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特小组对促进护士共情能力的作用
2017-07-12江薇贾亚平
江薇 贾亚平
(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浙江 嘉兴 314000)
巴林特小组对促进护士共情能力的作用
江薇 贾亚平
(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浙江 嘉兴 314000)
目的 通过在护士群体中开展巴林特小组活动,提高护士对患者真实需求和心理活动的认知,从而提升护士的共情能力,促进人文护理的深入实施。方法 我院2014年4月-2016年3月每两个月组织巴林特小组活动1次,每次8~12人,并如实记录活动案例以及每位成员的感受、倾诉和反馈等,并在活动前后向每位参与者发放并收回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的中文版杰弗逊共情量表(JSE-HP),做共情能力影响的自身对照研究。结果 参加巴林特小组活动前后,护士的共情能力三个维度:换位思考、情感护理和观点采择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巴林特小组活动可以唤醒参与护士的共情意识,促进共情能力的提升。
巴林特小组; 共情能力; 人文护理
Balint group; Empathy ability; Humanisfic hursing
共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学概念,又译作同理心、移情等,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交流技术,是人文关怀最好的途径[1]。有研究[2]表明,共情对提高医患关系、促进患者心理与生理健康,提高医务人员自身工作价值感都具有重要作用。而马洪霞等[3]的研究显示,共情护理有助于减轻抑郁症患者的精神压力,对患者的抑郁情绪改善有显著成效,最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见,在越来越提倡人文护理的今天,共情应该是每一位护士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关系着人文护理的核心能力。巴林特小组的基本理论是医务人员就是药,注重训练医务人员对患者的关注、倾听和共情。我院从2014年起引入巴林特小组,尝试将巴林特小组做为护士共情能力训练方法,从而促进人文护理的核心内容“以患者为中心”的真正落实和实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4年4月-2016年3月共举行护理专场巴林特活动12期,参与活动共102人,其中初级职称39人,中级职称51人,高级职称12人;大专学历39人,本科及以上学历63人。
1.2 方法
1.2.1 活动形式 每次活动由8~12名成员组成,其中组长一名,副组长一名,由我院心理卫生科的两位医生和心理工作室的两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轮流担任。所有组员围坐一圈,由组长介绍小组活动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整个活动时间控制在70~90 min。
1.2.2 案例分享 案例分享可分为两个阶段,即案例汇报阶段和案例补充阶段。(1)案例汇报阶段:案例汇报者描述事件经过,表达自己的感受并提出问题。汇报者不需要提前准备讲稿,主要围绕某一阶段的护患关系所带来的问题、压力和困惑进行描述。此阶段,除案例提供者讲述外,其他组员只需认真倾听,不可打断叙述或者表达主观思维。(2)案例补充阶段:案例汇报结束后,小组的其他成员可对该事件的细节进行询问,案例汇报者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回答,这一阶段双方只限于提问和回答客观事实,不急于表达主观思维和意愿,旨在重建这段医患关系的各方面事宜,还原真实场景。
1.2.3 小组成员讨论 小组成员将自己代入护患双方角色,通过心理感受或躯体感受,切实体会当事双方当时的情绪反应,并自由表达自己对该事件的观点、感受及相关建议。在此期间案例汇报者退出圈外,即退出当事人身份,不作发言或反馈,以旁观者身份来倾听。组长则积极鼓励小组成员对案例进行心理分析,引导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保护案例汇报者不受责备和攻击等,目的是让大家在一个温暖、安全和信任的团体中,深刻理解事件本身。
1.2.4 反馈 案例汇报者在聆听他人对事件的看法的过程中,思考与对比自己的经历,对此案例进行重新认识及感受,从而对医患关系形成新的认识。
