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用于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疗效分析

2017-07-12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4期
关键词:甲胎蛋白消融术射频

曹 峻

(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外科,云南 曲靖 655000)

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用于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疗效分析

曹 峻

(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外科,云南 曲靖 655000)

目的 研究探讨肝脏恶性肿瘤患者进行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对其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2015年6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进行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观察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变化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数据。结果 肿瘤直径越小的患者进行治疗后缓解率越高,对肿瘤直径<3 cm的患者缓解率可达到91.18%。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甲胎蛋白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组间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见肝脓肿、肝功能衰竭、血气胸等严重并发症,个别患者有局部疼痛、胃部不适、肝包膜下出血、胸腔积液现象,在经过对症处理后均缓解。结论 肝脏恶性肿瘤患者进行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临床效果较好,能有效灭活肿瘤组织,降低甲胎蛋白值,且耐受性好,安全性高,可见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肝脏恶性肿瘤;CT引导;射频消融术;临床疗效

作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脏恶性肿瘤在中年人群患病率较高且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其病因及确切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肝脏恶性肿瘤病死率高、病程进展迅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个人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临床上对肝脏恶性肿瘤的治疗多采用外科手术切除法[1],但肿瘤晚期患者由于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不符合手术条件。随着目前医学模式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兴的肿瘤微创技术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开始用于肝癌治疗。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可以根据肿瘤的大小和形状调整电极位置,具有创口小,痛苦小,疗程短,安全性和重复性好[2],定位准确等优势得到了临床医师的广泛认可。基于此,本文特对2015年6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对其临床疗效的影响,取得了一定成果,报道如下。

表1 所有患者临床治疗效果[n(%)]

表2 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生理体征对比(±s)

表2 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生理体征对比(±s)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甲胎蛋白、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确诊,肝功能Child-Pugh≥B级,无其他脏器严重功能障碍者。所有研究对象中有男性46例,女性14例,年龄为41~73岁,平均(59.16± 3.75)岁。其中单个病灶52例,多个病灶8例;原发性肝癌48例,继发性肝癌12例。上述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在CT引导下进行射频消融术,对单个病灶且肿瘤≤3 cm的患者采用单针刺单点消融,对多个病灶或肿瘤≥3 cm的患者采用多靶点消融。所有患者术前2 h禁饮禁食,术前30 min肌内注射杜冷丁1支,患者取仰卧位,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吸氧和心电监护。在生命体征平稳后,根据肿瘤所在位置定位CT扫描,确认肿瘤位置,穿刺路径,进针方向和深度,标记穿刺点。然后在穿刺点15 cm内消毒,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在穿刺点切开约0.5 cm的切口,射频电极针穿刺进入靶点部位,CT扫描确定射频针达到病灶后进行射频消融治疗,针尖温度70~90 ℃,时间12~18 min,治疗完毕后退针时进行针道电凝止血。CT扫描检查有无气胸及肝包膜下出血,术后保肝、止血、预防伤口感染。

1.3 治疗指标:观察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和甲胎蛋白(AFP)变化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数据。本研究临床疗效评价采用WHO实体肿瘤评价标准:①完全缓解:肿瘤完全消失;②部分缓解:肿瘤缩小≥50%;③稳定:肿瘤缩小≥25%但<50%;④进展:肿瘤增大或出现新病灶(缓解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血流动力学变化包括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

1.4 统计学处理: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9.0来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并进行t检验,若P<0.05,则表明数据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肿瘤直径<3 cm患者的缓解率为91.18%,肿瘤直径3~5 cm患者的缓解率为76.47%,肿瘤直径>5 cm患者的缓解率为66.67%,肿瘤直径越小的患者进行治疗后缓解率越高,见表1。

2.2 治疗前后生理体征比较效果:经计算,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甲胎蛋白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组间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见肝脓肿、肝功能衰竭、血气胸等严重并发症[3],2例出现局部疼痛、2例胃部不适、1例肝包膜下出血、1例胸腔积液,在经过对症处理后均缓解。

3 讨 论

射频消融术治疗恶性肿瘤的原则是将电磁能转化为热能[4],发出高频射频波,高频电流震荡可以激活组织中的离子,使组织内摩擦产生热量,通过热消融使肿瘤细胞发生凝固性坏死。肿瘤细胞对热的耐受性比正常细胞低,高温会使细胞内的线粒体、蛋白质、DNA等发生不可逆变性,而且肿瘤周围的血管也因高温凝固变性,切断了肿瘤细胞的血液供应。由于肝脏位置特殊,部分肿瘤临近膈肌和肝门穿刺不当易造成肺、膈肌损伤或出血,CT引导可以较为清晰的显示贴近包膜的肿瘤,立体感更强为穿刺提供更准确的定位,提高手术安全性,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据报道[5],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后的肿瘤坏死组织被吸收后可以激活机体免疫反应,增强宿主细胞的抗肿瘤免疫功能,且避免了手术过程中触摸、按压等引起肿瘤源转移,为不能进行手术的恶性肿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

本文研究结果与之前报道一致,肿瘤直径越小的患者进行治疗后缓解率越高,对肿瘤直径<3 cm的患者缓解率可达到91.18%。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甲胎蛋白(AF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组间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见肝脓肿、肝功能衰竭、血气胸等严重并发症,个别患者有局部疼痛、胃部不适、肝包膜下出血、胸腔积液现象,在经过对症处理后均缓解。

综上所述,肝脏恶性肿瘤患者进行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临床效果较好,能有效灭活肿瘤组织,控制肿瘤生长速度,降低甲胎蛋白值,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且耐受性好,安全性高,可见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1] 陈求赞.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J].实用癌症杂志,2016,31(7):1108-1110.

[2] Tavares E,Freitas S,Portilha A,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thermal ab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lung cancer lesions[J].Acta Med Port,2015,28(1):63-69.

[3] 丁建民,经翔,王彦冬,等.经皮热消融治疗肝恶性肿瘤致胸膈并发症分析[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5,24(8):684-687.

[4] 周勇旭,陆朝阳,潘博,等.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研究新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5):991-994.

[5] 李彦良,黄建钊.肝癌射频消融术中免疫方面变化的研究[J].延边医学,2015(8):205-206.

R735.7

B

1671-8194(2017)14-0059-02

猜你喜欢

甲胎蛋白消融术射频
甲胎蛋白升高,就一定得肝癌了吗
心脏磁共振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
脊柱内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效果
5G OTA射频测试系统
关于射频前端芯片研发与管理模式的思考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会厌囊肿的效果
甲胎蛋白:您了解多少?
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乙肝康复 莫忽视甲胎蛋白检测
ALLESS转动天线射频旋转维护与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