再由张嘴哼鸣转变至闭嘴哼鸣,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张嘴哼鸣的时候要积极抬起上颚,只有上颚上抬,演唱者面部笑肌才会完全解放,笑肌解放,演唱时嘴部运动才会将面部肌肉带动起来,演唱时声音才会更加通畅。哼鸣练习训练过程中声音统一性不能受到影响,哼鸣中身体内部腔体通道要保持通畅性,要做到这些需要在哼鸣训练开始就将声音哼入到头腔中,在吸气的时候,横膈肌要达到自然下沉,要让气在瞬间饱满,将声音用后腰支撑住,让声音在此通道上下不断对抗。哼鸣时音量不能太大,音量力度不要放大,要轻轻哼出。哼鸣训练只有循序渐进,一步步练习,演唱过程中演唱者才不会感觉到换声点问题。

(2)音阶的发声训练

对音阶进行发声方面训练能够帮助演唱者在演唱时慢慢过渡到换声区,将换声点接缝尽量拉长,让听众对换声点位置不容易觉察。

Ya---------------------- ya----------------

上图为中低声区的发声练习,此项练习主要是真声的运用,声音同说话声音比较接近。发声练习中要让演唱者发声一开始便要让声音进入到胸腔内,搭在气息上,发声开始口咽腔不能开太大,让声音自低声区一点点过渡到中声区,当唱至小字一组的 e和 f 的时候,演唱状态要慢慢调整,将假声逐渐混入感觉像混声,此时共鸣也要将口腔共鸣还有鼻腔共鸣逐渐加入到胸腔共鸣中。

Ya------------------------ ya----------------

上图为中声区到高声区的发声练习,此项练习主要考察的是换声点的平稳过渡。理论上分析,演唱要是遇到困难,身体做个吸气感觉,身体内部机能共同协调,就能将换声点逐步带过去。呼吸及共鸣腔便是最主要的协调运作方式,呼吸时演唱者肋骨扩张,胸部上挺,将气息自腰腹支撑点送到上部,气息经过喉部传至上颚,在将到换声点位置时,上颚向上积极抬起,随声音位置逐渐上移,当移至高声区的时候就会处于头腔高位置的歌唱。

此组练习从小字二组的 c开始,在演唱中需调节好真假声比例,演唱时腔体要运用混合腔体,在小字二组的 c唱至d时共鸣是胸腔共鸣明显多于头腔共鸣,演唱中逐渐增加假声,当唱到小字二组的 e的时候,便到了演唱换声点了,在此换声点演唱中,小字二组的 c、d为换声点前一两个音,在这两个音演唱时声音不能特别白,要将声音放到气息之上,并将其混搁至混合共鸣腔,这样演唱者演唱中便会感觉到声带不需太大力量便可将声音泛音在呼吸的支持上唱出,而演唱在这种状态下演唱者会感觉歌唱很省力。换句话来说,演唱过程中越少的去挤压声带是越好的,喉咙声音越多用的时间越长,演唱中声带磨损就会越厉害,这样下去,声带寿命会慢慢缩短。练习中如果气息没有放下来,在换声点前唱出的声音会显得很扁很干,不圆润。此时演唱者稍有不注意,喊得稍微出去一点就更加唱不到腔体中;而演唱时如果精神上不提前做好准备等喊到换声点位置再进行转变,即使再想向腔体唱入,也很难再进入了,这种状态下的演唱非常辛苦,声音统一性也会很差。

音阶发声练习咬字上看,上述两条发声练习都是母音ya,对ya进行分析,可分解为yi------a------,当母音转换至a的时候需通过在大脑中想象对头腔空间控制扩大,逐渐转换母音时保持下巴放松口型不改变;而当唱至小字二组 e的时候,同样保持住呼吸让声音平稳的过渡过去;而当唱至小字二组 g的时候,声音会完全进入头腔及鼻腔,并在头腔、鼻腔达到共鸣,此时声音要缓慢柔和哼着上去,将咽腔尽量拉长,这样才让人难以觉察,才能够让声音更顺利进入到鼻腔及头腔,此时歌唱者在唱至高声区的时候,只要松开牙关节就会很容易体会到声音进入到头腔的感觉。如果唱到小字二组e 时还没有将身体状态调好,喉头位置较高的话,发出的声音会比较干涩,甚至引起撕裂。

2.真声、假声的训练

声区过渡演唱时存在真声及假声者这两个机能,演唱中将真声、假声巧妙适度结合,才会让音域更宽广。真假声混合程度随音高变化而逐渐变化,声音越高,假声越多,头腔共鸣也越丰富;而声音越低,真声越多,胸腔的共鸣也就越多。在声区过渡中要实现低、中、高三个声区自然无痕过渡,需要对各个声区中真假声比例掌握好,对机体各个腔体配合做好调节。

