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桃花扇》俗语词研究

2017-07-12董偲

关键词:吴语桃花扇大词典

董偲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曲阜273165)

《桃花扇》俗语词研究

董偲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曲阜273165)

以明末清初戏剧家孔尚任撰写的《桃花扇》为语料,运用归纳、图表等方法,从音节结构、语义分类、词群分析等角度对其中的俗语词进行研究,发现俗语词作为具有口语性质的词汇,其成词不仅受到语言因素的影响,也受到非语言因素的影响,具有口语性、时代性、地域性、社会文化性等特色,进而表现出双音节俗语词占优势、地域性的方言特色、浓厚的口语色彩、丰富的感情色彩、浓郁的形象色彩等鲜明的特征。

桃花扇;俗语词;音节结构;语义分析;基本特征

一、俗语词界定

在俗语词研究中有提纲挈领作用的,是近人张相在《诗词曲语辞汇释》中的解释:“诗词曲语辞者,即约当唐、宋、金、元、明间,流行于诗词曲之特殊语辞,自单字以至短语,其性质泰半通俗,非雅话旧义所能赅,亦非八家派古文所习见也……其字面生涩而义晦,及字面普通而义别者,则皆在探讨之列。”[1]张相所谓“字面生涩而义晦,及字面普通而义别者”,就是俗语词研究的对象。但“俗语词”这一术语是徐复较早提出来的,他以我国古代俗文学——敦煌变文为例,认为:“它所用的语言大部分是人民口头语言的真实纪录”,并“把这种人民口头语言叫做‘俗语言’”“俗语词”[2]。

徐复认为俗语词属于人民口头语言;蒋礼鸿表示古代口头语言的真实面貌值得重视[3];徐时仪同意现代语言学的通常看法:“俗语词就是古白话系统中的白话词,也就是口语词,大致和20世纪以前人们所说‘俗语’‘俚语’等术语所包含的一部分词语相当,但不包括一些谚语之类的句子。”[4]杨琳以书语词(书面语)为参照系,认为俗语词从本质上讲就是口语词,称为俗语词是相对于书语词文雅典重的特性而言[5]。但这样定义容易使后来才用于书面语的俗语词难以归类,有不妥之处。以上四种论述都肯定了口头语或口语词在俗语词中的重要意义,但并未特别提及方言词。

郭在贻、蒋绍愚、黄征等学者则分别论述过俗语词与口语词、方言词的关系。郭在贻认为俗语词“一般是指魏晋六朝以后出现于载籍中的一些古代口语词”[6],这些词往往具有某种特殊的义训,且包含方言词和口语词两部分,方言词有时也是口头词语,二者不宜截然分开。蒋绍愚认为俗语词“大致和‘口语词’相当”[7],往往在方言中采用、在方言中保存,语言发展的过程中俗语词的保留、新增和消失是不容忽视的。黄征认为俗语词的实质就是口语语词和口语性的语词[8]39,俗语词可以包含方言词但二者并非同一概念,二者参照系不同,分别相对文言词和通语词而言[9]。徐时仪也探讨过方言词、俗语词与口语词的概念和关系问题,认为俗语词是相对于“正”“雅”而言的白话词语,与口语词和方言词互有交叉,缺乏典范度,适用于比较随便的场合。他认为相对于通语,书面语和文言中的方言、口语、白话都应该归入“俗”的范围[10]。

综各家所言,方言词和口语词虽然不是同一层面的概念,但二者概念的相互交叉要求在定义俗语词时不能忽视任何一个。俗语词的口语性质是不可否认的,它流行于各个时期的人民口头语中,与口语词和方言词关系密切,具有特殊义训,并且是汉语新词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当代词汇史研究的前沿阵地”[8]39。

近年来,研究俗语词的辞典、专著、论文日益涌现,研究成果可以说已十分丰富,尤以硕士学位论文中的俗语词研究为代表,针对特定文本进行研究,如《西厢记》《儿女英雄传》《聊斋俚曲》《霓裳续谱》《醒世恒言》等。《桃花扇》作为明末清初的戏剧语料,本身具有通俗性的特点,又因文人写作而具有典雅倾向和方言特色,因而其俗语词问题值得一探究竟。就《桃花扇》而言,有学者分析过《桃花扇》的方言特色,也有在语言研究中略提俗语词的,但针对其中的俗语词进行专门讨论的专著和论文都尚未出现。

