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科学教育:遵循儿童天性,引导幼儿亲历发现
2017-07-12周伟伦
周伟伦
摘 要:《指南》中指出幼儿真正的探究始于对问题答案的追求,要对感兴趣的问题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寻求答案。本文以大班科学活动《风孩子的秘密》为例,阐述教师应该如何为幼儿提供“做”的机会,帮助形成直接经验,从而理解科学原理。
关键词:学前教育 科学活动 从做中学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297-01
“从做中学”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中重要的教学理论之一,他认为教学过程就应该是“做”的过程,如果幼儿缺少“做”的机会,便违背了儿童天性和自然发展。尤其在幼儿科学活动中,探究、操作是他们学得知识、原理的首要途径。现在以大班科学活动“风孩子的秘密”教研为例,谈谈教师如何在活动设计中为幼儿创设“做”的机会;幼儿如何将“做”的经验转化为“学”的经验。
活动目标
1. 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幼儿初步了解风的形成及影响风力大小的原因,对比发现不同材质特性产生风力大小的不同,并记录操作结果。
2. 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乐意参与寻找风的游戏。
活动准备
教具:展示黑板,磁条4根,大记录表1张,装有纸屑纸盒,水管1根,“龙卷风之舞”音乐。
学具:人手一张白纸,风车16个,同样大小皱纹纸、白纸、硬板纸各4张,装有碎纸屑纸盘4个,记录表4张,黑水笔4支,纸盒16个,1米水管16个。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对风的兴趣
1. 游戏1:怎样让一张纸在一只手上不掉下来?
2. 游戏2:如果把手竖起来,怎么样让纸也不掉下来?(幼儿尝试并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方法)
3. 幼兒再次体验并思考:风孩子长什么样子?
小结:风是没有形状、没有气味、没有颜色的,但我们可以感觉到风。
二、尝试操作,探究风的秘密
1. 身体找风,感知风的大小与力度的关系。
(1)教师:怎么样能产生风?请你用你的身体、动作或身体上的某些东西试一试,等会告诉大家。
(2)幼儿尝试并讲述。
(3)幼儿体验用衣服扇风感受:风的大小与力度有关。
2. 操作风车,探究风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
(1)教师:我给你们带来了一样很熟悉的玩具——风车。你们平时是怎样让风车转起来的?
(2)人手一个风车:玩一玩、试一试,怎样让风车转得快?
(3)幼儿讲述并演示,感知风的大小和速度有关。
3. 猜想试验,了解风的大小与不同材质的关系。
(1)出示三张纸,幼儿说出名称和相同、不同点。
(2)出示纸屑:怎样用这三张纸让纸屑跳舞呢?它们都能跳出舞蹈吗?
(3)介绍记录纸,幼儿自己说说对记录纸的认识。
(4)幼儿四人一组进行猜想记录并操作验证。
(5)展示并讨论幼儿记录结果。
小结:不同材质的纸产生的风的大小不同。
三、拓展游戏,“龙卷风之舞”
1. 挖掘幼儿已有生活经验。
教师: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不同的风?有一种风叫龙卷风,今天我们可以通过一根水管制造出龙卷风,还可以将躲在纸盒里的纸屑宝宝飞出来。你们知道该怎么做吗?
2. 请幼儿个别尝试方法。
3. 教师展示游戏玩法,请幼儿观察并讲述方法。
教师:刚刚我是怎么做的?(将水管的一端插入纸盒,用力甩水管的另一端)
请幼儿上前拿取纸盒和水管进行探究操作。
4. 伴随音乐,甩起“龙卷风之舞”。
活动感悟
1. “从做中学”,“做”是“学”的基础。
“做”的过程其实是: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和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活动。活动中幼儿就对主题风产生了许多问题:为什么会有风?怎样产生风?风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幼儿想要探索并解决自己的这些问题,这时教师只需要做个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提供操作材料,同时给幼儿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让幼儿自己去尝试解决问题,自己去做、在做中学得能力和经验,使他们有机会亲历探索科学的奥秘。这种方式完全尊重幼儿的天性和需要,因此在活动的过程中,幼儿会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的学习。同时这种学习方式对将来他们适应社会生活、接触新事物也有很大的迁移作用。
2. “从做中学”,“学”是“做”的目的。
幼儿的“学”,需要教师熟记于心。通过纸片游戏,让幼儿感知风;通过身体动作了解风的产生;通过扇动衣服,知道风力大小与用力大小有关;通过风车游戏,了解速度影响风力大小的关系。如上,每一环节教师都要明确幼儿该从中“学”到什么,这是幼儿进行一系列操作活动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师不是随便提供风车,就由幼儿无规则无目的地游戏。同时如果在某一环节,教师设计的内容不利于幼儿在操作中发现和掌握,就需要调整其他方式或其他内容。总之,教师应该时刻牢记,教师的活动设计应该着眼于幼儿“学”到什么,通过设计“做”的形式帮助幼儿自主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