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三地理复习中的构建
2017-07-12赵健
赵健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130-01
在多年的高三地理复习教学实践中,我们不断摸索,积极寻求好的复习方式,既可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收到良好的复习效果。高中地理知识面广,涉及内容多,许多学生感到地理知识零散繁杂,他们自己很难理清地理知识间的线索以及它们内在的联系。因此,他们只能将地理知识杂乱无章地堆放在头脑中,不会应用。思维导图的引入让我们眼前一亮,构建思维导图,是提高高三地理复习效率的一种很有效的途径。
1 思维导图在区域地理复习中的构建
区域地理是中学地理学习和考试的基础,是学习地理的起点和归宿,从近几年文综高考地理试题,区域地理所占比重较大,而且往往是是综合题地必然构建,对学生要求较高。面对庞杂的区域地理内容,相对比较紧张的复习课时,大多数学生对区域地理要全面完整掌握就十分困难,更多的只局限在对区域具体知识点的掌握上,缺少知识的整合与相互联系,缺少思维方法的训练,导致分析应用能力等较弱,考试中得分率低。而构建思维导图,建立地理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就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对区域地理知识系统掌握。下面是以中国地理《西北地区》为例的思维导图构建。
通过上述思维导图的构建,理清了我国西北地区各自然环境要素知识之间及自然要素与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2 思维导图在地理基础知识复习中的构建
在高三复习中,我们教师在第一轮复习中很多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用反复大量练习训练学生,把他们当成了“知识容器”,结果是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多数是未经思考加工而被迫机械记忆单一的、零散的知识,枯燥的地理原理与规律。在地理基础知识复习时,我們教师就可以用思维导图呈现每一章节的知识网络图。如,“大气环流”是文科学生地理学习难点,它包含“热力环流”、“单圈环流”、“三圈环流”、“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季风环流”等多块内容,非常复杂,而且难以理解,但实际上彼此之间存在内在联系与递进关系。如果构建成如下思维导后,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通过思维导图的构建,使大气环流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迷惑的概念清晰化,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最终使学生感到所学知识在有多变少,所学的课本优厚变薄,而且知识的迁移能力的提高。
3 思维导图在地理专题复习中的构建
高中地理进入专题复习阶段,根据地理图文并茂、点多面广的学科特点,如何教会学生组织知识网络,理解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如何使学生摆脱死记硬背知识碎块,创造性地解决地理实际问题?按照思维导图进行演绎,并进行对应的练习训练与讲解,使得教学过程清晰,环环相扣,同时刺激思维连绵不断地自主流动。这样的学习,学生自然兴趣盎然,复习效果事半功倍。例如在《气候》专题师生共同构建思维导图(见下)。
思维导图在专题复习阶段的运用把昔日书本知识的传递让位于建构,灌输让于探究,其优势体现在:
①能帮助学生在复习时整合新旧知识,构建知识体系从而在整理上把握知识。
②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能力,调动学生自主复习的积极性。
实践证明,在地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开阔了学生的认知视野,从小视角延展出大视角,使学生的地理思维得到发展,每个学生在动手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都能领会到地理学科的独特魅力,最终达到直观而深刻的教学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