二、《桃花扇》俗语词概况

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王季思、苏寰中、杨德平等人合注的《桃花扇》。这个本子对康熙戊子刻本、兰雪堂本、暖红室本和梁启超注本做了互校,注释简洁,流传甚广。笔者即以此本作为语料基础。经统计,《桃花扇》中共有俗语词466条,下文分别从音节结构角度和语义角度对这些俗语词进行分析。

(一)音节结构角度的分类

《桃花扇》中的俗语词,按音节构成的多少,可划分为单音节俗语词和复音节俗语词。

1.单音节俗语词

共有85条。例如:

兴:动词,准许,许可。根据《汉语方言大词典》的方言分区,东北官话、冀鲁官话、中原官话、西南官话中都有此意[11]2247。不兴即不许,王季思等学者解释作不时兴、不习惯[12]51。

俺院中规矩,不兴拜堂,就吃喜酒吧。(第六出《眠香》)[12]48

赚:动词,哄骗,欺骗。根据《汉语方言大词典》的方言分区,北京官话、冀鲁官话、中原官话、江淮官话中都有此意。[11]6288

俺高杰有勇无谋,竟被许定国赚了。(第二十六出《赚将》)[12]176

方才骑马出宫,即发兵符一道,赚开城门。(第三十六出《逃难》)[12]232

杀:副词,用以加深程度。根据《汉语方言大词典》的方言分区,北京官话、客话中都有此意。[11]2121

唬杀奴也!又是那个天杀的?(第二十二出《守楼》)[12]150

寒风冷雪,哭杀香君。(第二十七出《逢舟》)[12]179

2.双音节俗语词

共有335条。例如:

撑达:元明方言,本是漂亮、老练的意思,王季思等学者解释为支持。[12]70

那督师无老将,选士皆娇娃;却教俺自撑达,却教俺自撑达。(第九出《抚兵》)[12]67

燥脾:形容词,快意,开心。也作“燥皮”,吴语中意为“爽快”。[13]152

俺柳麻子信口胡谈,却也燥脾。(第十出《修札》)[12]72

妙妙!这才燥脾。(第二十一出《媚座》)[12]146

我们且寻个老婆子燥脾去。(第二十二出《守楼》)[12]150

扯淡:动词,闲谈,聊天。根据《汉语方言大词典》的方言分区,北京官话、中原官话、西南官话、吴语、湘语中都有此意。[11]2538

无事消闲扯淡,就中滋味酸甜。(第十出《修札》)[12]72

3.三音节俗语词

共有29条。例如:

精打精:形容词,精光,一无所有。吴语、湘语中有“精打光”,意为精光。

见一伙乱臣无礼教歌舞,使了个些小方法,弄的他精打精。(第一出《听稗》)[12]8

老白相:名词,指玩过很多地方的人,也指游荡无业的人。在吴语或者说苏州话中是此意。“白相”在吴语中是“玩;游戏”的意思。

这船上像些老白相,大家洗耳,细细领略。(第八出《闹榭》)[12]61

院里常留老白相,朝中新聘大陪堂。(第十七出《拒媒》)[12]114

耳刮子:耳光。

我们走去,打他个耳刮子。(第二十四出《骂筵》)[12]161

4.四音节及其以上俗语词

共有17条。例如:

手帕姊妹、香火兄弟:王季思等学者解释为结拜姊妹、结拜兄弟。[12]43-44

相公不知,这院中名妓,结为手帕姊妹,就像香火兄弟一般,每逢时节,便做盛会。(第五出《访翠》)[12]39

望眼巴巴:形容挂念盼望急切的样子。

俺这里望眼巴巴,候江州军粮飞下。(第九出《抚兵》)[12]67

有天没日:熟语,比喻没有根据。《汉语方言词典》认为胶辽官话中常见。

你说那两位嗣厂工,有天没日,要把正人君子,捕灭尽绝。(第三十一出《草檄》)[12]205

从音节结构角度对《桃花扇》中的俗语词进行归纳整理,见表1。

表1 《桃花扇》中的俗语词

从音节结构上看,《桃花扇》俗语词中复音节词的数量大大超过单音节词,占全部俗语词数量的80%以上。复音节词中,双音节词占优势,三音节及其以上的词数量相对较少。数据显示,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占优势的特点发展到《桃花扇》时期,已经有所不同:俗语词已经是以双音节词为主,单音节词逐渐让位于双音节词,在音节结构上体现了汉语词汇发展的基本规律。