1.3 评价工具 在活动前15 min,向每位参与者发放两份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的中文版杰弗逊共情量表(JSE-HP)[4],一份于活动前填写完毕并立即收回,共102份;另一份于活动后1个月填写并交回,发出102份,共收回100份,其中两位参与者因孕产假退出研究。该量表包括换位思考、情感护理和观点采择3个维度,条目设置依次为3条、7条和10条,采用Likert 7级评分法,选项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依次为1~7分,量表总分20~140分,总分与被测者的共情能力正相关[5]。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行自身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活动前后护士共情能力比较 见表1。
表1 活动前后护士共情能力比较±s) 分
3 讨论
3.1 巴林特小组可帮助临床护士提高共情能力 真正的人文护理需要护士在工作中提高与患者共情的能力,及时有效的关注和把握患者内心的感受和情绪变化,及时加以干预和疏导。本研究结果显示,巴林特小组活动作为专注于医务人员训练自身倾听、思考和共情的一种心理学专业训练活动,可以帮助临床护士真正的代入患者及其家属的角色,客观分析他们的言行和相关事件,从而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正确识别和处理护患关系中复杂的情感反应,进而提高其共情所需的“换位思考”“情感护理”和“观点采择”三项能力。
3.2 对换位思考能力的提升和帮助 在巴林特小组的讨论环节,案例汇报者以旁听者的角度认真倾听和观察小组成员表达对案例的感受、情感和观点的同时,会发现在这段医患关系中,自己曾忽略的患者心理和情绪反应,继而从新的视点和思维去审视和思考问题,发现自身的沟通盲点。小组其他成员在阐述自己的心理感受和建议的同时,通过听取别人不同的见解和建议,从而提高其自我认知能力,在遇到类似事件时能积极应对。
3.3 对观点采择和情感护理能力的提升和帮助 通过遵守小组活动的规则,使参与者加深了“倾听”这一概念的理解和体会。通过设立“案例分享”“小组讨论”“反馈”等环节,参与者能够在相互倾听中体会到对方的观点和感受,并且能够重新认识和分析事件中相关人员的情绪、心理和认知行为,正确地感知患者、家属以及自己在事件中的心理和情绪问题,肯定对方的观点和行为反应;这样不仅培养了自己对患者的接受和包容的能力,而且减少了因放大环境、体制以及病患方所带来的压力,从而压抑负面情绪的持续增长。
3.4 提供了同行沟通和支持平台 张红辉等[6]研究表明,临床护士会因为各种原因(如职业倦怠的情感衰竭和去人格化等相关因素)逐渐难以对患者和家属产生共情。巴林特小组是一个封闭的、保护性的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在讨论和阐述的过程中不仅对护患关系有了新的见解,而且在情感上得到同行的支持同时,也对其他岗位同事的工作有所了解,相当于建立了一个护士内部的沟通交流平台,使员工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内部凝聚力得到了提升。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职业压力和内心负面情绪所带来的职业倦怠感。
本研究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例如受巴林特小组活动形式的限制,参与人员不固定,并且只做了1个月后的回访调查。对于仅一次巴林特小组干预下,护士共情能力提升、重拾同理心能够持续多长时间没有明确的结果。我院正在尝试将巴林特小组作为一种人文护理的常规项目,定期在医院开展。因此,下一步的研究方向的重点是调查研究巴林特小组活动的干预所维持的有效时间,以及巴林特小组对护士共情能力影响的其他相关因素。
[1] 曹锦亚,魏镜,史丽丽,等.医学活动中的共情及困难[J].医学与哲学,2015,36(4):4-7.
[2] 张莹,梅松丽,徐军,等.以心理学共情理论应对困境中的医患关系[J]医学与哲学,2014,35(10):51-54.
[3] 马洪霞,陈圣霞,李遵清,等.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J]中华行为与脑科学杂志,2012,21(9):817-819.
[4] 安秀琴,杨辉,徐建萍,等.杰弗逊共情量表的编译及评价[J].护理研究,2008,22(8):2063-2065.
[5] 杨希,史瑞芬.护士共情能力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护理学杂志,2012,27(16):86-88.
[6] 张红辉,刘怡素,何国平,等.ICU护士职业倦怠与自我效能、共情能力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4):1619-1622.
江薇(1981-),女,本科,主管护师,ICU专科护士,研究方向:急重症护理
R471
C
10.16821/j.cnki.hsjx.2017.10.015
2017-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