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道弘通,山河可表
——李德仁山水画艺术特色简析
2017-07-13山西刘维东
山西 刘维东
艺道弘通,山河可表——李德仁山水画艺术特色简析
山西 刘维东
本文认为构成李德仁山水画的艺术特色是:一、坚持写生与临摹并重,真正体悟画法画理画道;二、融汇南北山水画法精华,开拓中国绘画新典范;三、诗书画印相映成辉,凸显哲学观照与人文关怀。其强调的“中华民族在文化层面需要真正获得独立”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建立的精神信念和艰巨任务。
李德仁 山水画 艺术精神 人文关怀
在当今画坛能够诗书画印兼擅的人已然不多,加之国学研究、艺术理论、书画鉴定均齐头并进,则更属凤毛麟角。然而在山西就有这么一位在诸多领域造诣精深的艺术家,他就是响誉海内外、年逾七十的李德仁先生。因篇幅所限,以下主要通过其山水画来领略先生的艺术魅力与精神追求。
坚持写生与临摹并重,真正体悟画法画理画道
先生年少时就热爱绘画,十六岁因常在家乡潇河桥畔写生,还有被守桥士兵拘捕的特殊经历。他矢志既立便不改初衷,坚持勤奋自学,得到著名画家吕斯百的鼓励与指导。其后由技校读书到工厂宣传干事、展览馆美工,再到研究生、山西大学教师,直至现在名满天下,都从未停止过写生。
古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强调具体践行和深入体悟,先生写生的足迹遍及天南海北,不仅是为得“搜尽奇峰打草稿”,更是在参证各类皴法与地理状貌的密切关系、穷究古人的画法与画理,进而体悟画道的文化精髓。他曾在黄山写生稿中题道:“古者荆浩写太行山,董源写建康山,李成写齐鲁山,关同、范宽写太华、终南山,皆得其神采理法。相形之下,尤觉黄山派诸公之陋……艺术至境固不可以形摹求之,然形草摹必在其中。故当今后世,如欲开派立宗,不可不重写生一法。”先生写生,于质于势、于貌于神,均能因地制宜,以丰富的手法充分营造,既使人感到身临其境又会获得开阔胸襟的艺术感染。
写生与临摹历来为大家所并重,先生深谙其理。邵洛羊先生在1992年就曾这样评价他:“从中国山水画高峰期的五代、北宋入手,北方画派的范宽、燕文贵、郭熙,南方画派的董源、巨然等,他均深入游习……继而涉及南宋的李唐和夏圭,得其斧劈皴斫之力度美,和拖泥带水皴笔之鲜活灵气,遂涵有文人画胎息,而卓然独具规模。”通过大量临摹、朝夕晤对,先生的山水画远接古人法乳、无论笔法皴法格法,均臻于高古清迈、雅正蕴藉,越出时人篱范,除却绘画技法,还有审美情趣、气格精神都一任得到涵泳。
融汇南北山水画法精华,开拓中国绘画新典范
从青年时期,李德仁先生就开始四处求学,绘画上又问学于高寿田、王光宇等名家,研究生期间由早年擅长的人物画重点转向山水画研究与创作,得到赵球、孙其峰等名师指授,最终成为何海霞先生的关门弟子。1994年创作的《佳境携游》即是与何先生的合作,2002年的《黄水曲》则是仿何氏画法的代表作,先生虽不以简单追从当代名家面貌为能事,但这些却构成他求学问道的鲜明例证。
先生山水画早年从湖社画家高寿田处系统接受了陈少梅的风格特色,陈氏重视从郭熙、李刘马夏入手,成为民国以来振兴北派山水的大家。但陈少梅的可贵处重在兼采融汇,他以北宗为体、南宗为用,以北宗蓄势、南宗增韵,形成其清逸淡雅、阳刚劲健的绘画风格,被誉为“继承传统的集大成者”。追循这样的绘画理路,先生很快便汲取到陈派山水绘画的精华。拜师何海霞之后,又吸收了南派张大千的富丽华滋、纵横捭阖。先生重视北派传统,但并不拘窠守臼,而是将宋元以来南北画法融冶一炉,糅合多种皴法,写意重彩齐重,丹青水墨并发,创立了气象雄秀、豪迈洒脱的新风格,成为当今画坛北派山水集古典审美于一身的新典范。
诗书画印相映成辉,凸显哲学观照与人文关怀
自1996年拜师张颔先生以来,李德仁先生长期坚持国学研究,对道儒佛哲学探造尤深,加之对时代的深刻认识,故将每幅绘画创作都当文化载体对待。
先生作画,每画必题且多用行书,笔意畅达而不失雄媚,法度完备而意趣超逸。落款题跋尤重经营位置,与画面相辅相宜、相得益彰,印章使用亦是如此,均没有丝毫违扰,只会增加绘画的丰富与雅观。值得注意的是,先生用印多为自己亲手镌制,出入秦汉印风,刚健秀润兼得,令人钦羡不已。
先生作诗,取法汉魏唐宋,尤重李杜苏黄、两汉古风,意境高华,存诗千首,每每因画题咏,极富哲理妙趣。比如其《二士观瀑图》题诗:“二士同观瀑,休争高下嗔。人心高乃贵,水性下为尊。高下原无别,莫将人水分。人高因善下,善下众推恩。水下终成海,海成升变云。物情高里下,升降一轮困。高下本相化,悟之与道邻。”不仅将传统山水画的“观瀑图”在精神内涵上予以揭示,既颂扬水的“善下”品质,又进一步阐释了中华道论文化认识,即事物相互转化与归一化万思想,体现出先生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哲学领悟。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先生2012年曾创作山水画《维权中华钓鱼岛》为国家派船巡航岛礁海域而呐喊助威。只有秉持这样的家国情怀,再加之中华文化的崇高智慧,我们的事业与梦想就会无往而不胜!
结语
李德仁先生一直强调“中华民族在文化层面需要真正获得独立”,这正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建立的精神信念和艰巨任务。“画绘技微托浩心,神思意气动乾坤。笔中自有苍生想,济世何戚名利身。”先生的这首《论画绝句》道出了画家的最高精神追求,即要有“济世浩心”,提醒我们时刻不能忘记自身的历史使命与文化担当!
①《中国当代名家画集·李德仁》,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年版,第58页。
②《〈李德仁山水画集〉前言》,载《洛羊论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年版,第87页。
③《中国当代名家画集·李德仁》,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年版,第139页。
作 者:
刘维东,山西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美术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编 辑:
赵际滦 chubanjiluan@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