(二)语义分析角度的分类

1.《桃花扇》俗语词语义分类

词的意义是它所代表的事物、现象或关系,既包括概念意义(理性意义),又包括附属意义(即附加在理性意义之上的各种色彩意义)。笔者将《桃花扇》中的俗语词按照语义分为称谓、名物、行为动作、性质状态等四类。

(1)表示称谓的词。

1)人称代词表示称谓的。例如:

俺:代词,我,我们;我的,我们的。根据《汉语方言大词典》的方言分区,东北官话、北京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中原官话、晋语、江淮官话、西南官话、吴语、客话、闽语中都有此意。[11]4917《桃花扇》中“俺”字用例极多,后可加“们”表示复数。

你每日倚着塞门桩子使唤俺,今以后叫你闻着俺的风声脑子疼。(第一出《听稗》)[12]8

这四人另有个去法,听俺道来!(第一出《听稗》)[12]9

俺虽是江湖泛交,认得出滑稽曼老。(第十一出《投辕》)[12]81

咱家:人称代词,我。是一种比较口语化的称呼,类似于“吾辈”,也类似于评书中的“在下”。《桃花扇》中也有用“在下”自称的,如“在下丁继之”[12]47,属于比较文雅的用法。《诗词曲语辞汇释》把“咱”解释为:于自称或称人时用于句尾,与普通之独立为自称义者异,如“你咱是必把音书频寄”。《桃花扇》所用“咱家”则是在独立自称字“咱”后加“家”字,继续表自称。

咱家左良玉,表字崑山。(第九出《抚兵》)[12]66

咱家黄得功,表字虎山。(第三十四出《截矶》)[12]224

2)特定名词表示称谓的。例如:

相公:《桃花扇》中指对男子的敬称。

他是江湖名士,称他柳相公才是。(第一出《听稗》)[12]7

三位相公联句消夜,我们三个陪着打盹么? (第八出《闹榭》)[12]60

你是侯相公么?陈相公、吴相公怎么都在里边?(第三十三出《会狱》)[12]220

官人:名词,旧时年长的人对年轻男、女的尊称。根据《汉语方言大词典》的方言分区,吴语、客话中有此意[11]3686。可以看作对男子的敬称,《桃花扇》中特指已婚男子,如妻子称呼丈夫,此意多见于早期白话。据清代赵翼《陔余丛考》卷三十七载,唐以前唯有官者方称官人,至宋已为时俗通称,明代以后遍及士庶,奴仆称主及尊长呼幼,皆可称某官人[14]。

新官人到门了。(第六出《眠香》)[12]47

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自处于何等也? (第七出《却奁》)[12]55

子弟:宋元俗语,特指风流少年,纨绔子弟,多指嫖客,与一般指青年后辈的“子弟”不同。[12]44《诗词曲语辞汇释》把“子弟”解释为:嫖客之称。《桃花扇》“子弟”意与此相似。

这样有趣,也许子弟入会么?(第五出《访翠》)[12]39

(2)表示名物的词。

1)表示处所方位。例如:

楼头:楼上。

你看,楼头奏技了。(第五出《访翠》)[12]40

若中了意,便把物事抛上楼头,他楼上便也抛下果子来。(第五出《访翠》)[12]39

案头:几案上或书桌上。

列之案头,歌之场上,可感可兴。(《桃花扇凡例》)[12]11

那搭:代词,那里,那儿。“那达”也作“那搭”。根据《汉语方言大词典》的方言分区,晋语、兰银官话、吴语、徽语中都有此意。[11]2272

若认储君真不差,把俺迎来主,放那搭。(第三十二出《拜坛》)[12]215

2)表示日常事物名称。例如:

玉缸:玉杯。

乍暖风烟满江乡,花里行厨携着玉缸。(第一出《听稗》)[12]6

酒底:宴会上行酒令的后半部分。饮酒后行之令称“酒底”,酒底又有余兴之意。另有“酒面”,指旧时酒令的前半部分,行令前斟满杯,未饮而先行之令称为“酒面”。

酒要依次流饮,每一杯干,各献所长,便是酒底。(第五出《访翠》)[12]41

营生:名词,工作;职业;事情。根据《汉语方言大词典》的方言分区,东北官话、北京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冀鲁官话、晋语、兰银官话、西南官话中都有此意。[11]5294

