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良好预习习惯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2017-07-12顾洁琼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词语习惯

顾洁琼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219-01

1 课前预习的必要性

课前预习其实是学生的自主课前学习。通过预习,学生解决了一些自己能够学会的知识,发现不理解的地方,知道了什么是课文的重难点,对所要学习的课文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课堂上才能主动听讲,积极学习。

而如今很多学生预习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完成课前预习。主要是教师缺乏指导,家长缺少配合,学生缺少重视和练习。 要培养学生自主预习能力,首先必须要让学生先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明确预习的要求,并坚持实践,长此以往一定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1.1 充分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效率

夸美纽斯说: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即理解新知识需要旧知识作基础。通过充分地预习,学生能够准确地发现自己的薄弱处,那么在课堂听讲时就可以带着问题去学习,有意识、有目的地听讲,变被动地接受为主动地学习。如此,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1.2 充分的预习,能提高自学能力

预习,其实是一个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过程,这实际上就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不仅学习了文化知识,更是学习如何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坚持预习,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就会不断提高。

1.3 充分的预习,能丰富学生知识

学生在预习新课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的疑问与不解,此时学生会产生迫切地想要解决疑惑的愿望。教师顺势引导他们通过大量阅读课外书籍去解决预习中的疑惑,从而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

2 课前预习的有效方法

课前预习,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语文学习中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课前预习,是让学生尝试自学,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预习习惯的培养,清清楚楚地明确预习的要求,扎扎实实地教会学生语文预习的方法。

2.1 朗读

古语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正确、流利地朗读的基础上,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课前预习,有助于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那么,在听课时就能做到有意识、有目的地去听讲。所以,朗读是课前预习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预习课文时,笔者要求学生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正确地朗读课文。做到“四个不”——不错字、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复,从而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进而在读中悟理、悟情、悟法,并发现疑问。在朗读时,可以让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读,如大声朗读,轻声读,默读等,以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2.2 圈划

课前预习时,首先要求学生在文中标好自然段的序号,然后圈划出文中的二会字和生字,注上拼音,练习书写生字,尽量做到学会写生字。如果在预习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通过查找词典上的解释,或者上课时仔细听、认真记,来解决问题。

2.3 查意思

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如果遇到了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教师可以鼓励他们运用词典等工具书查找词语的意思,学习字词的音、形、义,并将字词的意思记录在书上,以便在学习、阅读中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对课文内容的感悟。特别是文中的一些多义字,要让学生在预习时结合词典上的解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鼓励学生反复阅读理解。

2.4 拓展

在我们的课文中,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泛,一些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如人物概况、写作背景,学生对此都不是很了解。比如,《每逢佳节倍思亲》一课中,学生对王维的生平事迹、以及独自一人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的体验缺乏了解。于是,笔者让学生在课前搜集王维的生平,了解他当时作为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离家两年,独自在外求学的艰辛与对家的思念。学生在课前做好了充分的预习工作,搜集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了解了诗人的背景,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也就能理解王维独在异乡的孤寂,对家乡、对亲人无比的思念,为课文的学习做好充分地准备。

2.5 思考

在预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问题。那么,面对困惑和疑问,部分学生就会认为反正老师会在上课时讲解,就不愿意花时间去思考、去寻找答案,逐渐养成一种懒散的学习习惯。于是,笔者教学生从课题、课后习题等方面提出问题,遇到疑难问题,可以在书上标注出来,激励他们质疑的积极性,学习如何质疑,并鼓励他们开动脑筋,尝试着自己解決一些问题。

学生明确预习要求,学会预习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究的自主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当然,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需要花大量的功夫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可以有意识、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3.1 教师指导预习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对学生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要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首先要对自己提出严格要求,认真钻研教材,布置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预习作业;对于预习的检测,必须要落到实处,不敷衍了事。

3.2 学生合作预习

在学生渐渐掌握预习方式之后,教师就可以适当放手,让学生以自愿为原则组成学习合作小组,根据学到的预习方法,一起预习,互帮互助,促进共同成长,在小组中、在班级中逐渐形成浓厚的预习氛围。

3.3 学生自主预习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把预习当做一种兴趣、一种必需。这样,在教师的预习要求下,学生就能够自觉地、主动地进行预习,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

在经历了教师指导、同学互助和自主预习这三个阶段的练习后,学生逐渐把握了预习的思路与方法,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独立的预习能力。当然,教师的点拨、指导也非常重要,必要时给予他们鼓励与帮助,使他们发挥聪明才智,达到良好的预习效果。

总之,课前预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课前预习,能积极有效地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更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词语习惯
容易混淆的词语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