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脊髓肿瘤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2017-07-12刘宏宇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4期
关键词:髓内神经外科脊髓

刘宏宇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脊髓肿瘤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刘宏宇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目的 就脊髓肿瘤在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时的方法及效果进行进一步的探讨验证。方法 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3年间收治的脊髓肿瘤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进行相应的治疗,50例患者中16例患者进行部分切除,34例患者全切除。在手术过程中采取半椎板和全椎板切开复位固定术,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对脊髓肿瘤进行切除分离。对手术患者的手术之前及之后的的相应病理症状和患者的体征进行跟踪观察,探究及评价影响脊髓功能的基本因素。结果 肿瘤位于脊髓不同部位时则应该采取的显微手术方式不同,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全切患者,成功率明显提高,神经及相应患病部位的显著改善功能。结论 脊髓肿瘤患者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疗效安全有效,恢复快,应该在临床方面进一步进行推广。

脊髓肿瘤;神经外科手术;显微外科手术

原发于脊髓的肿瘤或继发于脊髓内的肿瘤称为脊髓肿瘤,髓内肿瘤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总数的2%~4%。20世纪70年代以前应用传统的治疗方法治疗髓内肿瘤,效果并不好,随着影像科技及显微技术的发展,在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髓内肿瘤方面,诊疗水平和成功率有了显著的提高。我科对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3年间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髓内肿瘤的患者50例的治疗效果进行了研究探讨,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3年间收治的脊髓肿瘤患者50例,年龄11~75岁,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平均年龄44岁,病程1 d~12.5年,平均病程为4.2年。所有患者中颈段出现的肿瘤有30例,颈胸段出现肿瘤9例,胸段出现肿瘤6例,胸腰段出现肿瘤5例。合并脊柱侧弯的患者有5例。进院时47例患者存在明显症状,其中出现肢体间无力麻木39例,肌萎缩上肢4例。大小便失禁6例,呼吸存在困难1例。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手术前准备:在术前对手术患者进行相应MRⅠ检查,以此对病变部位进行再一次明确。病变部位长度一般为1~2 cm。

手术中具体方法: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所有脊髓肿瘤患者(在脊髓瘤患者神经系统功能中度障碍时较宜施行手术),50例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采取俯卧姿势,同时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在术前确定切定位。同普通的脊髓手术步骤相同,切开皮肤随后将硬脊膜打开,在硬脊膜切开后,对相应病变脊髓的形态、分布血管及中线结构是否偏移进行观察对照。随即对肿瘤大体长度进行确认。手术中,从较易进行分离的位置(如肿瘤上、下极及膨大明显处)先开始,分小块切除肿瘤体较大者。全切除室管膜瘤及海绵状血管瘤,但由于星形细胞瘤界限不清,应在显微镜下仔细区别正常脊髓与肿瘤,可根据地接近肿瘤边缘,切除范围以不损伤正常脊髓为度。应用无损伤线在肿瘤切除后对软脊膜、硬脊膜等进行缝合。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进行t或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结果:见表1。在本院就诊的脊髓肿瘤50例中,16例患者进行部分切除,34例患者全切除,其中室管膜瘤患者28例(56%),所有均采用全切除,全切率为100%;星形细胞瘤患者17例(34%),镜下全切患者2例,部分切除患者15例,全切率11.8%;畸胎瘤患者2例(4%),采用部分切除的方式;血管网状细胞瘤患者2例(4%)和多发性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患者1例(2%)全部镜下机型全切,在术后马上进行全神经轴放疗21次,总剂量2900 cGy。手术患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 论

脊髓髓内肿瘤即为脊髓瘤,常发生在颈、胸段,椎管内肿瘤的1/3均表现为脊髓瘤,其常表现为室管膜瘤、神经胶质瘤等,约占据总数的60%,占总数30%的为星形细胞瘤,转移瘤、脂肪瘤、血管母细胞瘤、肠源性囊肿、畸胎瘤等均较为少见[1]。在21世纪早期,脊髓髓内肿瘤一直是神经外科治疗的一大难题,尤其是长在延髓或高颈段脊髓瘤更是毫无办法。随着放射影像及显微技术的高速发展,术前手术判断更加明确,得到的相关患者疾病部位的影像资料更为手术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使成功全切除脊髓内肿瘤成为可能[2]。虽然如此,脊髓肿瘤在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时仍然有较大的难题需要克服,特别是术后并发症及手术过程均十分的危险严重时甚至威胁到患者生命。迄今为止绝大多数主流观点均认为手术全切除肿瘤是治疗脊髓肿瘤的最优方法[3]。对髓内肿瘤采取手术的目的是缓解或改善脊髓受压的情况,使脊髓的功能得到相关的改善。在进行肿瘤切除时应严格限制切除范围为瘤内,而注意不要损伤脊髓的相应功能。

在手术过程中,应严格注意,显微切除术时当今最优的治疗方案,对于病情逐渐加重的大病变肿瘤采取手术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当脊髓内肿瘤大小小于某相应尺寸(10 mm×10 mm×15 mm)时,进行手术反而有可能增加伤害脊髓、破坏脊髓功能的风险,故应等相应肿瘤到达一定大小时,进行切除,使得造成的损伤相对较小。同时,在手术中,医师一定要注意操作轻柔,动作幅度轻微,尽量争取保存非供瘤血管。对于某些有相应条件的医院,医师可在全程对患者采用电生理手段对术中脊髓功能进行判断,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术中由于失误操作对脊髓造成的损伤。对于肿瘤完整的切除者,需严密关闭硬膜囊,严密缝合硬膜及肌肉全层,一般不放引流,防止脑脊液漏。在本院对50例脊髓肿瘤患者进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中,大部分患者的病情均有一定的缓解,神经功能得到相应的恢复。这要归功于显微技术能使医师的视野被放大,减少对脊髓的损伤和增加对肿瘤的全切率,使得手术更加安全高效的进行。

综上所述,早期对脊髓肿瘤的正确判断以及相应合适的手术方式能够极大的减轻甚至消除脊髓肿瘤的影像,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命时间。

[1] 张世军,王云峰.脊髓肿瘤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4(6):57.

[2] 赵恺,雷琢玮,蒋伟,等.脊髓髓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分析[J].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2014,5(2):4-7.

[3] 胡栓贵,乔广宇,黄进能,等.显微手术治疗脊髓髓内室管膜瘤14例[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5,3(8):485-486.

R739.42

B

1671-8194(2017)14-0072-02

猜你喜欢

髓内神经外科脊髓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侧俯卧位摆放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护理
湿热烧伤膏对神经外科正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应用核磁共振成像与CT的诊断对照研究
锁定加压钢板与顺行磁力导航带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球囊压迫法建立兔双节段脊髓损伤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