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学生动手操作,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2017-07-12黎爱欢
摘 要:“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在漫长的岁月里,劳动创造了手,手的发展又创造了人的大脑。人手脑并用,才得以从事其他任何动物无法进行的复杂的工作。《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组织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探究发现规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认识,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概括、分析、推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有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关键词:观察 体验 促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192-01
1 在动手操作中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操作学具,满足了儿童好动的天性。许多学生摆事实弄学具时常被学具的形状,色彩等外部特征所吸引,不能在操作过程中始终保持定向的注意,抓住重点做深入的观察,不像教师演示时的观察那样,受教师语言的引导或不由自主地被教师有意识地突现演示的重点所吸引,尤其是当观察的重点为操作的过程而非操作的结果时,常常并没有对稍纵即逝的过程给予足够的注意,还有的同学根本不会观察。鉴此,在操作过程中和操作结束后,教师都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教给学生观察的重点,主要观察的内容,观察的方法,顺序怎样观察。
例如,教学“圆面积”时,第一环节老师引导学生将圆拼割后组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第二环节的重点就是观察,观察什么,怎样观察。笔者设计了这样的讨论题目:(1)拼割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什么变了?什么没变?(2)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有什么关系?(3)根据长方形面積=长×宽,你能求出圆的面积吗?怎样求?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了边操作边观察的分析方法,通过小组的讨论,探索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对于这种操作过程的指导,引导着学生观察和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学生离开学具后,才有可能在头脑中留下准确、完整的表象,进而达到促进分析综合,帮助抽象概括的作用。
2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创新
操作活动是一个手、眼、脑等多种器官协同活动,是对客观事物形态感知的过程,又是把外部活动转化为内容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在形式,在操作过程中,使手变成聪明的工具,再加上儿童本身具有好动的特点,所以操作是小学创新的源泉。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抓住动手操作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新知在操作中掌握,技能在操作中熟练,方法在操作中创生,使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到创新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认识”时,可以放手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想办法找出长方形的特征。课堂教学中有的同学通过测量发现一组对边相等,有的通过对折发现一组对边也相等;有的通过一边与另一边比的方法发现这个特点,还有的用剪下来比的方法……来发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这一特征。这里,学生在操作中找到了发挥自己才智的机会,也体验到说明“长方形对边相等”这一结论可以有不同方法,从而让学生体验到创新的乐趣。
3 在学生动手操作过程中促进学生创新
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动手操作过程是以动促思,是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途径,是知识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度,更有利于激起创造区域的活跃,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时,先让学生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过程,认识其推导方法的共同点是将新学习的图形转化为已知的图形,诱导学生自觉迁移,为新知顺利的学习作好准备,然后谈话激情,小组合作,动手剪一剪,拼一拼,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探究出好多创造性的方法,接着,让学生思考:(1)拼成图形的面积与原梯形面积大小怎么样?(2)拼成图形的形状与原梯形有什么关系?(3)从上述几种不同方法中,你发现了什么?不管你用什么方法,采用“分”还是“合”的策略,最后都能推导出S=(a+b)h÷2。这样,让学生自己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在操作中,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机智,脑又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工具,同时,学生又实现了自我创新,体验到了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总之,让学生动手操作,强化了感知,在头脑中形成表象,有助于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接受;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经历、感受、探索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形成、应用的整个过程,焕发数学课堂教学的活力,从而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耀东.小学数学教师[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年第12期.
[2] 黄小坚.广东教育[J].广东教育杂志社,2016年总第810期.
作者简介:黎爱欢(1965-),女,广东江门人,汉族,职称:小学一级数学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