您嫌这里乱鬼当家别处寻主,只怕到那里低三下四还干旧营生。(第一出《听稗》)[12]9

3)表示地位与身份。例如:

假女:义女、养女。“假子”即义子、养子。

养成一个假女,温柔纤小。(第二出《传歌》)[12]16

陪堂:俗语称帮闲、狎客为陪堂。

辛勤莫忘老陪堂。(第十六出《设朝》)[12]110

院里常留老白相,朝中新聘大陪堂。(第十七出《拒媒》)[12]114

孽子:在封建社会,凡不是正妻生的儿子都称作孽子,他在家庭里一般是受到歧视的[12]75。《汉语方言大词典》解释为妾所生的孩子,认为兰银官话中常见[11]7438。

倒不如把些剩水残山,孤臣孽子,讲他几句,大家滴些眼泪吧。(第十出《修札》)[12]73

4)表示人事别称。例如:

破瓜:旧称女子十六岁为“破瓜”。如唐皇甫枚《三水小牍》卷下《鱼玄机笞毙绿翘致戮》:“(鱼玄机)色既倾国,思乃入神,喜读书属文,尤致意于一吟一咏。破瓜之岁,志慕清虚。”[15]字面的意思就是将“瓜”拆破,“瓜”字拆开为两个八字,即二八之年,所以女子十六岁时称“破瓜之年”。这是字形拆分形成的俗语词[16]。

破瓜碧玉佳期,唱娇歌,细马骑。(第二出《传歌》)[12]19

耳刮子:北方方言,耳光,又称“嘴巴子”等。

我们走去,打他个耳刮子。(第二十四出《骂筵》)[12]161

大号:名词,正式名字,学名,冀鲁方言。

正要请教大号。贱妾卞玉京。(第六出《眠香》)[12]47

方才都是路遇,不曾请教尊姓大号。(闰二十出《闲话》)[12]135

(3)表示行为动作的词。

1)与身体部位有关的动词。例如:

剺:动词,割,划开。

为悦己者容,甘剺面以誓志,亦事之细焉者也。(《桃花扇小识》)[12]3

掇:动词,用双手拿,端,搬。根据《汉语方言大词典》的方言分区,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中原官话、西南官话、吴语、赣语、客话、闽语中都有此意。[11]5392

乱臣堂上掇着碗,俺倒去吹吹打打伏侍着他听。(第一出《听稗》)[12]8

干(干杯):动词,吃,喝。根据《汉语方言大词典》的方言分区,西南官话、闽语中有此意。[11]176“干杯”即喝干杯中的酒。

请干一杯。(第四出《侦戏》)[12]33

酒要依次流饮,每一杯干,各献所长,便是酒底。(第五出《访翠》)[12]41

2)与心理活动有关的动词。例如:

赚:动词,哄骗,欺骗。根据《汉语方言大词典》的方言分区,北京官话、冀鲁官话、中原官话、江淮官话中都有此意。[11]6288

竟被许定国赚了。(第二十六出《赚将》)[12]176

方才骑马出宫,即发兵符一道,赚开城门。(第三十六出《逃难》)[12]232

合该:动词,理应,应当。根据《汉语方言大词典》的方言分区,冀鲁官话、江淮官话中都有此

意。[11]2111

原来如此,合该师父不死,也是奴家有缘,又得一面。(第二十七出《逢舟》)[12]179

上心:动词,留心,用心,尽心。根据《汉语方言大词典》的方言分区,东北官话、北京官话、冀鲁官话、江淮官话、赣语中都有此意。[11]231

只是侯郎不见,妾身无归,还求师父上心。(第三十九出《栖真》)[12]247

3)表示与说话相关的词。例如:

挂口:动词,谈到,提及,亦作“掛口”“挂口儿”。

无耻之言,再休掛口。(第三十五出《誓师》)[12]231

斗齿牙:吵嘴,即争吵。

看您挨肩雁序,恰似好同胞,为甚的争坐位失了同心好,斗齿牙变了协恭貌。(第十八出《争位》)[12]122

扯淡:动词,闲谈,聊天。根据《汉语方言大词典》的方言分区,北京官话、中原官话、西南官话、吴语、湘语中都有此意。[11]2538

无事消闲扯淡,就中滋味酸甜。(第十出《修札》)[12]72

4)其他行为动作词。例如:

