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风险现状研究
2017-07-12王艳萍
摘 要: 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风险贯穿于实习计划、组织、管控等全过程,具有多样性和多发性,而且顶岗实习风险来源广泛,涉及立法、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单位等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顶岗实习质量,影响了顶岗实习预期目标的实现。因此,有必要对顶岗实习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分析、评估,厘清风险发生的因果关系,并据此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化解顶岗实习风险,提高顶岗实习工作质量,保障顶岗实习预期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职业院校;顶岗实习;风险
中图分类号: G7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7)03-0024-04
根据教育部等五部门发布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教职成[2016]3号)第2条之规定,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是指实施全日制学历教育的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学生按照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人才培养方案安排,由职业学校安排或者经职业学校批准自行到企(事)业等单位进行专业技能培养的实践性教育教学活动,包括认识实习、跟岗实習和顶岗实习等形式。顶岗实习是指初步具备实践岗位独立工作能力的学生,到相应实习岗位,相对独立参与实际工作的活动[1]。在我国,顶岗实习是职业院校不可替代的实践教学模式之一,是职业院校培养现代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
国务院及其各相关部门针对职业院校顶岗实习工作出台一系列文件,如2005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了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最短期限,2014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创新顶岗实习形式,2016年发布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规范了顶岗实习的组织实施、管理要求和实习考核。相关文件为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提供了政策支撑,亦对顶岗实习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近年来,职业院校招生规模扩大,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数量逐年增加。职业院校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缺乏对实习岗位角色认同、遭遇实习安全事故等问题屡见报端,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顶岗实习质量,损害了学生实习权益,阻碍了校企深度融合。因此,有效防范顶岗实习风险,保障学生、职业院校、实习单位三方权益,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需求。
一、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主要风险
顶岗实习风险是指顶岗实习期间发生的可能对学生、职业院校、实习单位造成不利影响的隐患,包括实习质量风险、劳动风险、权益保障风险、人身伤害风险、经济损失风险、心理健康风险等。
(一)顶岗实习质量风险
顶岗实习是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的重要形式,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主要途径,顶岗实习质量直接影响着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顶岗实习涉及多方主体,具有参与人员多、实习地点分散、实习管理难等特点,因此,顶岗实习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从技术层面和心理层面的对学生进行培训教育明显不足,教师驻实习场所管理实习学生不到位,校企合作稳定性差,顶岗实习过程的动态评价机制缺乏,突发事件处理机制不完善等。由于顶岗实习管理机制不健全,导致顶岗实习流于形式,学生缺乏发展后劲,难以满足企业要求,实习预期效果不能实现,引发实习质量风险。另外,由于职业院校对顶岗实习学生遵守实习期劳动纪律情况缺乏有效管理,导致学校信用受影响,引发信用风险,阻碍校企深度合作。
(二)劳动风险
顶岗实习既是一种实践学习过程,也是一种职业劳动过程,职业劳动不可避免地带来劳动风险[2]。由于法律制度的缺失,顶岗实习期劳动风险未得到有效防范。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主要有缺乏必要的安全培训指导、实习环境差、延长劳动时间、实习待遇低、安全事故风险等,其中,引发劳动安全事故风险的原因主要有操作失误、设备故障、管理漏洞、大型集体活动不当等。
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易发性,顶岗实习期学生相对独立的实施岗位工作,由于顶岗学生不熟悉职业岗位的具体操作规程,若无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比其他工作人员更容易发生劳动安全事故;二是责任主体的多方性,顶岗实习期实习单位和职业院校对学生进行双重管理,顶岗实习劳动风险防范责任也应由双方承担;三是防范风险资金的有限性,职业院校相关经费均有其专项用途,用于应对顶岗实习学生安全事故的风险资金十分有限。
(三)顶岗学生权益保障风险
由于顶岗学生实习期法律身份界定模糊、顶岗学生实习权益的法律适用性不强、三方实习协议不规范,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的受教育权、劳动权、社会保障权等权利被忽视,相应权益受损无法得到有效救济,引发顶岗实习学生的权益保障风险[3]。
