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语文教师的角色地位

2017-07-12谢春霞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现代价值语文教师

谢春霞

摘 要:和传统的语文教育相比,近百年来语文教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总体表现在对现代价值的追求。那么在现代价值取向下,语文教育呈现一个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从而引领语文教育发展的语文教师也呈现多角色转变。为了维建语文教育的核心价值及其人文教育的发展,我们的语文教师应深刻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做好文化的促进者,使得语文教育在现代价值取向下更为有效地发展。

关键词:现代价值 语文教师 多角色 文化促进者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141-03

1 在语文教育中探寻其现代性价值和教师的现代价值观

近百年来,语文教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世界范围来看,总体表现在对现代价值的追求。西方语境里,现代性是一个意蕴丰富的概念。霍尔指出,现代性是一个复杂的多重建构过程,它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各个领域的变化,它们的交互作用构成了现代性。“现代性就成为一种结果,但不是单一进程的结果,而是许多不同进程和历史凝缩的结果。”[1]P1因此从从西方学者对现代性概念的揭示及运用看,它至少包括了三个内容:一是涉及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社会结构和文化变迁的结构概念的现代性。它意味着一种历史意识,一种历史延续性的意识。二是作为社会历史范畴的现代性来看,“它与科学和人类进步的启蒙规划密切相关。在这个规划中,不断增长的知识和文化的自律性构成了变化的基础。”[1]P1三是作为文学—审美概念的现代性。它是一种与“新颖、变动、不断变化”相联系在一起的价值与概念。[1]P1那么现代性自欧洲出现以后,“在后来的岁月里,程度不同地在世界范围产生影响。”自十九世纪中叶前后,晚晴封闭大门被列强打开,中国社会与文化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走向分化,在各个方面疏离了传统的价值取向。正是在此背景之下,中国近代社会发生了转型,由此出现了现代性。从而教育的现代性在此背景下产生,中国的教育文化发展卷入了世界教育文化发展的潮流。人们的思想观念、文化知識、价值取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西方新的学科及其知识,特别是科学知识进入了中国社会。另一方面,现代教育不可能在封建教育母体内生长,从语文教育现代性产生看,科举制度的废除从根本上使它摆脱封建制的束缚,获得自身解放的力量。因此科学知识和审美概念是现代性价值的重要取向。而语文教育的现代性就是在教育的现代性乃至整个社会现代背景下产生的。

语文教育的现代性,一方面,以现代性的价值为目的追求,另一方面,又通过学科自身内容展示出来。那么语文教育的现代性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教育层面,启蒙的现代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发现构成了两个最核心的现代价值;学科层面,审美的现代性和科学则是主导一个多世纪语文学科变革与发展的主要价值力量。”[1]P3语文教育的现代价值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第一,学生的主体性;第二,美学的现代性;第三,科学的现代性。那么在语文教育的现代性价值中,语文教师应具有何种价值观呢?首先,不以传统的教学观为指导,应具有自我更新和自我创造的教学能力,不再做传统的传教士,终以“传传道授业解惑”为行为指南。其次具有很好地美学修养和美学领悟能力,能够把语文中的文章与美很好地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再次就是要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的探寻精神,不断地寻求科学方法有效地安排课堂计划,使学生养成科学的读书方法并提升他们的科学修养。

2 现代语文教师的角色与地位

当今中国,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知识的渴求也越来越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更加凸显了教师的重要性,那么作为基础教育的语文也越来越受人关注,语文教育不再是单纯地学习课文和背诵,我们关心的是语文给我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实用能力的提升。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师如何在高速发展的今天把知识更好的传授给我们的学生呢?这就需要我们的语文教师具备更多的知识与能力,扮演更多的角色。

2.1教师应做好导演的角色

传统的语文教师往往扮演着传道士的角色,以自身传教为主,学生往往是被动听课。孟宪承指出:“向来国文课只有教师的活动,没有学生的活动;只有教师的讲授,没有学生的学习,这实在是国文教学失败的总原因。”又强调:“现代教学的精神,根本上的要生徒活动,生徒自学。”[1]P7这是对学生在语文教育中的主体性最好的诠释及呼唤。因此在众多语文教改呼声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方式已被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模式所代替。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已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即导演与演员的关系。教师要想当一名出色的“导演”,就要对“剧本”(教学内容)了如指掌。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读、说、演的权力还给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老师在课堂上只不过是作引导和点拨。例如,在教《阿Q正传》时,让学生充分地品读课文,老师只在个别重难点字词上加以点拨,重点让学生体会文中对人物的生动描写。这时,让学生分组讨论,自编剧本并自找搭档,扮演文章中的各类角色,学生的扮演情况怎么样,这跟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密切相关,老师不要急于去纠正或评价。让学生自己再仔细观察,创造条件激发他们发言,从而使他们指出表演的优缺点。然后,再请其他学生表演一次,让学生在观察与比较中提升对课文的理解。教师要想当一名出色的“导演”,也要做好生活的引导者。所谓“生活处处有语文”,学生或许在生活中发现了更多更新的语文知识 ,也善于那么语文教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那么教师就应该秉承诚恳好学的态度,正确地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的价值和意义,不要一味地进行专制的课堂教育,以标准答案为准。放开手,让学生打开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更灵活、更主动地掌握更多适应社会需要的实践能力,从而让学生更有创造性的把课堂演绎到生活中去。因此教师要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做主人公,教师在一旁起引导作用。“教是为了不教”这是当代的一种教育理念,意在强调教育的目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2.2 教师应扮演好工程师的角色

