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资源,共谋发展
——以南京市文博工作为例

2017-07-13陆德洛南京市博物总馆210001

大众文艺 2017年17期
关键词:文博南京市南京

陆德洛 (南京市博物总馆 210001)

整合资源,共谋发展
——以南京市文博工作为例

陆德洛 (南京市博物总馆 210001)

南京历史悠久,文博资源丰富,南京的博物馆起步较早,在全国乃至世界上有一定的影响。近年来,南京地区博物馆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可喜成绩。在新的历史时期,南京文博事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南京这座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理应走出文博事业发展的特色与新型道路,为江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

博物馆;事业;资源

南京作为著名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四大古都之一,十朝都会,其文博事业的发展水平、管理运作水平、社会服务水平如何,对江苏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和意义。

一、南京文博事业的优势与特点

追根溯源,南京的文博事业起步较早,民国时期南京中央大学朱希祖教授等完成了《六朝陵墓调查报告》,先后成立了地质矿产陈列馆(今南京地质博物馆)、天文陈列馆(今天文博物馆)、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今南京博物院)等一系列在全国具有深厚影响力的综合类与专题类博物馆。尽管如此,由于受旧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历史条件的制约,南京地区的博物馆数量有限,考古成果、文化遗址保护都达不到专业要求和规模。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南京的文博事业和其他各项事业一样,获得了巨大发展。截至2016年12月,南京市现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文物保护单位841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9处103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9处116个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58处368个点。六朝文化圈、明文化圈和民国文化圈逐步形成,各类博物馆近百座,博物馆体系建设初具规模。在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方面,通过逐级申报和审批,南京云锦织造技艺、中国雕版印刷(金陵刻经)、古琴艺术(金陵琴派)、中国剪纸(南京剪纸)等4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秦淮灯会等11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留左吹打乐等64个项目被列入省级保护名录;六合民歌等70个项目被列入市级保护名录。在全国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中,南京共普查出非物质文化遗产2004项,范围涵盖17个一级类别、53个二级类别。

近年来,南京在做好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方面成绩显著,成功发掘长干寺地宫,完成瞻园历史原貌扩建,完成堂子街太平天国壁画艺术馆的整修和开放,完成南捕厅民俗街区的开发。南京城墙组合申遗再次入选预备名单。全市博物馆免费开放的配套完善工作有序开展。博物馆日和世界遗产日的宣传工作常年不懈,效果显著。不仅如此,全市博物馆在办展内容、人员利用等诸多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交流与合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南京文博资源的整合、利用与传承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我国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城市化进程日新月异,城市规模迅速扩张。这一时刻的到来,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对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不是单纯为了保护而保护,而是要审时度势在合理利用上下工夫。文博资源是历史文化名城的名片,南京文博资源丰沛,应努力保护好并加以合理利用,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问题。前些年南京城市建设过程中有关部门缺少长远观念和全局观念,给文博资源的保护和传承造成了无可挽回的影响,如太平门房地产的开发,使得原本可以连成一片的城墙,再无相连的可能。近年来,秦淮区南捕厅、老门东等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较为成功,文博资源依托历史文化街区,在保护、展示、利用、传承方面下了力气,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

南京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既有古代的灿烂文化,也有近代的屈辱与抗争,更有现代的光荣与梦想,内容相当丰富,这些需要文博工作者进一步挖掘整理、归纳总结。建设富有南京地方特色的博物馆体系是文博资源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南京现有近百座博物馆,其中多为历史类博物馆。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博物馆不为公众所知,从一定意义上削弱了保护的目的。南京的博物馆虽然大多进入了免费开放的行列,但配套服务还远远未跟上,业务研究、陈列提升、媒体宣传等方面开展得还不够到位。有些博物馆虽未免费,但有很好的展览,却因门票价高将游客挡在了高宅大院之外。免费开放较早的南京博物院,通过近年努力完善已经形成一院六馆的规模和特色,展览内容也有了新的突破,常年承担江苏、全国乃至国际博物馆的群体交流合作任务。南京博物院无论在展览、服务研究等方面都为南京的博物馆树立了榜样。

2014年南京市博物总馆正式成立,其为南京地区博物馆群体的交流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南京市博物总馆由南京市博物馆、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渡江胜利纪念馆、江宁织造博物馆、六朝博物馆及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组成,是融汇南京古代史、近现代史、革命史、城市史、考古、文保、民俗与非遗等诸多门类的综合性历史艺术类博物馆。总馆成立以来,按照“机制创新、人才流动、资源共享、合作互惠”的办馆理念,对全馆文物藏品、场馆资源、专业人才、专职岗位等进行重新配置,建立了总分馆合作交流机制,确立了“藏品打通、人才打通、管理打通和服务打通”的计划目标,使藏品、人才、资源能为全市博物馆发展事业所用,为今后开展各项工作、释放全市文博场馆最大社会效能奠定了良好基础。总馆坚持改革和创新的过程中,不仅积极整合内部资源,也在努力整合外部资源,逐步建立起市域范围内各行业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的合作交流机制。与此同时,以创建国家一级博物馆为抓手,加快博物馆陈列与服务水平的提升,完善健全运行机制,取得可喜成绩。2017年1月,南京市博物总馆正式成为国家一级博物馆,这不仅是南京地区博物馆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喜事,也标志着南京市文博资源有了一个更为宽广的整合、利用与传承的平台。

