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思路

2017-07-12李时林

教育家 2017年24期
关键词:考查教学方式学科

文 | 李时林

新时代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思路

文 | 李时林

高中各学科如何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应对新时代背景下,即高考命题及招生制度的变革,是每位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高考评价体系和高校人才选拔标准的变革

高考评价体系的变革 2016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开始探索构建“高考评价体系”框架,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

纵观近两年的高考试卷,高考命题已经在悄悄地发生变革,命题逐渐从能力立意转向学科素养立意。高考试题以最新科研成果和社会热点为背景,设置真实的试题情境,实现对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注重对思维能力的考查,强化科学探究,推动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高校人才选拔标准的变化 2016年清华大学宣布:清华大学对中学生标准的学业学术能力测试将提前进行;清华大学的“领军计划”将实行动态分批审核;从2016年寒假开始,开办人文社科类冬令营。这一系列措施说明,以清华、北大为代表的中国的一流大学,在通过高考选拔满足自己的普通生源需求的同时,正在通过自主招生、“三位一体”招生等形式去满足自己对招生的特殊需求,实行精准化选拔人才。

高考改革的核心立场确定为“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可见,它的内容改革和命题实施对于高中乃至整个基础教育都体现了“硬指挥棒”的作用。因此,高考的引导功能决定了我们的课堂教学不能墨守成规,必须顺应改革趋势,紧紧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一主线展开。

实施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

毋庸置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和备考中的落地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关键。值得注意的是,核心素养重在养,其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教师应该基于核心素养的发展来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

超越知识与技能,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设计教学目标 目标层次决定了教学层次。教师要有效处理好学科三维目标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把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提升到学科观念的层面,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发展为科学探究和学科思维,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转化为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打破传统知识分工,化研究方式为教学方式 传统的知识分工方式剥夺了教师与学生的知识创造权利和机会,教学变成了人的异化和奴化过程。建议教师将专业人员的研究方式,转化为教学与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合作研究学科及生活;教师研究学生的思想,把教学变成学生研究; 教师帮助学生做研究。教师做到教学即研究,可以促使教学落实到具体的素养培育的过程中。

变抽象为具体,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 强调“学科核心素养”,意味着知识观的转变。“素养课程”的内容要求之一就是将学科知识与生活情境、社会情境和现实情境有机联系起来。具体、真实的教学情境是学生学科素养形成和发展的载体,也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表现机会。

近几年,高考试题的情境化创设,越来越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也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教师可以以社会生活和生产或大自然的真实过程为问题情境,以中学基础知识为载体,将学科思想和方法巧妙地融合在试题之中,考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总之,高考考查核心素养是大势所趋,课堂必须循乎天道,顺势而为。当然,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教师只有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日积月累,不断渗透,才能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与关键能力,真正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作者系江西金太阳教育研究院教学备考研究中心主任)

猜你喜欢

考查教学方式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超学科”来啦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