溜:沿着;趁人不见走开。

那贼臣溜着河边来赶俺,这万里烟波路也不明。(第一出《听稗》)[12]9

俺为臣的,也只得偷溜了。(第三十六出《逃难》)[12]232

撺掇:动词,《汉语方言大词典》解释为张罗,拾掇[11]7048。王季思等学者解释为催促、准备[12]50。《诗词曲语辞汇释》把“撺断”“撺掇”解释为:戏剧音乐用语,犹云奏演。此为搬弄义之引申。“掇送”与“撺掇”“断送”义近,犹云怂恿、发付、催逼、推送。《桃花扇》“撺掇”意与后一类解释相似。

妾身不得奉陪,替官人打扮新妇,撺掇喜酒吧。(第六出《眠香》)[12]47

作伐:做媒。

多谢作伐,喜筵俱已齐备。(第六出《眠香》)[12]46

人是有一个在这里,只要你去作伐。(第十七出《拒媒》)[12]115

(4)表示性质状态的词。

1)表示性质。例如:

溜:形容水流急,迅急的水流。

黄河水溜,不是当耍的。(第二十七出《逢舟》)[12]178

嫩:脸皮薄。

香君面嫩,当面不好讲得。(第五出《访翠》)[12]42

腌臜:形容词,肮脏,不干净。根据《汉语方言大词典》的方言分区,东北官话、北京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中原官话、晋语、西南官话、吴语、赣语、闽语中都有此意。[11]6240

这是奴的旧扇,血迹腌臜,看它怎的。(第二十三出《寄扇》)[12]155

2)表示状态。例如:

中意:喜欢,喜爱。根据《汉语方言大词典》的方言分区,吴语、客话、粤语中都有此意[11]711。《诗词曲语辞汇释》把“中”解释为:堪、合、行。《桃花扇》“中意”即合乎心意,继而喜爱,“中”字意与“合”相似。

鉴赏中意的如何会面?(第五出《访翠》)[12]39

若中了意,便把物事抛上楼头,他楼上便也抛下果子来。(第五出《访翠》)[12]39

饶(转绕):多,转绕即更多。《诗词曲语辞汇释》中的“饶”字有5个义项:让;饶恕,引申为怜;添,连,不足而求增益;娇,妖,佳美;任,尽,假定之辞。《桃花扇》“饶”字意不在此列,与《现代汉语词典》所录义项“丰富,多”相似。[17]1086

评仪秦一番舌战巧,也不过息兵半晌饶。(第十八出《争位》)[12]123

硬:固执,一定要做或者勉强他人一定要做。

我们奉老爷之命,硬娶香君,只得快走。(第二十二出《守楼》)[12]149

那时硬抢香君下楼。(第二十八出《题画》)[12]185

2.《桃花扇》俗语词词群分析

在称谓、名物、行为动作、性质状态的语义分类之外,有必要按照语义群类进行更为细致的词群分析,以便了解《桃花扇》俗语词使用的部分特性。俗语词“词群”,即某些俗语词在义项上具有共性,同一词群中的词具有共同的语义特征或语义关系。下文根据《桃花扇》俗语词的实际使用情况,将“程度深”“吃喝动作”“斥责语气”“语气助词”“数量词”五类作为词群单独分析。这五类词群,或同属于一个较大的意义类别,或意义相同相近,在意义上呈现的是并列关系。

(1)表示程度深的词。忒:副词,太。根据《汉语方言大词典》的方言分区,东北官话、北京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中原官话、晋语、吴语、湘语中都有此意[11]2512。

