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血管病偏瘫患者早期的康复护理

2017-07-12晁瑛红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4期
关键词:脑血管病患侧肌力

晁瑛红

(辽宁省大连机车医院,辽宁 大连 116021)

脑血管病偏瘫患者早期的康复护理

晁瑛红

(辽宁省大连机车医院,辽宁 大连 116021)

目的 探索一套科学、实用、行之有效的脑血管病偏瘫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 将32例脑血管病偏瘫患者按制定的康复计划予以训练及心理康复,通过康复训练前后患者肌力变化的对比。结果 偏瘫肢体肌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入院和出院时肌力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康复训练促进患者的肌力恢复,同时也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偏瘫;早期;康复护理

脑血管病是临床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均很高的疾病之一,不仅给患者本人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而且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一定的负担。因此,改进传统的护理常规,尽早促进偏瘫患者生活自理,是护理工作的重点。我科近年对脑血管偏瘫患者认真实施基础护理,早期肢体康复训练与心理康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32例均经头颅CT确诊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男26例,女6例。发病年龄50~80岁,左侧偏瘫18例,右侧偏瘫14例。32例患者肢体肌力均在Ⅰ~Ⅲ级。

1.2 康复护理方法

1.2.1 患者病床在病房中的合理位置:由于患侧运动麻痹,患者的头经常是偏向健侧而忽视患侧,因此,在病房环境布置时要使忽略的一侧朝向床头柜、电视和房门等。

1.2.2 保持抗痉挛体位:患侧卧位对偏瘫患者的康复来说是最重要的体位,该体位可以伸展患侧肢体、减轻或缓解痉挛,促进本体感觉的输入,同时利于自由活动健侧肢体。

取患侧卧位时,患者的头下给予合适高度的软枕,躯干稍向后旋转。患臂前伸,前臂外旋,将患肩拉出以避免受压和后缩。患侧髋关节略后伸,膝关节略屈曲,患侧踝关节应置于屈曲90°位。

健侧卧位:患者的头下给予合适的软枕,胸前放一软枕。患侧肩胛带前伸,患侧肘关节伸展。患侧髋关节和膝关节尽量前屈90°,置于体前另一软枕上。健侧肢体自然放置。

取仰卧位时,不要有过伸、过屈和侧屈。患肩稍垫起防止肩后缩,患侧上肢伸展稍外展。患髋稍垫起防止后缩,患腿股外侧垫枕头防止患腿外旋。

1.2.3 维持各关节活动度的训练:肢体运动护理对于偏瘫患者宜尽早开始康复训练。一般认为神志清楚,神经系统体征不再进展48 h,GCS评分>8分,即可开始康复治疗[1]。从早期开始进行关节活动度的训练,促进全身功能恢复。每天做2~3次。

1.2.4 心理康复护理:脑血管病偏瘫患者心理状态非常复杂,表现情感障碍,心理和行为障碍[2]。因此,偏瘫患者的心理护理,是所有护理措施中的重要环节,对患者的康复起着积极的作用。常见的有:①否认:拒绝承认现实,把已经发生的但又不能接受的事件加以否定,避免心理上的痛苦,由于过度否认,导致不能正确认识和接受现实,当发现否认无效或残疾已成定局则出现焦虑或抑郁,影响康复的实施。②学习行为:护理人员切记,你的言、行可能引起患者的好、恶。正性认知有积极作用,赢得患者的信赖和治疗的合作,应当给予鼓励。而负性认知应尽量避免。③适应行为:疾病的突然发生使患者失去原有的工作和地位,忍受疾病的痛苦,心理上不能承受和适应。适应行为多采取逃避方法,此时护理人员在训练中要注意发现患者积极的因素加以鼓励,避免负面的影响。

1.2.5 患肢的运动训练:脑血管病患者病情好转,一般情况稳定,康复护士即为患者制订一份详细的肢体功能锻炼计划,指导患者由床上运动—床上坐起-床边坐位训练-床椅转移训练-坐-起训练-站立平衡训练-平地行走训练-上下楼梯训练,循序渐进。

1.2.5.1 床上运动:根据肌力不同,训练动作由简单到复杂,患者采取Bobath式握手,抬过头部,进而翻身、移动、桥式与躯干运动等。在训练翻身时,指导患者双手Bobath式握手,同时健腿插入患腿下方,两上肢伸展,左右侧方摆动,在躯干旋转的同时,用健腿带动患腿转向健侧。

1.2.5.2 坐起训练: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且掌握健肢协助患肢活动的方法,则开始进行坐位训练:护理人员先摇高床头,从30°开始,如无头晕眼花,乏力不适,可逐渐增加角度,适应后协助患者坐于床边,两腿垂于床下,患侧膝关节屈曲90°,使足与小腿保持垂直位。从5 min开始,逐渐增加至30 min。

1.2.5.3 站立训练患者能坐稳15~30 min,则开始坐-站转移及站立训练,患者将臀部移向椅子前部,双足足底充分着地,同时髋关节屈曲、膝关节屈曲90°,双手Bobath式握手,躯干前倾,使重心达到双足上,伸髋伸膝站起。站立时专人保护,视患者的耐受情况,从1~2分钟开始逐渐增加至15 min,辅助者逐渐减少帮助。坐-站交换,循序渐进地训练,直至徒手站立。

1.2.5.4 步行训练:步行训练前应在扶持立位下做患腿负重训练;双膝交替屈曲伸展,双上肢Bobath式握手上举至肩关节90°躯干左右旋转平衡训练;前后踏步训练及进一步患腿的平衡训练。每天2次,每次30 min,注意安全防护。患者在行走训练中要注意重心转移。当能力不断增强时,要逐步进行上下楼梯等训练。

1.2.5.5 日常生活训练:上肢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对脑血管患者也是至关重要的。护理人员指导患者从早期的双手Bobath式握手,带动肩关节前屈、内收、外展,肩胛骨的前伸与后缩,肘关节的屈、伸,前臂的旋前旋后及有多关节参与的复合性动作。

1.3 功能评价:肌力采用Lovett的6级分级法[3]。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2.0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 果

患者入院和出院时患侧肌力的比较:本组32例脑血管患者入院和出院时患侧肌力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

表1 患者患者入院和出院时患侧肌力比较

3 讨 论

过去认为康复是“后疗法”,康复工作者逐步认识到康复必须与治疗同步。急性期或早期康复可增加感觉信息的输入。强调主动护理:传统的护理模式是一种“替代”护理,主张“我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而康复护理模式强调的是“参与”护理、“主动”护理或“自我”护理,即在确保康复对象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患者及家属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从“我为患者做”到“患者自己做”。适当的心理康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可以消除患者的依赖心理,增强独立自主精神,使其看到人生的新价值和希望。总之,每一例脑血管病偏瘫患者都是独一无二的,早期合理的护理在整个康复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1] 鲁志强.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3,19(8):304-306.

[2] 任骏骅.脑血管病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大家健康旬刊, 2014,21(12):240.

[3] 闫春菊.脑血管病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观察及研究[J].中外医疗,2013,32(16):12-13.

R473.74

B

1671-8194(2017)14-0278-02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病患侧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动脉自旋标记的应用价值
更 正
中风康复治疗:最好发病48小时后就开始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第17次中国脑血管病大会2017’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