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众创空间的环境设计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7-07-13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402160

大众文艺 2017年22期
关键词:创型众创人才

王 颖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402160)

基于众创空间的环境设计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王 颖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402160)

面对互联网及其应用的深入发展,众创空间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在大众创新的趋势下,高等教育学府要抓住全球互联网创客浪潮兴起的机会,从培养高等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角度出发,以学校与社会为基地,深刻探索与完善新时代下的环境设计专业双创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环境设计专业;众创空间;双创型人才;教育培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文化创意产业的飞速发展,国内行业对设计类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地方高校越来越重视对具有创新精神人才的培养,大学生终究是要步入社会的,创业与就业是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众创空间潮流的影响下,高等教育中的环境设计专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这就意味着高校要及时的调整相关专业的培养教育模式,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双创型”人才做出努力。

一、国内的环境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状况

近几年来,中国社会城乡结构发展平稳,中国政府在积极稳定的推进国内城镇化建设的同时,也为环境设计专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行业效益与人才机遇。目前,国内企业缺少大量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社会各界把目光投向了高等院校,一些企业与高校联合办学,为高校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与深造平台,也解决了高校在此专业上办学的缺点,为建立优质高效的人才培养教育模式提供了保障。根据社会经济与行业的发展需求,从业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能力与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是行业发展的必然,高校要不断地完善教育模式,结合社会行业的发展需求,利用有效的资源,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把高校的环境设计专业教育模式更加完善,做到精益求精。

二、基于众创空间的“双创型”人才培养意义

1.为国家培养“双创型”人才

现如今,中国已经赶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生产总值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中国不仅在经济方面发展迅速,科技,军事方面也不甘落后,这一切取得的成功,离不开各行各业人才做出的贡献。小到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大到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通过“双创型”人才培养的计划,一方面可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为中国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新科技时代下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等人才,科技创新能力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尤为重要,地方政府要认真落实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央要建立统一且完善的创新创业指导意见,实质性的提升地方教育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

2.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毕业后的社会竞争力

所谓“双创”,对于大学生来说就是创业与创新。中国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不计其数,有大部分大学生毕业生毕业后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有的人甚至找不到工作。中国社会行业每年对大学生的需求量都是有限的,企业会挑选更加优秀的毕业生来企业工作,虽然我国有些体制已经做得相当完善了,但是面对庞大的毕业生数量,企业无法再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目前,大部分毕业生毕业后会选择就业与自主创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双创型”人才的重要性就被体现出来,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企业竞争中脱颖而出。高校培养“双创型”人才,拓展学生的思维与眼界,提升大学生就业的社会竞争力与自主创业的能力,有利于大学生实现终身的优质发展。

3.总体提高我国社会科技与经济的发展水平

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经济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国民总体的生产总值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长期以来,经济的发展速度在缓慢的下降,进入瓶颈期。为了摆脱瓶颈期的困扰,适应新科技时代带来的新机遇,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地方高校作为培养“双创型”人才的主要基地,要加强高校基础设施建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空间,为社会市场经济提供新生力量,总体提高我国社会科技与经济的发展水平。

三、地方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培养“双创型”人才的思路

1.建立与优化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与优化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双创型”人才的基础。首先,“双创型”的教育理念要勇于打破陈旧思想的限制,结合高新科学技术的优势,拓展“双创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水平,建立学生反馈平台,不断完善现存问题,完善环境设计专业“双创型”人才的培养机制。高校要创设与创新创业相关的科目与赛事,给学生创造更大的自由空间,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确立人才的培养目标

高校培养人才要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导向。高校要让学生明确环境设计专业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明确文化创意产业的时代特征与发展优势,开设环境设计专业相关形式发展的课程,定期请教授与行业名人来学校进行讲座,教师要给学生灌输创新创业的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目标,使创新精神逐渐深入人心。“双创型”人才应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还要有较强的应用能力,注重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更好的运用知识到生活中,激发创新灵感。

3.更新高校的教育理念,实现教育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面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迅速崛起,高校要顺应发展局势,调整教育理念,要突出设计类专业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以往的教育培养模式,让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立教学模式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应用教育一体化的教学发展模式,各高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结合科技手段为辅助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开发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4.创新高校的教育教学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教师只是盲目的向学生灌输知识,达不到培养学生能力的预期效果,而且学生一直处于领悟知识的被动状态。“双创型”人才的培养,首先强调的就是创新精神,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创新需要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用自己的逻辑思维去探索问题,激发自己的想象空间,并且要了解当前国内外环境设计专业的前沿知识,逐步培养创新能力。

5.建设统一且明确的人才质量评定标准

在培养环境设计专业“双创型”人才时,高校与社会要为大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氛围,所说的这个氛围是指公平公正的高校环境,一个能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环境。高校要建立明确的人才质量评定标准,争取做到公平公正。此外,教育机构要建立统一的标准,因为各个地区的规范差异较大,建立统一的标准有利于“双创型”教学模式的有效开展。人才质量评定体系要对学生进行规范,在生活与创造中培养学生的荣辱感与责任感。

6.增强师资力量,完善教学团队

教师的教学能力会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双创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强大的师资团队。高校要重视对教师的能力的培养,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水平与创新能力。为了吸引更多有经验,有才华的教师,高校可以根据实际能力提高教师的薪资与福利待遇。工作能力强,有经验的老教师可以辅导年轻教师工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年轻教师的工作能力,也可以提高整个团师资队的教学科研水平,综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强大的师资队伍就需要有合理完善的教学计划与教育体制。教育工作者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深入推进“双创型”人才培养教育,提升教师团队的素质与能力,为学生的创新型发展指引道路,为社会“双创型”人才的培养发光发热。

四、总结

本文简单的阐述了在众创空间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地方高校培养环境设计专业“双创型”人才教育模式的研究与探索。在科技日新月异,社会多元化发展的今天,社会对环境设计专业创新人才的个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增强大学生人才的社会竞争力,高校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与基础技能的同时,还要培养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不断地开拓学生的视野,总体提高环境设计专业“双创型”人才的质量。

[1]陶楠,闫秀荣,宋春光.基于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以社科奖全国市场营销大赛为例[J].商业经济,2015年第11期:56-57:共2页.

[2]徐丽华,吴文胜,傅亚强.教师与学生创新行为的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3]王占仁,李海滨,李中原。众创空间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研究—基于全国6个城市25个众创空间的实地走访调查[A].思想理论教育,2016(2).

本文系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2017校级教改项目“适应艺术创意产业化的高校创新创业研究”(编号:YJ1714)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创型众创人才
人才云
红山文化玉璧创型理念及功能研究
新形势下民族本科院校音乐学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重庆科技学院“众创之家”简介
众创空间向“专业化”升级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新高考形势影响下英语教育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双创型人才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