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视角下生态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
2017-07-13丁天文安东宋士玲
丁天 文安东 宋士玲
摘 要:河南省产业发展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区位交通、传统农业基础以及庞大的消费市场等条件,呈现出相对稳固的产业结构,同时也暴露出产业间的不协调与单一产业发展畸形而使得地区命脉产业——农业发展受阻的问题。那么,从战略化角度来看,发展生态农业就成为地区供给侧改革、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产业专业化与技术化的一种趋势,因此,对河南省生态农业发展的风险分析也势在必行。
关键词:河南省 生态农业 产业融合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9(b)-145-02
1 河南的区位背景与生态农业发展趋势
1.1 地理背景
正所谓“得中原者得天下”。河南省处在我国的中部地区,承接东西南北,有着优厚的地理区位优势。从交通及其所处位置上来看,铁路、公路、民航等运输方式构成的完整区域交通体系基本形成。处于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京珠线和连霍线高速公路的相交处,两条公路全程贯穿河南省长达1000多公里。比较发达的铁路、公路运输网和空运相配合,形成多功能的综合运输网络体系,对河南省的经济发展和产业转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潜移默化地为河南省的产业融合打下坚实基础。
1.2 生态农业趋势
1.2.1 内部循环转向多级利用
河南省生态农业目前的一个主要趋势就是,改变传统的自给性理念,转向与工业有机的结合,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延长产业链,通过农产品的加工来连接生产、消费等流通环节,实现农产品产销对接的一体化与规模化,以及与二三产业资源之间的优化配置与整合,逐渐形成良性的“循环经济”结构。
1.2.2 由追求产量转向多功能
河南省的生态农业也在不断重视着农业领域的生态、环境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不同于以往的单一农业发展模式,通过提高产品的丰富程度来满足市场上多变的需求,实现供给侧的有效改革。
1.2.3 规模化与产业化
生产规模不高、分散化程度较低,生产方式和技术水平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多样化是目前任何地区生态农业发展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处理好单一市场与广大消费者市场之间的矛盾,实现产业化与规模化并重也是当前河南省生态农业发展的一种趋势。
2 生态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
2.1 优势
2.1.1 发展持续稳定
河南省历来都是我国粮棉油大产区,近年来河南省的传统农业稳步发展,使得农业结构调整有了新的进程。小麦、玉米、优质棉花的市场竞争力在全国可谓是首屈一指;2015年,河南省的粮食总产量达4254万吨。
2.1.2 人力资源优势
河南省是我国劳动力密集型大省,受教育人员众多,城镇化水平处于平稳上升的趋势。2015年河南省当前总人口数为9480万人,城镇居民占48%,农村居民占52%,城镇常住居民超过4000万人,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与平衡的人口结构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消费市场和坚实的生产后备军。
2.1.3 市场基础
河南省的特色农产品也是生态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例如:新密金银花、新郑大枣、信阳茶叶、中牟大蒜、固始鸡、华英鸭、南阳黄牛、四大怀药等都是极富地方特色的农产品,无论是在国外市场还是在国内市场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而且从消费结构的变化来看,特色农产品更能够满足当前城市居民的需求水平與多变的需求结构。
2.2 机遇
2.2.1 “互联网+农业”成大趋势
目前,中央一号文件正在极力倡导综合运用互联网及相关领域的形式去发展农村经济。截至2016年年底,河南省内互联网用户达8145.5万人,全省互联网普及率超过80%,农村地区约占20%;并且2016年年底河南省的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了330亿元。“互联网+”农业主要包括生产和流通两各方面,生产中实现全程信息监控,与系统控制,提升农业生产的集成化与精密化程度;流通就是将农产品流通中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有机地结合提升农产品的流通效率。
2.2.2 产业化初具规模
河南省的农业在全国来说,它的产业化程度是比较领先的,国家认监委、国家标准委2016公布的全国首批良好农业规范试点企业名单中,河南省就有34家企业成功入选,入选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二位。还有农业生产基地、农产品信息服务站等产业化程度较高的农业生产销售组织的建立,类似的规模型的法人组织都是起着良好的带头作用的,也使得河南省生态农业的建设有了稳定长足的发展空间。
2.3 劣势
2.3.1 第一二产业技术水平相对滞后
在经历了长时期的高速发展后,部分自然资源面临枯竭,而资本投入又十分有限的条件下,通过提高技术水平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就成了河南省的必然选择。技术对于第一、二产业结构的改造和三次产业的优化起着关键性的作用,2015年广东省R&D经费(工业企业研究与实验发展活动及专利情况)投入高达150万元、上海市47万元、北京市与天津市合计近60万元,河南省仅有30万,相对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区来说,河南省技术拥有量和技术创新能力还有相当的差距,即使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也有待提高。
2.3.2 第三产业比重偏低
河南省第三产业的布局一直以来处于集聚和分散并存的状态。2015年河南省的国际旅游收入为6.23亿美元,在整个东部地区仅次于山西和黑龙江。全省第三产业比重在38%以下,远远低于东部地区整体水平。虽然河南省的第三产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河南省第三产业的发展与河南省整体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要求还不相称,最关键的是特色农业旅游的优势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没有利用好不同地区的农业特色去因地制宜地发展第三产业。