有一句话说得好“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灵魂是一个抽象而高深的概念,对于语文老师而言就是要通过以工程师的角色引领学生树立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一个城市个性的标志就是要看城市建筑的特色,好的工程师能造出风格独特的建筑来,这种独特在于把这个城市的文化风貌、人文精神、历史演变都刻在了一砖一瓦中,如意大利的威尼斯水城,真是别具一格,那种特殊的文化气息总是吸引了大批游客的观赏。本来没有灵魂的砖砖瓦瓦,也被工程师给造活了,成了人类灵魂的精神家园,从而具有神秘美丽的艺术文化气息。那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呢?他们应如何做好这一角色呢?人类的灵魂先有善,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引导学生去认识这个善。那么作为语文教育的工程师,应该把善作为学生的基脚,让他们认识善并学会行善。教师在选择文章的时候可多选择一些描写大自然、小动物的文章。他们可以感受到自然的和谐与美好,动物的可爱与活泼,这样他们的心灵便会愉悦起来,从而潜移默化地具有爱的信仰,懂得热爱大自然、关爱小动物,从而也就具备了善的潜质。稳固了基脚之后,就是主体框了,教师作为工程师应该把知识作为主体投入到建设中去,让学生通过工程师的指引能够了解学到更多的知识,不单单是语文教材中的知识,更应该让学生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让他们多看课外书籍,学到更广的知识。知识的积累越厚,建筑就越牢,他们的灵魂就越深刻。内在的装修就需要学生自身的个性化设计了,这一点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创造性的导入学生自我发展。教育的发展需要这样有特色有创造的个性化“建筑”,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做好工程师,让学生具有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

3 语文教师的现代核心价值观

在语文教育的现代价值中,教师应追寻核心价值是什么?笔者认为是文化。那么我们的教育与文化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从教育与文化渊源的历史回顾可对两者关系做如下总结:其一,文化是教育的内容;其二,教育是文化的过程;其三,教育与文化共生繁荣。教育与文化之间相互传递、相互依赖。在传统哲学的话语系统中,这种依赖关系构成了彼此存在的前提条件。也就是说,没有教育,文化就不能传承下来,而没有文化,教育教什么?文化与教育是共生的系统,文化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环境,而文化也通过教育为自己不断开辟新的生境。”[3]P84从这段话中,可以知道,文化在教育中占据了核心地位,而现代教育中经典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依然是重中之重。“中国的语文天性就有着文化的使命,有着文化的灵魂。”[2]P3因而我们明确了语文教师在传授和发展文化方面有着重要使命。然而承载语文教育的教师们并没有明确自身的角色地位。随着现代性的发展,当前语文教育的现状令人堪忧。新闻周刊有云:“精英教育应当致力于恢复中国传统的君子教育。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养成其‘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傲,简而无虐的品德。”他们在呼吁什么?教师的文化素养和角色担当。在这里我想说无论是精英教育还是平民教育,都应当恢复其传统的君子教育,即传统的文化教育。再例如新闻周刊533期之《语文教育要活在文化当中》前言写到:“汉语危机,真正需要反思的是现行的语文教育。当前,语文课已经在‘中小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名单上名列榜首。”我想这不能怪学生不好学,只能是教师的角色不到位,不能够真正带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他们不明白学习语文的核心是什么。依然是在《语文教育要活在文化当中》这篇文章中提到“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巢宗祺听到很多国外回来的父母感叹:与自己的孩子在国内接受的小学语文教育相比,美国儿童的阅读量要大许多。他还觉得自己和上一辈也没法儿比—古人学习语文教育的道路是正确的,那就是诵读经典。”[4]P69在这一点上更加肯定经典文化在语文教育中的地位。一耽学堂创始人逢飞说:“语文只能活在文化当中,只有在文化中才有体悟和领会。”[4]P69由此经典文化在现代语文教育中呼声越来越高。经典中的文化内涵也成为语文教师的思想指南和行为参照。因此在现代语文教育中,我们的语文教师要明确自身的核心角色与地位,不断丰富学习文化知识,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4 语文教师应做好文化促进者