香君气性,忒也刚烈。(第七出《却奁》)[12]56

欺负俺贱烟花薄命飘摇,倚着那丞相府忒骄傲。(第二十三出《寄扇》)[12]154

狠:很,非常,表程度深。

是的狠了,往下来。(第二出《传歌》)[12]18

杀:副词,用以加深程度。根据《汉语方言大词典》的方言分区,北京官话、客话中都有此意。[11]2121

唬杀奴也!又是那个天杀的?(第二十二出《守楼》)[12]150

寒风冷雪,哭杀香君。(第二十七出《逢舟》)[12]179

甚:有加深程度之意。《诗词曲语辞汇释》把“甚”解释为“是,正,真”。《桃花扇》“甚”字意不在此列。

甚妙。(闰二十出《闲话》)[12]134

(2)表示“吃(喝)”动作的词。吃:把东西送进口中咽下,“吃”的对象不仅包括固体食物,也包括流体食物,现代表达“进食流体食物”多数不用“吃”,而用“喝”。

都在鸡鸣棣上吃酒。(第四出《侦戏》)[12]32

待我说个张三郎吃茶吧。(第五出《访翠》)[12]41

你们一对儿,吃个交心酒如何?(第五出《访翠》)[12]42

下(下酒):以菜佐酒,谓就着菜把酒喝下去。

己卯除夜,李木庵总宪遣使送岁金,即索《桃花扇》为炉下下酒之物。(《桃花扇本末》)[12]6

且把钞本赐教,权当《汉书》下酒吧。(第四出《侦戏》)[12]33

干(干杯):动词,吃,喝。“干杯”即喝干杯中的酒。

请干一杯。(第四出《侦戏》)[12]33

酒要依次流饮,每一杯干,各献所长,便是酒底。(第五出《访翠》)[12]41

偷嘴:偷吃东西,躲着人吃东西,有贬义。

老先生是正人君子,岂有偷嘴之理。(第三出《哄丁》)[12]24

(3)表示斥责的语气词。唗:表示喝斥或唾弃。《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叹词,怒斥声,多见于早期白话[17]314。

(末喝介)唗!他是江湖名士,称他柳相公才是。(第一出《听稗》)[12]72

(外)唗!放屁!国破家亡之时,还有什么趣话说?(第十四出《阻奸》)[12]99

呸:表示斥责或唾骂。

呸!皮肉行里经纪,只许你们做么?(第十七出《拒媒》)[12]115-116

(4)不表示特定意义的语气助词。是:助词,加强句子的肯定语气。袁宾在《唐宋俗语词札记》中把敦煌变文中置于句首的“是”解释为加强句子的肯定语气,如“是我今朝见,必应遭他毒手。”[18]《桃花扇》“是”字虽不在句首,意义与此相似。《诗词曲语辞汇释》中的“是”字有5个义项:虽;试;甚;概括辞,凡;务。《桃花扇》“是”字意不在此列。

在下固始苏昆生是也。(第二出《传歌》)[12]18

来:助词,呢。根据《汉语方言大词典》的方言分区,冀鲁官话中有此意[11]2514。《诗词曲语辞汇释》中“来”字意为:语句中间之衬字,与用于句尾作助词者异,如“索甚么问天来买卦”。《桃花扇》“来”字即用于句尾作助词者。

再说什么来?(第四出《侦戏》)[12]33

那高黄二刘,如何说来?他们都怎么说来? (第十五出《迎驾》)[12]103

生:语气助词,多用于形容词后。《诗词曲语辞汇释》中的“生”字有2个义项:甚辞,偏也,最也,只也,硬也;语助辞,用在形容词之后,有时可作样字或然字解。《桃花扇》“生”字意与此列第二类字义相似。

未知如何,好生焦躁。(第十五出《迎驾》)[12]103

则个:助词,用于句末,表示动作进行,加强语气或祈祷等。古方言。《诗词曲语辞汇释》把“则个”解释为:表示动作进行时之语助辞,近于“着”或“者”,亦作“之个”“只个”。《桃花扇》“则个”意与此义相似。

只求老爷庇护则个。(第十七出《拒媒》)[12]114

对此怀中物,勉强唱支曲儿,解闷则个。(第三十一出《草檄》)[12]205

还求师父可怜,领着奴家找寻则个。(第三十六出《逃难》)[12]236

(5)数量词。

把:一手握取的数量。

挥不尽血泪盈把。(第三十二出《拜坛》)[12]213

介:量词,用于人时同“个”。根据《汉语方言大词典》的方言分区,吴语、赣语、客话中都有此意。[11]731

晚生一介平民,怎敢放肆。(第十一出《投辕》)[12]79

那黄得功一介武夫。(第三十四出《截矶》)[12]226

番:量词,次,遍,回。根据《汉语方言大词典》的方言分区,吴语中有此意。[11]6218

每日价琴对墙弹,知音赏,这一番。(第四出《侦戏》)[12]33

青衫偎依,今番小杜扬州。(第六出《眠香》)[12]43

都有此论,但不及这番透彻耳。(第十四出《阻奸》)[12]98

遭:量词,次,趟。根据《汉语方言大词典》的方言分区,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中都有此意。[11]6778