南京市丰沛的文博资源要代代相传,不应忽视文保法规的宣传与完善工作,推动每个市民意识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自觉的在行动上保护自己的精神家园。以南京城墙明城砖回收保护工程为例,近20年来,由于法规配套、宣传到位,南京市民对南京散落明城砖的回收工作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由于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多年来已有效回收南京城墙明城砖近百万块,此项工作仍每天都有新的进展,为修复南京明城墙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整合好文博资源,利用好文博资源,传承好文博资源,是每个文博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无论是南京文博资源中的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需要文博界全体同仁保护、整合、利用与传承。有效整合,合理利用,积极传承,是当前和今后文博工作者对于南京文博资源的使命和态度。

三、南京文博事业要有新意和发展

“十三五”时期,南京文博工作者要按照文化事业发展目标和任务,结合我市具体情况,制定出一套具有鲜明特色的计划与措施,齐心协力,扎实工作,进一步把南京市丰富的文博资源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传承好。开创南京文博事业新局面的过程中,牢固树立人才优先的观念,把优秀的管理人才,优秀的技术人才吸收到文博队伍中来,齐心协力为文博事业的发展而努力。

其次,南京城市文化环境的保护与营造应成为文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而言,南京在保护和营造文化环境过程中,要理顺考古学文化脉络,探索古代文明。南京的考古发现,从距今35万年的汤山古人类头化石的出土,到高淳薛城新石器时代遗址颇具特色的墓葬和建筑遗迹;从长江以北、淮河流域原始社会晚期至西周时期典型的“台形遗址”浦口牛头岗遗址,到六朝家族墓地和建康城的考古发现;以及明初功臣、贵族墓葬和明故宫建筑遗存和遗物、明孝陵东陵遗址的清理发掘,都在探索着南京先人们的文化和文明。因此,在新时期规划好考古工作,重视抢救性考古发掘中的课题意识,理清考古学文化序列,将对南京城市的文化整体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再次,在做好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过程中,应持续发展博物馆文化,逐步完善博物馆体系。南京的博物馆事业有着很好的基础,已初步形成“国有博物馆为主体、行业博物馆为特色,民营博物馆为补充”的博物馆体系。发展博物馆文化,就是要在政府加大财政投入的硬件建设基础上,强化从重“物”(藏品)到重“人”(服务)的变化,即博物馆的首要功能应是教育功能、服务功能,要考虑观众的需求。博物馆从服务观众的理念出发,首先要考虑的是人性化的展览,之后考虑研究、保管和征集。不是说博物馆陈列做的如何好就能发展博物馆文化,而是从人的角度出发,确定常规和特殊服务对象,根据不同服务对象,推出的展览或做成精品,或突出活泼趣味,以尽可能让观众参与。让观众在博物馆中真正体验和看到有价值的过去。

文博资源的保护,既要注重依托物质形态的文物的保存,也不应忽视与物质形态紧密结合的造型艺术、口头文化、民间工艺和传统技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两者不可割裂,南京市应积极制定和完善文博事业科学发展规划,调配各种社会资源,启动实施该地区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同保护工程。

文物作为文化的物质载体,是社会历史发展的遗存,属于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它所蕴含的丰富价值,是中华民族历史记忆和精神家园。实践表明科学技术已成为促进文博事业发展的活跃因素。在新时期,南京要加大力度推动科技与文物保护融合,提升文博事业发展水平。在提高认识中改善管理。突出重点中增强合作。加强与国内外及高校的交流合作,拓宽成果转化渠道。扩大投入中打牢基础。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快文化遗产领域各类人才的培养力度,构建以文物主管部门为主体,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博物馆相结合的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人才培训网络。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发展环境。

总之,南京文博事业要以科学先进理论为指导,以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文博人才队伍为助推力,整合资源,统筹规划,合理利用,共谋发展,迈向更高的台阶,谱写好南京文化发展与繁荣的新篇章。

[1]张年安.南京历史文化初探[M].南京出版社,2006.

[2]邹厚本.江苏考古五十年[M].南京出版社,2000.

陆德洛(1977.12- ),男,南京市博物总馆文博馆员,法学硕士,研究方向:博物馆学、中国近现代史。

猜你喜欢

文博南京市南京
现代远程教育在文博教育培训中应用初探
“南京不会忘记”
刘辉
顽皮的云
关于文博场馆宣教工作的些许思考
南京大闯关
基于文博信息技术下的创新体系研究
南京市长
南京:诚实书店开张
南京、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