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教学的策略
2017-07-12李文娟
李文娟
摘 要:新课程实施以来,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实施新课程教学改革。为了能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取得显著成效,我们就要进行创新,实施有效教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101-01
1 提高课堂参与度,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课堂参与度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并保持较强学习迫切性的程度。学生的心理活动包含着认知结构和情意状态两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加强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是促进认知发展的支柱和动力。笔者在教学时经常设置问题的障碍,引而不发,以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具体操作如下:
(1)以问题为起点,选择密切联系初中学生经常接触的事实,运用学生感兴趣的事例作为认知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数学问题情景的设置应具有挑战性,能引发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进行交流,但仅利用已有知识及方法却又无法解决,从而形成了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2)游戏数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24点游戏,抢30游戏等,可以使青少年的好胜心得到满足,在比赛中学好数学。总之,根据这一原理,数学教师应该让学生全面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不仅要有行为参与,还要有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2 利用信息技术精彩导入,诱发动机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起着酝酿学生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把学生带入课堂情境的作用。精彩的课堂导入能唤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能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学生对课堂教学有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地探究新知。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导入,能准确地把文字、图形、视频和声音等呈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兴趣盎然。如,教学“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一节课时,教师运用CAI课件向学生展示海上日出的情景,伴随着太阳的缓缓升起,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自然引出。教师运用多媒体设置导入情境,在精彩的情境下引出新课。让学生体会几何图形的优美,领会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数学价值,激发学习动机。学生渴求新知,进入最佳的数学探究状态,课堂教学活力无限,为后续教学做了恰当的铺垫,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亲近数学,让数学唤起初中生的探究热情,让数学课堂充满魅力。
3 教学过程,简单明了
在《图形的旋转》这节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不按照课本设计的教学思路,而是把教学过程设计成三大块:线段的旋转、角的旋转、三角形的旋转。通过两次师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建立丰富的感性认识,再通过几何画板的演示,师生共同寻找到旋转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揭示其性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使学生学会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让学生准确把握旋转的概念和性质,理解旋转过程中所有的点都参与了旋转,它们固有的内在的性质和联系是始终保持不变的。利用逐层递进的方法,最终将图形的旋转问题转化为点的旋转问题。实施简约教学,设计的教学过程要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满足学生学习多样性的需求,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發展。
4 初中数学习题教学必须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课堂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都应当以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为基准,那么初中数学习题教学就必须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的数学习题教学中,我们比较忽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这对学生比较愉悦地解决数学问题、形成数学思想有百害而无一利。为了实现智育的理想目标,在平时的数学习题教学中,笔者坚持做到在学生的训练中多去激发学生的创造,克服平时偏重简单数学学科内容选择的陈旧而又落后的选题方法,保证选题对学生成长既具有现实意义,又具有一定的长远意义。譬如,选择和设计数学习题内容时,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结合,与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相融合,应注意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具体的数学习题训练过程中形成这样的认识:数学习题教学或训练既是一个数学过程,也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活动,数学习题训练也是在做数学,也是去解决一个问题。例如,初一学生刚从小学过来,也刚接触正负数概念,让他们进行相关的正负数数学习题训练时,笔者就运用学生接触得比较多的生活内容,如让学生比较冬天和夏天气温之别“零上、零下”“家庭的收入和支出”“存款、贷款”“从家出发去往学校时,自己与其他同学方向的区别”等。当学生知道这些实例的本质特征后就可以逐步感悟正负数的概念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这样,学生就能从一个感性认识自然地过渡到理性认识。因此,对于建立概念的例题,我们必须抓住例子的实质特征,突出概念本质,理清概念形式,抽象出数学概念。
5 增加实践操作环节,做中增趣
新版数学教材,根据初中学生的爱动手、喜欢创新的特点,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的内容,体现了数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等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习需要,组织学生利用学具或者自制学具,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也体现了“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学数学的乐趣。学习“平行线”的定理时,先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运用平行线的实例,他们通过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的平行线,如跑道是平行的,双杠是平行的,教室的前后墙是平行的,黑板的对边两两平行,门和窗都是平行的……从找一找中,发现了数学中的平行线,在现实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也通过找一找活动,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再如,学习“平移与旋转”时,让学生自制风车,让风车转动起来,观察旋转的风车的运动;让学生将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一个不动,另一个沿着一条边平行移动;一边移动,一边观察两个三角形的位置关系的变化,然后试着画出移动的两个三角形的位置关系.这样,学生通过平移、自制风车、旋转风车等,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凸显,动手实践的能力也得到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