不必着忙,让我老柳走一遭何如。(第十出《修札》)[12]74

三、《桃花扇》俗语词的基本特征

作为词汇史研究的前沿阵地,整合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文体中的俗语材料是俗语词研究的基本工作。《桃花扇》作为清初俗语词研究的戏剧语料,是清代词汇史研究的补证。通过对《桃花扇》俗语词的音节分类、语义分析及释例,其基本特征可总结如下:

(一)双音节俗语词占优势

从音节角度看,《桃花扇》中双音节俗语词占绝对优势,破除了传统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占优势的特点。相对单音节词而言,双音节词增加了词汇的丰富性和表义的明确性,这其实也是语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有特征,明末清初,双音节已经成为了主要的音节形式。这类俗语词可与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做对比研究,在发掘理据源头的基础上揭示词汇演变情况。

(二)地域性的方言特色

《桃花扇》是当时最为流行的南戏(昆山腔),依惯例,南戏的宾白使用苏州话[13]152。如“燥脾”,这是明清白话小说和戏曲中常见的词,《桃花扇》中没有用北方官话区表“羞臊”义的“臊”,所用“燥脾”皆表“快活”义,正是东南方言区流行的释义。“老白相”也使用了吴语或者说苏州话中的意义,指玩过很多地方的人或游荡无业的人,“白相”在吴语中即表示“玩、游戏”的意思。

此外,根据《汉语方言大词典》的释义,《桃花扇》中大多数俗语词能在多个方言区同时使用,表达意义或相同或不同,或者在同一个方言区有多重意义而只取一种。如“兴”字的“准许、许可”义在东北官话、冀鲁官话、中原官话、西南官话等方言区都有使用,“扯淡”的“闲谈、聊天”义在北京官话、中原官话、西南官话、吴语、湘语中都有使用;“子弟”在宋元俗语中取“嫖客”义,未取一般意义上的“青年后辈”义。这一方面有地域方言的交叉性问题;另一方面《桃花扇》并非严格按照苏州话惯例,一些俗语词取义为北方方言区的惯例,如“有天没日”在胶辽官话中常见,“孽子”在兰银官话中常见,句尾助词“来”在冀鲁官话中可见,量词“遭”在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中有此意。这或许与作者的地域身份有一定关系,孔尚任是山东曲阜人,曾赴江南治水,历时四载,并在这个时期踏遍了南明故地。

(三)口语色彩浓厚

口语色彩浓厚是戏剧语言的典型特征,是语言适用于特定场合或特定文体而形成的语言风格,通俗随意,且不会因为记录在书面上就失去其口语色彩。《桃花扇》中的俗语词颇具口语色彩,这不仅与其地域性、方言化有关,还与其和“雅”相对的通俗性、俚俗化有关。如“耳刮子”代替“耳光”“大号”代替“大名”,“俺”“俺们”代替“我”“我们”,还有一些俗语词可以在具体的语言应用中灵活转变词性,在新的语法组合中融入新的意义,结构不定性或常有变动。如“溜”,既可作动词表示动作(“溜着河边”),也可作形容词表示状态(“黄河水溜”),且作动词时可以接宾语,具有使动的意义。这些词往往缺少典范度,具有俚俗性、口语化、形象性等特征,一般不出现在正式书面语中。

值得注意的还有,口语色彩浓郁的俗语词并非粗俗鄙陋的代名词,有些俗语词反而隐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能让人联想到特定的民俗、典故等文化意义。如“酒底”一词将宴会行酒令的风俗隐身其中;如“香火兄弟”“手帕姊妹”,非亲缘关系的男性、女性结为异性兄弟或姊妹,手帕以女性私密物品的身份成为结义的象征,男性则是插香结盟,而“手帕姊妹”又称“手帕交”,旧时在女艺人与妓女中尤为盛行。这些都是源远流长的生活习俗或民间习俗。