(四)顶岗学生人身伤害风险
顶岗学生人身伤害风险主要包括意外伤害风险和疾病风险,意外伤害风险主要由他人故意侵害、交通事故等原因诱发,疾病风险主要由学生自身疾病、工作、职业病等引起。
(五)顶岗学生心理健康风险
职业院校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参加顶岗实习,又多是从事服务性和操作性极强的基层工作,这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落差,另外,顶岗实习生的学生身份与职工身份存在利益冲突,学生实习待遇较在岗职工低,但须按在岗职工标准接受实习单位管理,这会影响学生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也会给学生心理造成冲击,极易引发相关心理问题。
(六)实习单位面临的风险
由于顶岗学生缺乏对“员工”身份的角色认同、团队协作能力欠缺、岗前培训缺失,顶岗学生不熟悉岗位专业技能,不能及时适应实习单位各方面要求,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实习工作效果不佳,这给实习单位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另外,实习单位也面临商业秘密被泄露的风险。
(七)职业院校经济损失风险
学校的经济损失风险是最为常见的风险之一,其他各种风险都可能直接或间接给学校带来经济损失[4]。顶岗实习期间,一旦学生遭受各类风险事故,容易引发实习纠纷,学校通常会通过经济补偿或赔偿方式帮助和安抚学生以及家长,这会给职业院校带来经济损失。
二、职业院校学生顶风实习风险的影响因素
只有厘清风险发生的因果关系,才能防范和化解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风险。有研究者基于管理失误论对顶岗实习风险原因进行分析,认为事故发生的原因包括直接原因(安全隐患)、间接原因(管理因素)和基础原因(社会因素),如果管理得当,及时控制,变不安全状态为安全状态,则不会形成隐患[5]。
(一)法律制度的缺失
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风险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法律制度的缺失是主要因素,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顶岗实习学生的主体身份界定不清。目前,顶岗实习学生的劳动者身份难以认定,学生与实习单位的法律关系模糊,顶岗实习期间,学生遭遇劳动风险和人身伤害风险,主要适用合同法律制度和民事侵权法律制度予以救济。民事侵权法律制度和合同法律制度与劳动法律制度在归责原则、诉讼程序、赔偿形式等方面存在区别,这些区别增加了学生和职业院校相关纠纷中的法律风险。然而,顶岗实习期的劳动风险属于职业危险,与一般劳动风险并无本质区别,适用过错责任归责原则的民事法律制度来化解顶岗实习劳动风险,常因不能举证,学生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护。
二是实习协议不能有效维护学生权益。根据《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教职成[2016]3号)第12、14条的规定,安排学生实习必须签订三方实习协议,学生自行选择顶岗实习单位的,也应在实习前将实习协议提交职业学校。该文件第13条规定:实习协议应明确各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协议约定的内容不得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可见,实习协议之于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已经得到规范性文件的确认,但顶岗实习学生很难以平等地位与学校和实习单位进行对话,只能被动地接受并签订实习单位和学校提供的实习协议。另外,实习单位往往是通过实习协议约定,非因实习单位原因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实习单位不承担责任,这一方面加大了职业学校承担责任的风险,另一方面导致本就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三是學生法律知识不足,法律意识淡薄。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职业院校学生在校时间较短,法律基础课程开设课时较少,其他法律课程以学习专业法律知识为主,学生难以通过课程学习获得较多的民事侵权、合同及劳动法律知识,因此,一方面学生维权意识淡薄,对顶岗实习期出现的种类风险不能及时发现,另一方面学生自身的法律知识不足以帮助其通过司法途径解决问题。
(二)职业学校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一是实习风险管理机构设置不达标。2012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统保示范项目的通知》规定,职业院校校长是学生实习安全和风险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也是实施“统保示范项目”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关于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统保示范项目的通知〉的通知》规定,各职业院校要安排专人负责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管理工作,为学生统一投保统保示范项目,真正做到学生人人参保,应保尽保。然而,绝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落实教育部文件通知,实习风险管理层级不够[6]。许多职业院校并没有按教育部文件要求确立实习风险管理责任人,实习风险管理层级不符合规定,有些院校甚至未设置实习风险管理机构,实习风险管理几乎是空白。
二是顶岗实习前安全培训效果不佳。目前,相关规范性文件并未规定实习前应当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根据《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第7条的规定,实习开始前职业学校应开展培训,但该条规定,只要求通过培训使学生了解各实习阶段的学习目标、任务和考核标准。)虽然,职业学校和实习单位已经认识到实习前安全教育培训的重要性,但对安全教育培训组织机构、范围、形式等尚未形成规范的操作模式,而且多数安全教育培训局限于课堂教学,力度不足,且与实际脱节,不足以应对实习环境中复杂多变的安全风险,这导致学生对实习岗位和实习环境风险缺少必要的认识和防范能力,安全教育培训不能取得预期效果。
