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体书店与城市空间相融合研究

2017-07-12廖昳

今传媒 2017年6期
关键词:城市空间融合发展

廖昳?

摘 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书店是文化的窗口,也是一座城市的精神文化绿地。书店本身作为一个具体的物化空间,满足了所在城市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空间的需求,并与整个城市的风貌、气质融为一个整体。城市真正接纳了书店,书店也依托城市而大放光彩。本文以南京的先锋书店为例,引用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从空间建构与满足的视角分析实体书店与城市融合的必要性,借以回答实体书店如何才能更好地在都市中生存这个问题。

关键词:城市空间;空间生产;先锋书店;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6-0089-02

关于“空间”这个概念,法国的社会学家、哲学家亨利·列斐伏尔曾在他的《空间与政治》一书中提出过三种假设:其一,空间是一种纯粹的形式;其二,社会空间是社会的产品;其三,空间是一个中介,即一种手段或者工具,是一种中间物和一种媒介。然而这三种假设提出后紧接着被他一一反驳,而后他在第三种假设的基础上进行修正,进而提出了他著名的“空间生产”理论——空间是社会关系的生产和某些关系的再生产[1]。也就是说社会空间因为某种社会关系所产生,同时在这种社会空间中又能再生产出其他社会关系,空间的产生就是社会关系交互运作的结果。

一个现代化都市作为一种大的社会空间,就空间的功能而言,囊括了政治、经济、文化所有的功能,形成了一种构成性中心,这种构成性中心会逐渐趋于一种“饱和”状态,这样就需要另一个空间来排解、释放。实体书店正是这样一个具象的可以利用的社会公共空间,而先锋书店更是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大的方面契合了南京城对于空间的需求,使城市原有功能不用向郊区转嫁、排除的基础上,在城区内部较好地疏解了这座城市的空间功能饱和问题。

一、满足都市政治空间需求:打造书香南京

继2014、2015年连续两年政府将“倡导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后,2016年,政府再次将这一倡导写入《报告》,并且加大力度推进“书香中国”这一全民阅读活动。财政部办公厅、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实体书店扶持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办文资〔2013〕8 号),将南京列为扶持试点城市,对符合要求的实体书店予以资金奖励[2]。

显然,政府引导下的“全民阅读”活动是致力于打造一个平心静气、减少浮躁与精神空虚的社会空间,培养更多专注于内在精神世界,提高自身文化修养的都市人。2014年南京市文广新局大力推进“书香南京”全民阅读工作,将先锋书店五台山总店设为南京市全民阅读工作站,书店门口悬挂着由政府统一制作的“全民阅读”铜牌。列斐伏尔认为“空间是政治性的,似乎是某个政治集团造成的空间,是一种社会的产物”[1]。全民阅读是由政府推广的文化活动,牌匾挂在书店内有了象征性的符号意义,这象征一种官方的认可,也是政府对于先锋书店的一种空间赋权,书店顺应了政策的需求,成了一个为之提供功能服务的社会空间,对都市政治空间需求进行补充。

著名学者梁文道曾说:“读书到了最后,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书店通过书本将各种各样的文化集中在一个较为窄小的空间内,在这个特定空间内,人们进行阅读、交谈、购买、参观等一系列活动,体会到文化多样性的同时形成一种社会关系的生产。而这些在书店中进行关系生产的人,他们自身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在置身于另一个空间时,与另一个空间中的人形成社会关系的再生产。他们能够将自己在先锋书店所了解的知识、文化,所见所闻所感传播到另一个空间中。照此规律,南京市内更多地形成一种关注阅读、讨论文化的风气,有助于市民消磨一些戾气,养成沉稳包容的心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政府需要这样一个开放新兴且有一定民间影响力的社会公共空间来安放、推行它的政策,也就理所当然对这种空间功能的满足与补充给予了大力支持,先锋书店依靠南京获得的政策性优势,得到了重点帮扶性财政补贴。2012年江苏省政府给予100万元资金支持,2013年江苏省政府给与项目补贴70万元;2014年先锋书店则是获得了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300万元支持[3]。先锋书店不仅在实体书店不景气的情况下屹立不倒,自2004年先锋书店五台山旗舰店开业后,先锋书店陆续在总统府、美龄宫、中山陵景区附近开设分店。2016年10月,先锋书店的第13家分店骏惠书屋在南京的老门东景区正式营业。

二、满足都市经济空间需求:书店+景区,人文为经济增色

旅游经济一直是南京市强有力的经济增长点,《2014年南京市旅游经济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度,南京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1520.83亿元人民币,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9475.93万人次。2015年南京到访游客更是首度突破一个亿。南京市内文物古迹众多,市区内遍布大大小小的旅游景点,细数先锋书店在南京市内的10家门店,有7家处于景区之内。其中总统府景区内2家、中山陵景区内2家、民国风情街颐和路、南京博物院民国馆、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内各1家。