“促进者”是教师的一种新型的角色,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学家罗杰斯在对传统教育进行深刻批判的基础上,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加开放的要求:“教师必须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而非传统的只重视‘教的教师。”那么文化促进者即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文化,以经典文化作为指导方向,正确吸取和接纳当前的文化形式,真正的引领学生树立好人生价值观,世界观。维克多.埃及认为:“文化,就是对人进行智力、道德、美学方面的培养。”[3]P16由此可引申出文化是对真、善、美的追求,我们的语文教师就是要带领着学生步入真、善、美的殿堂,让学生学会说真话,做善事,育情操。故我们的语文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做好文化促进者:

4.1 以科学文化促进学生求真

“科学文化也是人类主流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影响和决定了人类命运的文化形态。”[3]P178科学文化的核心价值即求真,在语文课上语文教师首先应有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应正确把握教材,提炼学科内容中的科学文化因子,例如涉及到科学方面的文章,就应该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到古今科学家的求学故事,从中让学生自己提炼其中的科学价值,如他们可能会想到探索精神、独立精神、创新精神等等,然后老师可引导性地补充说明。再引申更多的科学知识,例如,通过对科学知识的提问,以学生作答的形式来进行,若学生的回答并不准确,不要急于说出所谓的标准答案,以行之有效的方法要求学生自己去总结和发现。他们很愿意去干的,因为他们渴望去发现科学的真理和证明自己。其次语文教师要科学合理的规划课堂教学,科学文化一方面是对“真”的追求,另一方面也主张学生对问题敢于大胆质疑。“科学的最大特征是怀疑和质问一切的精神对事物进行谨慎而有保留的判断,并对这一判断的界限和适用范围进行检验。”[1]P12在语文学习中,提倡怀疑和质问的精神,严肃的科学探究态度,可以说是古已有之。因此在课堂上,老师应摆脱固有的教学模式,提倡语文答案的多元化,摒弃语文的标准答案模式。那么老师有时则需扮演学生的角色,虚心接受学生的提问质疑,并合理地听取学生的意见或是观点看法。必要时可组织一场讨论会,让学生广泛收集资料,以求论证。那么在这个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会主动寻求真知,并发现问题的不足,从而形成科学的思维模式。语文教育思维派代表教师宁鸿宾在他的教学特色中提出宁氏三原则,其中的“三不迷信”——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家、不迷信教师;“三个欢迎”——欢迎质疑、欢迎发表与教材不同的见解、欢迎发表与老师不同的见解,都是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学生大胆怀疑,敢于创新。鼓励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最后就是要把求真的态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老师要多開展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

4.2 以人文文化提升学生道德素养

语文中的人文文化主要体现在价值观、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即是指生命价值观,老师要让学生明白生命的价值是什么?人生应如何度过?情感就是和社会相联系的纽带,我们如何与社会相连?如何在社会中生存?态度就是指学习的态度,包括追求真理的需要和适应生存的需要。行为方式就是对自己言行的判断的践行,个人价值得以实现的需要。那么这些需要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应如何去达到这些方面的促进呢?“经典名著是对人文世界的化成所起的作用具有决定性意义。”[3]P186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人文情怀的培养主要依靠经典文化的指引和熏染。老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价值观方面,主要引导促进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发展。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呢?不妨让学生走进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去感受保尔.柯察金铁一般的意志和不服输的信念,让学生明白不管身处什么逆境,生命永远是最美的。让学生走进《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去感受海伦.凯勒对生命的另一种体验。让学生明白生命的珍贵和意义所在。语文教师因鼓励学生回归经典,找到生命的价值,学习古人对生命的看法和做人的道理。(2)情感方面,主要培养学生爱的意识并适应社会的能力。爱是什么?让学生多看看《瓦尔登湖》和《昆虫记》,去感受自然的和谐与美丽,去了解小动物们的生存状态和生活习性,发现它们生命的可爱之处。品经典的过程中,老师应让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观察学生在情感方面的变化,例如写文章,写自己的所感所想所行,通过字里行间的情感流露,去了解学生哪里进步了,哪里还有待改进。通过对情感的培养,让学生在现实社会中学会爱他人,尊重他人,相信人的善美。(3)态度方面,指学习上的态度。这个方面呢老师主要有选择性让学生读《论语》,《诗经》等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让他们明确一个学生的职责与任务。有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学生才能满足对真理的需要,才能更好适应不断发展中的社会变化。(4)行为方式方面,要让学生多读传统经典,例如四大名著,《弟子规》等等。在这些经典的过程中,学生不仅知识得以提高,他们的行为方式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课堂上常常让学生扮演其经典文化中的角色,让他们在品味的过程中当了一回演员的痛快。通过这样的演练,让学生从实质上感受经典文化的魅力,从中吸取文化养分,懂得判断是非好坏,并鼓励学生把实练中的经验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以实际行动去做对他人对社会有益的事,以实际行动去孝敬自己的长辈。以此促进他们的道德修养。