三是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缺失。根据《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第7、第8条,职业学校会同实习单位共同组织实施学生实习,职业学校和实习单位应当分别选派实习指导教师和专门人员全程指导、共同管理学生实习。对自行选择顶岗实习单位的学生,实习单位应安排专门人员指导学生实习,学生所在职业学校要安排实习指导教师跟踪了解实习情况。然而,根据实习生、实习指导教师反馈,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安全重视程度不足,安全管理仍需进一步加强[7]。同时,由于顶岗实习学生人数较多,实习地点分散(文科类专业批量集中实习难以实现,多采用分散实习),异地实习现象普遍,学校实习指导教师一方面难以做到面对面管理,另一方面没有足够精力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精细到位的远程管理。
四是实习责任保险尚未普及。2009年,教职成[2009]13号文件对在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学生实习责任保险问题提出基本要求,随后,浙江、北京、福建、山东等地相继实施了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工作,但实习责任保险并未在全国职业院校得到普遍实施。2016年,《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第35条再一次提出,推动建立学生实习强制保险制度,该条还明确了实习责任保险范围和保险经费来源。可见,实习责任保险的重要意义已经得到确认,只是“人人参保,应保尽保”的目标还没有实现,需要保障这一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实施。
五是顶岗实习应急处理机制缺乏。顶岗实习风险事故的发生具有偶然性和突发性的特点,若缺乏有效的应急事件处理机制和方案,则不能及时防范风险,甚至会加大风险。
(三)顶岗实习学生自我管控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不足
首先,学生从学校刚进入社会,风险防范意识不足,自我保护能力有限。其次,受生源影响,职业学校学生多自律性不强,在过程管理缺失的情况下,易出现不遵守实习单位纪律的现象,引发风险。再次,顶岗实习学生身份的双重性,容易引发角色认同风险。
(四) 實习单位社会责任感不足
为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实习单位常常会忽视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同时,对提供顶岗实习岗位的单位国家尚没有具体的扶持政策,因此,实习单位参与顶岗实习的积极性不高,给学生提供的实习岗位也非常有限,学生的专业技能难以通过顶岗实习得到提升。另外,顶岗实习过程中,实习单位的法律主体地位尚不明确,实习风险事故发生后,职业学校、实习单位、学生三方权责尚不清晰,实习单位常通过实习协议规避其可能承担的安全责任。
(五)顶岗实习环境因素
首先,特定专业对应的实习岗位不可避免的存在相应岗位风险,这些岗位风险容易引发劳动安全事故。其次,实习单位工作环境不能满足学生心理预期,导致实习学生频繁更换实习岗位和实习单位,专业技能提升难,顶岗实习预期目标难以实现。再次,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饮食、住宿、交通环境差,容易引发人身伤害事故风险。
(六)顶岗实习质量监控评价体系不完善
由于实习岗位类型有限、分散实习较多、自主实习普遍、实习学生数量庞大等原因,职业院校突破时空限制构建顶岗实习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存在诸多困难,现有的顶岗实习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流于形式,难以有效保障顶岗实习工作质量。
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风险具有多样性,贯穿于实习计划、组织、管控等全过程,而且顶岗实习风险来源广泛,涉及立法、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单位等因素,因此,有必要对顶岗实习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分析、评估,并据此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化解顶岗实习风险,提高顶岗实习工作质量,保障顶岗实习预期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五部门.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Z].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950/moe_721/201604/t20160426.html.
[2]孙长坪.学生顶岗实习劳动风险防范急需法律规范——基于对工学结合模式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2(25):12-15.
[3]王艳萍.职业院校顶岗学生实习权益保障研究[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5):6-10.
[4]明 黎.高职学生实习带给学校的风险及对策[J].北京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3):54-57.
[5]梁润华.基于管理失误论的顶岗实习风险防范对策[J].价值工程,2012(10):236-238.
[6]李理雄.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风险管理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69-73.
[7]职业院校学生实习保示范项目工作小组.职业院校学生实习风险管控现状调研报告——图表数据根据调研结果整理统计[J].封面,2014(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