(四)感情色彩丰富

词语的感情色彩主要来自人们的主观评价,表达了人们对所反映事物的感情态度,大致可分为褒义、贬义、中性三类。《桃花扇》中的俗语词感情色彩丰富多样,其中褒义俗语词数量较少,贬义俗语词色彩最为鲜明。如“中意”“挝乖”“高烟”等带有肯定、赞扬、喜爱等褒义色彩;“啐”“呸”“腌臜”“偷嘴”“天杀的”“瞎鬼儿”等带有否定、批评、憎恶、鄙弃等贬义色彩;“剺”“攧”“哩”“价”“下酒”等则是无褒无贬的中性词。这类情感态度蕴含在人们的生活习惯中,并进而在语言习惯中表露出来,是研究当时语言习惯甚至风俗民俗的重要材料。

(五)形象色彩浓郁

词语的形象色彩提供给读者的是近似于直观的感受,能使人联想起词语所指称事物的具体形象,具有比较鲜明的画面感。形象意义可以描摹声音,反映颜色,展现动态或事物形态,能够加深文章生动形象的程度。如用“嫩”形容脸皮薄,用“搦”形容香君香扇坠儿似的身材,用“鸡皮”形容老人粗糙的皮肤,都颇为形象,与形象思维的特质是吻合的。

综上所述,俗语词作为具有口语性质的词汇,其成词不仅受到语言因素的影响,与音节、字形等有关,也受到非语言因素的影响,与地域方言、特定时代的社会文化有关,进而表现出了口语性、时代性、地域性、社会文化性等特色,数量众多,内容丰富。除此之外,《桃花扇》中的俗语词还具有特殊的戏剧语言色彩,如“价”字的使用属于戏剧术语的俗语化,既提示动作或状态,又具备浓郁口语色彩。

[1]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3版)[Z].北京:中华书局,1977.

[2]徐复.敦煌变文词语研究[J].中国语文,1961(8):29-34.

[3]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4版)[Z].第四次增订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4]徐时仪.古白话词汇研究论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5]杨琳.俗语词研究概说[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121-125.

[6]郭在贻.训诂学[M].修订本.北京:中华书局,2005.

[7]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8]黄征.徐复先生对汉语俗语词研究的贡献[J].文教资料,1995(6):39-45.

[9]黄征.汉语俗语词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J].杭州大学学报,1992(2):45-52.

[10]徐时仪.《朱子语类》词汇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11]许宝华,宫田一郎.汉语方言大词典[Z].北京:中华书局,1999.

[12]孔尚任.桃花扇[M].王季思,苏寰中,杨德平,校.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13]李蓝,张赪.“臊皮”“燥皮(胃)”辨析[J].中国语文,1995(2):150-153.

[14]赵翼.陔余丛考[M].上海:商务印书馆,1957.

[15]皇甫枚.三水小牍[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6]齐瑞霞.俗语词成词理据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宋代笔记为例[J].山东社会科学,2014(9):179-182.

[17]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6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18]袁宾.唐宋俗语词札记[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4):72-78.

(责任编辑:刘燕)

Study on Colloquial Words in The Peach Blossom Fan

Dong Si
(College of Literature and Arts,Qufu Normal University,Qufu Shandong 273165,China)

This paper based on a legendary plays-“The Peach Blossom Fan”,The Peach Blossom Fan written by Kong Shangren of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y.This paper utilizes methods of induction,chart and studies the colloquial words which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yllable structure,semantic classification and word group analysis,then come to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As the vocabulary with the oral features,colloquial words not only effected by linguistic factors,but also effected by non linguistic factors,then exhibit some particular characteristics,such as mainly disyllabic,a great feature of dialect,prominent colloquial features,emotionality,vivid images and so forth.

The Peach Blossom Fan;colloquial words;syllable structure;semantic analysis;essential feature

H12

A

1672-7991(2017)01-0052-08

10.3969/j.issn.1672-7991.2017.01.009

2016-11-29;

2016-12-5

董偲(1993-),女,山东省鄄城县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吴语桃花扇大词典
浅谈吴语方言生存现状及其传承保护
——以浙江地区为例
吴语传播现状调查分析与传播手段的创新
孔聘之《桃花扇》與史實并未乖離考論
《汉语大词典》“籀”释义辨证
《桃花扇》的真实结局
《汉语大词典·火部》书证断句献疑
《桃花扇》的真实结局
吴语闲话(之四)
吴语闲话(之三)
《新论》词语释义:兼论《汉语大词典》之义项疏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