4.3 促进学生艺术文化的发展

“艺术不是美,但它追求美,艺术是一个文化过程,它的灵魂就是美。”[3]P188语文就是一个追求美的艺术文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学会用美的心灵去感知生命,感知人生,促进学生艺术素质的提高。在语文课程中的艺术文化着眼于审美意识的培养,音乐和美术是其重要的途径。语文教学审美意识培养的第一个基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教师必须做好引导者,要善于发现语文作品中的美学现代价值因素,同时,正确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感知生动而丰富的现实美。美感能力的培养应发展学生对审美对象的对比、想象、联想等种种能力。没有一定有比较能力,就不可能正确辩别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语文教材所选的都是古今中外的优秀名篇。这些作品不仅表现了自然美,人文美,也讴歌了美,而且自身也是美的结晶。那么在这些经典名篇中所表现出的真善美、假恶丑意境需要学生真实的的体验和感受。没有丰富的想象、联想能力,就不可能体验丰富多变的艺术境界和艺术形象。语文中的经典文学作品有唤起对美的感知能力,但它要通过想象去再现生活和画面。如老舍济南的冬天,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尽管我们不能“亲历其境”,但通过想象和联想,就能“身临其境”,这就能感受到美了。语文教学审美意识培养的第二个基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人是唯一能欣赏大自然美的存在物, 必有一条件,耳朵要成为音乐的耳朵,眼睛要成为审美的眼睛,这是一个文化过程。”[3]感受到了美,就要去欣赏和感悟美的魅力和价值所在,语文教师在这一个文化化过程中应做好乐師和画师。语文教师培养学生正确鉴赏美的能力主要表现在对学生音乐审美和视觉审美的培养。那么在语文课上对于意境丰富的作品,教师一边放着音乐,一边让学生联系文章沉醉于音乐的情感中,引领学生达到与作者相容之境。并由音乐联系再造画面,给出一幅意境并不完满的画作,让学生通过对音乐和文本的感知后进行填造和补充。后生造出一幅生动活泼的清新画面,真正感受艺术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从而具有欣赏美的能力。语文教学审美意识培养的第三个基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发展学生积极主动创造美的能力。美学教育渗透于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并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学校生活和各个方面都可以进行美的表达和创造。作为语文教师,创造美即培养学生化知识为能力的语文素质。创造美体现在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训练上。学生在接受了经典文学作品的长期熏陶后,就能产生强烈的向往美、追求美的心理倾向和表达美、歌颂美的愿望。当学生在对社会生活有了一定的观察和体验以后,在掌握了一定的遣语造句能力和写作方法以后,在对美能够作出较正确的欣赏和评价以后,就能用自己的笔来描摹自然的山山水水,花鸟虫鱼,抒写生意盎然的生活情趣,讴歌高风亮节的人物形象,同时也对假恶丑的进行批判。从而写出自己的文章。教师应看到,一些学生的优秀文章,虽无溢美之词,旁引之证,却彰显了平淡和真诚,句句扣心,字浅而意深,给人以平淡真实之美。这也不失为得意之作。他们力图用自己的审美观点对自己的习作进行加工、锤炼,力求达到和美。这样,教师通过写作训练,既发展了学生表达和创造美的能力,又有效地巩固和提高了感受美和欣赏美的能力。

总之,我们的语文教师在现代化日益发展的条件下,应树立好正确的现代价值观,明确自身的角色地位,以经典文化教育核心价值为指导,不断发展和深化自身的文化素养,做好文化促进者。以此来适应现代教育,为自己的教育事业划上光辉的一笔,用自己的力量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这样我们的语文教育才会朝着幸福阳光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倪文锦,欧阳芬,余立新主编.语文教育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11月.

[2] 陈弦章.语文教育文化论[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

[3] 倪胜利著.教育文化论纲[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2月.

[4] 语文要活在文化当中[J].中国新闻周刊,2011-9-19.

猜你喜欢

现代价值语文教师
中国传统道德的现代价值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新常态下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师培训模式的分析
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文教师
先秦儒家“德福”思想的当代价值
儒家廉政思想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启示
全球化背景下中原华商文化的现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