高音演唱时,声音质量取决于高音前几个音的唱法。演唱时声音位置会随音高由前向后移动,不断变化,当移动到高音区的时候,需将软腭适度提起,只有软腭提起,高音通道才能产生。软腭提起后,会将后咽壁带动起来,并在头腔产生共鸣,只有这种状态下的高音才是最松弛、最富震撼力的。

中声区演唱时需注意混声运用,让中低音能在高音头腔位置还有假声状态下保持。混合声就是真、假声相混合下的声音,自低声区将假声少量掺入,且演唱中随声音上行,不断增加假声比例,但是还有少量真声。唱至中声区的时候真假声则处于近乎相半状态,此时混合共鸣效果比较好,混合声会拥有较宽音域,在这种音域下,声音会更加连贯统一,换声点或换声区也不会那么明显了。

假声练习需自上而下进行,音在高音区假声位置更容易找到,自上而下练习,假声位置才更好保持,当唱到低音时仍有假声位置这种感觉,此时配合气息调节便可达到混声效果。还可以通过向远方小声喊来对假声发音位置进行体会,发声过程中体会吸气状态。并通过这种感觉将声音唱出来,根据自身嗓音条件对真假声比例进行调节,但调节中必须注意气息支持的配合,如没有气息支持,混合声在较高音的位置便不可能得到。

弱音练习需从中声区开始,自此区扩展到两端,先向上,随后再向下,先找上部共鸣。练习时声音需要高度集中,要将声带拉紧,软口盖提起后,想象强音演唱时气息的状态对弱声进行演唱,这样弱声演唱就不会出现“漏气”。演唱中才能够通过弱声对头声进行引导,从而让各个声区实现“柔而不虚,强而不炸”。

歌唱过程中在真假声练习时必须让体内气息贯通,让口咽部形成一个椭圆形,并产生垂直的连贯气声柱,这样气息才会更连贯均匀,气息连贯均匀,这种状态下,不论演唱者咬字着力点怎样变化,不论吐字口形怎样变化,演唱者气与声总会保持这样垂直状态下通畅的歌唱。

四、结语

卡鲁索这位音乐大师曾经说过“有多少个学唱者便会有多少种方法”,而这些训练方法中的任何一种哪怕这个演唱者使用得非常正确,对于其他人来说却并不一定适用,因为每个人嗓音条件是不同的,是存在差异性的,加之每个人对声乐拥有不同感觉,因此声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在遵循声乐教学基本规律下,在教授学生基本理论同时,针对学生嗓音特点,应用针对性训练技巧,因材施教,这样才能让演唱者可以实现声区良好的无痕性过渡。

[1]王志丽.声乐教学研究之男高音各声区训练研究[J].艺术评鉴,2016(13):145-146.

[2]邹艳艳.论当前高中声乐教学存在的"误区"[J].北方音乐,2016,36(2):110-110.

[3]张天慧,李巧伟.声乐教学中女高音的过渡声区训练[J].小作家选刊,2015(23):43.

[4]李娜.浅谈声乐演唱中女声换声区的训练方法[J].艺术品鉴,2015(3):197.

[5]王军.论声乐教学中的男高音训练[J].当代音乐,2015(4):57-59.

[6]海米拉古丽•阿不都卡的尔,阿热娜•那比多拉.民族声乐教学中的混声训练[J].戏剧之家,2016(18):97-97.

[7]杨丽婷.声乐教学中声区过渡的训练[J].音乐生活,2008(7):54+61.

[8]周旋.浅谈声乐歌唱中的声区统一问题[D].西安音乐学院,2015.

[9]张继.声乐教学中高音区过渡与假声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3(18):237-238.

[10]王艳.谈高师声乐教学中女中音的训练问题[J].大舞台,2012(1):192-193.

[11]沙欣.浅析如何解决声乐演唱中的换声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2009(6):163-163.

[12]王铭敏.轻唱与哼鸣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黄河之声,2014(1):85-86.

[13]符江南.浅谈声乐教学中的“换声区”训练[J].琼州学院学报,2010,17(1):92-93.

猜你喜欢

假声腔体演唱者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如何调整声乐演唱中的心理状态
热力耦合下盐岩储气库腔体蠕变及稳定性研究
地铁盾构隧道复合腔体构件性能试验研究
SUS304不锈钢腔体生锈的研究与解决
声乐演唱中乐感的有效培养研究
大功率连续波磁控管腔体一体化的研究
男教师假声示范在女生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假声位置真声唱的运用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