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移动式可调节下肢抬高器的研制与应用
2017-07-12朱锋周焕芳朱丽萍苏严琳
朱锋 周焕芳 朱丽萍 苏严琳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心内科,江苏 无锡 214002)
·护理创新·
新型移动式可调节下肢抬高器的研制与应用
朱锋 周焕芳 朱丽萍 苏严琳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心内科,江苏 无锡 214002)
医疗器械; 下肢抬高器; 静脉回流; 护理
Medical device; Lower limb elevation device; Venous return; Nursing
在心血管内科,下肢水肿最常见的原因是心力衰竭,其中以慢性右心衰为常见,表现为下垂性水肿,以脚、踝内侧和胫前水肿较为明显[1]。在临床护理中为了改善血液循环,利于静脉血液回流,减轻局部肿胀,常抬高下肢30°~60°,以超过心脏水平,在以往的护理中常使用枕头、抱枕或摇高床尾等措施抬高下肢,但软枕质地柔软高度不够且易被压瘪,容易移位和滑落,缺乏稳定性,因而无法达到有效抬高下肢的目的。如果采取摇高床尾的方法抬高下肢,又不利于患者改变体位且易造成足跟部皮肤长时间受压出现压疮。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研制并发明了一种新型移动式可调节下肢抬高器,现介绍如下。
1 抬高器结构
1.1 挂架 挂架包括两侧的挂杆和连接两侧挂杆的连接杆。在挂杆的顶端具有向外侧弯折的挂钩,用于将挂架整体悬挂至床尾护栏上。在两根挂杆的内侧,左右对称地各设有数个嵌槽,高度两两一致。嵌槽用于连接搁板的尾端。见图1。
注:1.挂架本体;2.挂杆;3.连接杆;4.挂钩;5.嵌槽。图1 新型移动式可调节下肢抬高器挂架示意图
1.2 搁板 搁板尾端具有连接头,与挂杆上的嵌槽相适配。搁板表面设有一层缓冲层,缓冲层可以是海绵垫(人造革表面填充硬海绵),也可以是充气垫(优质塑料表面带有充气阀门)。搁板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两者通过两侧的轨道连接,能够相对移动伸缩。见图2。
注:1.搁板本体;2.连接头;3.缓冲垫;4.第一支撑板;5.第二支撑板。图2 新型移动式可调节下肢抬高器搁板结构示意图
2 使用方法
使用时,挂杆面对床头,将顶端向外侧弯折的挂钩悬挂在床尾护栏上,将搁板尾端插入挂杆左右两侧同一高度的嵌槽内,挂杆上的嵌槽自开口处向下向挂杆内部倾斜延伸,可以更有利于搁板尾端卡入在嵌槽中,而搁板的尾端也具有向下弯折的连接头,与挂杆上的嵌槽相适配,将弯折的连接头卡入挂架上挂杆的嵌槽中,则不易脱出。然后根据患者需要调节合适的高度,以患者主观舒适为宜。最后将患者双腿放在前后倾斜的搁板上,搁板上的缓冲垫可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从而抬高下肢,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如果患者需要更改下肢抬高的高度,将搁板取下后选中与高度匹配的嵌槽插入即可。打开搁板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就可以相对移动伸缩,调节放置在病床上的前后距离,可满足不同身高患者的需要,也可以满足患者使用时前后调节的需要和下肢放于搁板的不同位置的需要。搁板能随时取下,不用时将挂架悬挂在病床床尾护栏上,不占地方。
3 优点
移动式可调节下肢抬高器结构简单,挂架和搁板主体由不锈钢材料制成,结实耐用,易于拆卸,便于收纳、清洗、消毒。搁板表面设有缓冲垫,增加患者舒适度,促进血液循环,减少摩擦力和剪切力,避免局部皮肤受压,有效的预防足跟部、踝关节处压疮的发生。移动式可调节下肢抬高器能灵活应用,可根据患者的主观意愿和病情调节上下高度和前后距离,可调节下肢放于搁板的位置,适应不同身高的患者。使用该装置抬高双下肢,可增加静脉回流,减轻下肢肿胀,有利于水肿消退,避免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促进疾病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1] 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实用内科学[M].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341-1344.
朱锋(1976-),女,江苏无锡,本科,主管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朱丽萍,E-mail:751146709@qq.com
R472
B
10.16821/j.cnki.hsjx.2017.10.035
2016-07-02)
国家专利: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15203053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