这些位于景区内的书店多半是借助景区中现有的空间而生,如总统府民国书院内的夕佳楼,美龄宫楼梯衔接平台上的文史书店,南京博物院民国馆内的新生活书局。书店融入景区已经成为了景区的一部分,同样为市民提供游览、观光服务,甚至因其“先锋”之名在民间的影响力,为景区招徕更多游客。同时它作為一个购买场所,一定程度上代替和补充了旅游纪念商店的空间功能,先锋书店位于景区内的分店根据景点特色不同,售卖侧重点亦不相同。总统府文史馆,主营民国时期历史书籍;位于中山陵景区内的美龄宫文史书店侧重售卖宋美龄、蒋介石等民国时期人物传记类图书,永丰诗社则偏向于诗集和古典文集。而各家分店的文化创意产品皆以民国文化和南京当地文化特色为主,具有一定旅游纪念意义,书店为它所处的景区提供了一个除了门票以外的新经济增长点。先锋书店借助自身品牌影响力及旅游景区的知名度,互相带动,不仅增加了书店的营收,也让书店能够反哺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此外,在实体书店的转型浪潮中,先锋书店不仅对文化创意产品的投放力度和原创性加强了,在内部还开辟了艺术咖啡馆、小茶座这类单独的消费空间,这是对实体书店的社会空间结构进行的扩充和更新。虽说“这次转型恰恰削弱了图书在实体书店中的地位,其他产品和元素替代了图书在社会关系建构中的一部分职能”[4]。但无论是在书店内售卖文创产品,形成多元化经营,还是将咖啡、软座引入书店,给读者更好阅读体验的同时更有效地维持经营,其核心都是对书店空间内部结构的调整,是围绕城市的社会实践和空间需求而转变的。

三、满足城市文化空间需求:构建新的公共文化空间和精神家园

提起城市作为一种文化空间的意义,社会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把城市当做一个重要的文化容器,称之为新文明的孕育之所,他一直强调城市规划的主导思想应重视各种人文因素。在这种主导思想下,城市文化空间的构建就显得极为重要和有价值。

当一个城市原有的公共文化空间,例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广场等不足以满足现代都市人的文化生活需求时,若这个城市不想抛弃精神文明的发展,那么就得寻求另一种社会空间作为补充了。这时,实体书店的空间功能优势就体现出来了,相比其他的公共文化空间,它更具开放性、多元性、灵活性。“它们不仅参与着城市文化空间的建构,给都市人创造可供交往的公共空间,更是一个城市的文化样本,承载着一座城市的文化脉络和城市记忆。[5]”

以往市民在城市中的公共文化空间中几乎都在充当文化接收者的角色,在博物馆参观、在图书馆借阅、在文化广场观看文艺汇演,而没有一个自我发声,自由表达与交往的文化场域。先锋书店则构建了这样一个平台,南京之前并没有一个举办免费且具有公共性质的文化沙龙的书店,先锋书店的出现弥补了这一缺失。先锋书店的五台山总店构建了一个拥有一百多个座位的文化沙龙区,放置在整个书店的中心。它让书成为一种媒介,粘合起众多的艺术文化形态,如新书发布会、诗歌、座谈、音乐演出、独立电影、戏剧、摄影展、民间艺术展等文化活动。它打造了一个多元文化传播和分享的平台,在这里人们相互联系、自由发声,交流碰撞,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都市文化生活。

先锋书店凭借着一直以来的人文精神坚守和对自身空间结构的调整、补充,成为了南京市的文化地标、文化名片,并承接了南京这座城市剩余的文化空间需求。

正如列斐伏尔所说,空间弥漫着社会关系,空间的生产总是和社会的政治力量、商业资本、文化传统等要素相连,是各方面力量角逐和权力运作的结果。城市,是实体书店生存的基本空间,书店的生存发展不能忽略城市对于多元空间的需求。书店的转型之路应该顺应城市的发展趋势,满足城市对于空间的需求,对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空间上的功能饱和予以释放,对缺失予以补充。书店融合进城市的风貌中,二者形成一种相依共生的关系,城市作为书店的保护与支撑,书店成为城市焕发文化光辉的园地和靓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 亨利.列斐伏尔.空间与政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23-55.

[2] 徐健,张金兰.南京实体书店的生存状况[J].出版参考,2014,(19):11-13.

[3] 周苗苗.互聯网时代南京民营实体书店何以生存?[D].南京大学,2016.

[4] 王炎龙,吕海.基于空间生产视角的实体书店转型探究[J].中国出版,2016(8):23-27.

[5] 向莉.南京先锋书店的文化空间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16.

[责任编辑:东方绪]

猜你喜欢

城市空间融合发展
浅谈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
校园文化视角下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中国元素在城市空间中的运用研究
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融合发展途径之研究
区域特色文化与城市空间的景观语言生产
冯小刚电影中的城市空间与身份认同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下沉式绿地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