2.3.3 产业专业化程度低、关联度弱
河南省各地区同类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区域内各产业间产业结构趋同,专业化程度低。虽然各市都有相对比较完整的产业结构,但缺乏专业化的分工与协作,其比较优势无法得到充分发挥,经济发展缺乏可持续性。
2.4 潜在威胁
2.4.1 地方政府不够重视
虽然河南省生态农业建设取得良好的成绩, 但地方各级政府却并没有提高对其发展的重视。环保部门只重视工业区与城市环境的污染的治理,对大环境的综合保护不够重视。2015年河南省的总氮磷排放量将近50万吨,废水排放总量达43亿吨,位居全国第二,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没有得到相应有效的治理;农林牧部门只重视单一的技术研究,没有按照综合治理的普遍规律以及地区间区位优势的特殊性去具体分析与总结,冒进求量,却往往忽视了农业建设质量的重要性。生态农业的发展受限,难以形成整体的规模效益。
2.4.2 组织机构不健全
目前河南省下属的大部分县级行政单位中的环保部门还属“低配”,专业精通生态农业知识与技术,生态环保专业技能的人员极其匮乏;农业环保部门与农村能源部门共同办公普遍存在,农业的环保工作没有专业专职的人员去着手监管。
2.4.3 生态环境的恶化
在河南省也存在不少违背生态经济规律的做法,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制约生态农业的建设。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河南省2015年全省的垃圾清运量8910.8万吨,农村地区占比10%,废水排放总量433487万吨,其中农村占比20%。过度施用农药化肥,严重污染生态环境、单一种植过度耕作、过度开采地下水,诱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阻碍生态农业的发展。
3 基于宏观角度分析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看,我国农业生产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依然较为突出,严重制约了生态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在排水过程中,农业污水的源头主要来自于家庭直排,对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污染。2015年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全国的废水排放总量达730亿吨,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7114亿元。此外,在农业发展和畜牧业发展中,人们对化学物品的依赖程度依然较高,导致水体污染和土地流失情况不断增加,但是实际上我国的水资源总量却在不断下降。水资源总量从2010年的30936.4亿立方米减少到2015年的27960.6亿立方米,各个地区的水资源分配也是不尽相同的。农业发展过程中的水资源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4 河南省生态农业发展的建议
4.1 政策上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
4.1.1 对农业组织的扶持
为合作社的规范、发展提供法律依据。形成基层、地区、中央三级的层次化合作社体系。在经济、政治上给予支持,应该每年安排一定的贴息贷款及技术服务给参与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合作社,在制定一些农业政策的时候让合作社也参与进去等。
4.1.2 在资金方面
各级政府每年安排一定资金投入生态农业产业化项目,农业银行、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要扩大贷款规模,集中资金支持生态农业产业化项目,积极支持出口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商品基地建设。创新适合生态农业化经营的多种融资方式,比如:建立“龙头企业+担保公司+银行+农户”四位一体模式,创办“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贷款模式等。
4.2 加大农业科研投入
加大科技技术投入,通过加大生态农业领域技术的投入力度来推动生态农业的更新与加速发展。当前要建立传统农业的合理经验与现代农业的先进适用技术相结合的生态优化技术体系或生态农业技术支持系统,促进科技在生态农业建设中的成果转化。
4.3 绿色产业规模化
生态农业的发展不仅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还使得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更加合理化,资源利用更加有效率。通过大的组织和经济体去融合包括生态农业在内相关产业连锁带动,保证生态农业应对市场的能力最终才能保证绿色产业的市场供应能力。
5 结语
河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在推进生态农业的建设上应该处于中流砥柱的作用。从整个河南省产业融合的角度我们不难看出,发展生态农业不仅要形成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良性互动下的规模化与产业化,还要在适应当地第二和第三产业发展瓶颈与缺陷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发展河南生态农业的地区特色。以人与自然的协调为基础,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参考文献
[1] 李文华,刘某承,闵庆文.中国对农业的展望[D].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10.
[2] 梁瑞华.创新驅动河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探微[D].河南工业大学经贸学院,2017.
[3] 张书杰.河南省产业升级和优化的SWOT分析[D].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2011.
[4] 李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如何发力[N].光明日报(经济社会新闻),2016-01-28.
[5] 陈智广,姜明.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分析[D].包头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
[6] 管志华.河南省区域第三产业综合发展水平[D].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7] 郑明高,曹玉书.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