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桡动脉与股动脉行PCI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对比观察及评估

2017-07-12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4期
关键词:桡动脉入路成功率

汪 勇

(洛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河南 洛阳 471003)

经桡动脉与股动脉行PCI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对比观察及评估

汪 勇

(洛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河南 洛阳 471003)

目的 研究探讨经桡动脉与股动脉行PCⅠ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对比。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行PCⅠ治疗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根据动脉类型分为股动脉组和桡动脉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介入成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加压包扎时间、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患者术后介入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98.0%和96.0%(P>0.05),但不良事件(包括排尿困难、动脉瘤和血管损伤)发生率、加压包扎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的比较,均有桡动脉组显著优于股动脉组的情况,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桡动脉组有2例排尿困难,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股动脉组有3例排尿困难,2例动脉瘤和1例血管损伤,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0%;桡动脉组加压包扎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14±1.26)min、(6.72±1.36)d;股动脉组分别为(10.34±1.83)min、(12.92±2.22)d。结论 经桡动脉与股动脉行PCⅠ治疗冠心病成功率高,但桡动脉不良事件更少,可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负担,值得推广。

经桡动脉;股动脉;PCⅠ;冠心病;疗效

PCⅠ治疗为冠心病常见有效疗法,其常用途径包括经桡动脉与股动脉,本研究探讨了经桡动脉与股动脉行PCⅠ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对比。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行PCⅠ治疗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并符合介入手术治疗的适应证,Allen试验阳性,桡动脉搏动清除,无腕部血管走行异常,无股动脉搏动减弱。将急性左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抗血小板药物禁忌、恶性肿瘤患者排除。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桡动脉组患者中,男30例,女20例,患者的年龄在55~75岁,平均年龄为(63.12±3.54)岁。股动脉组患者中,男29例,女21例,患者的年龄在53~77岁,平均年龄为(64.25±3.8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术前行常规心肝肾功能检查、凝血酶原时间检查等,并给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根据动脉类型分为股动脉组(平卧,于右侧横纹肌下大概2 cm处,股动脉搏动正下方作为穿刺点进行穿刺)和桡动脉组(平卧,于右前臂桡骨茎突近心端1 cm处作为穿刺点),两组均以Sedinger技术进行穿刺,成功后置入6F动脉鞘,置入肝素等药物,随患者动脉途径不同选择性进行药物和介入器材的调节,治疗后将动脉鞘管拔出,行止血、包扎等[1]。

1.3 观察指标: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介入成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加压包扎时间、住院时间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所涉及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行统计分析,介入成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表示,检验方式为χ2检验。加压包扎时间、住院时间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检验方式为t检验,P<0.05为组间或组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判断依据。

2 结 果

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患者术后介入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98.0%和96.0%(P>0.05),但不良事件(包括排尿困难、动脉瘤和血管损伤)发生率、加压包扎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的比较,均有桡动脉组显著优于股动脉组的情况,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桡动脉组有2例排尿困难,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股动脉组有3例排尿困难,2例动脉瘤和1例血管损伤,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0%;桡动脉组加压包扎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14±1.26)min、(6.72 ±1.36)d;股动脉组分别为(10.34±1.83)min、(12.92±2.22)d,具体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s)

?

3 讨 论

PCⅠ治疗传统经典途径为股动脉,这种途径患者需卧床休息,对术侧患肢进行制动,容易出现大出血、动脉瘤和血肿等,给患者带来身心痛苦和医疗负担[2]。桡动脉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被应用在PCⅠ治疗中,其位于前臂表浅部位,跟正中神经距离较远,无重要静脉伴行,可避免神经损伤、动静脉瘘等。Allen试验正常则说明桡动脉、尺动脉掌深、掌浅弓功能正常。桡动脉位置表浅,容易确定穿刺部位,且容易发现出血,止血迅速,术后可不必制动,患者下肢血栓、排尿困难等并发症明显减少,可节省医疗费用,患者接受度高[3]。但需注意的是,若Allen试验正常,则可优先选择桡动脉。若不正常,需选择股动脉。选择桡动脉需注意充分局麻,避免痉挛,操作轻柔,避免动作粗暴,并对走行进行仔细辨别,选择搏动最强处进行穿刺,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4]。

本研究中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患者术后介入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98.0%和96.0%,这说明两种动脉途径成功率均比较高,在临床行PCⅠ治疗时可根据患者动脉情况进行选择。

但两组不良事件(包括排尿困难、动脉瘤和血管损伤)发生率有桡动脉组显著优于股动脉组的情况,其中,桡动脉组有2例排尿困难,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股动脉组有3例排尿困难,2例动脉瘤和1例血管损伤,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0%,说明经桡动脉入路可明显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证实了桡动脉入路的安全性比较高,这跟桡动脉入路位置表浅,穿刺部位容易确定,且可快速止血,术后无需制动等因素相关。

另外,研究还表明,桡动脉组加压包扎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14±1.26)min、(6.72±1.36)d;股动脉组分别为(10.34± 1.83)min、(12.92±2.22)d,可见经桡动脉入路可节约操作时间和缩短住院时间,这跟经桡动脉入路血管容易寻找和确定,止血快速等因素相关,且因经桡动脉入路明显减少了术后排尿困难等并发症的发生,因而患者术后恢复加速,也缩短了住院时间,对减轻患者医疗负担有重大意义。

综上所述,经桡动脉与股动脉行PCⅠ治疗冠心病成功率高,均可作为PCⅠ治疗的入路选择,但桡动脉不良事件更少,可减轻患者痛苦,也可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住院经济负担,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值得在PCⅠ治疗中推广和应用。但需要注意的是,选择经桡动脉入路也应先进行Allen试验,如试验结果正常,则可优先选择桡动脉,否则需选择股动脉。

[1] 时学昆,程璐.老年行PCⅠ治疗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23(17):4828-4829.

[2] 高磊,刘昱圻,薛桥,等.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J].中华医学杂志,2014,16(26):2025-2029.

[3] 吕永成.高危行PCⅠ治疗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及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术的疗效比较[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4,31(1):123-125.

[4] 卜国森,刘志强,何鹏义,等.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ST段抬高心肌梗死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5,32(2):170-175.

R541.4

B

1671-8194(2017)14-0078-02

猜你喜欢

桡动脉入路成功率
成功率100%,一颗玻璃珠入水,瓶子终于坐不住了!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经鼻烟壶区远端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研究进展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桡动脉急性闭塞的危险因素研究
经桡动脉入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慢性闭塞危险因素分析
中间入路法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55例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