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坚持科学规划、城乡统筹,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对策研究
2017-07-12冯娜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冯娜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南阳市坚持科学规划、城乡统筹,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对策研究
冯娜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目前我市正处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城镇化发展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本课题旨在分析南阳市城镇化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阻碍因素, 揭示南阳市城镇化过程中的需求和发展原则, 进而提出合理的发展对策。
城镇化 现状 对策
新型城镇化作为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社会协调发展、扩大内需最的持久动力和最大潜力所在,是我们党和政府立足长远、着眼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在中国市场经济与社会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对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问题与的一次求解。
一、南阳市城镇化发展现状
截至2016年底,南阳市常住人口约101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为440万人,城镇化率约为43.7%, 城镇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比2006年的31.56%增加了12.14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增加1.2个百分点。城镇化质量不断提高,建设逐步完善,各地城区面积与城区框架不断增加扩大,城区建成区面积由2000年的37平方公里增加至2016年的149平方公里, 增长近3倍,年均递增近10%。环境状况日益优化,就业吸纳与承载能力不断加强,全市城镇2016年新增就业8.47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27万人, 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2016年全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分别可达2.69万元与1.94万元。中心城区与小城镇建设均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县城建设各有所长,亮点纷呈,官庄镇、石佛寺镇先后被建设部评为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荆紫关镇被文物局与建设部命名为历史文化名镇,涌现出了一批历史文化丰富、经济实力强的“中州名镇“,全市国家与省市重点镇的数量分别达到10个与42个,同时,南阳市第一与第二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为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从城镇化发展的各项指标来看,南阳市已具备了城镇化发展的各项条件,发展时机日益成熟。
二、南阳市城镇化健康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虽然目前南阳市城镇化有了较快发展,但在此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南阳市城镇化的速度与水平与全国与全省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结构与布局尚不完善。
第二,南阳市城镇化发展与工业化发展水平与速度不同步,城镇化发展的动力不足,缺乏足够的后续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支撑。
第三,城镇化建设空间的优化与功能的完善还需加强,目前尚存在盲目追求面积区域的扩大,乱铺摊子,部分地区甚至不考虑自身发展实际,一味攀比,却忽视了城镇内涵的建设,造成建设规模速度上去了,城市的管理却上不去,环境与文化内涵建设等问题比较突出。
第四,有的城区建设在发展过程中不注意结合自身的人文与历史资源,一味模仿,没有彰显出自己的发展特色与特点。
第五,某些城镇的配套基础建设如教育医疗设施,环境卫生状况,交通邮电水平,园林与绿化状况尚不能适应未来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发展的要求。
除了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等历史原因,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动力不足,由于部门及区域分割,缺乏合理规划与协调,社会保障的不足等原因也是农民城镇化缺乏积极性的重要原因。
三、南阳市推进城镇化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我市的城镇化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规划引导与科学建设,重视科学规划的引领作用,着力构筑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体系,在发展过程中,坚持节约与绿色发展,坚持产业主导,发挥工业产业对城镇化的支撑作用,夯实农业基础,坚持改革与发展,破解瓶颈与难题,使我市城镇化建设朝着健康有序开展与推进。
四、推进南阳市城镇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强化规划引领与科学建设相结合,强调以人为本,和谐推进。我市城镇化的发展应积极发挥政府指导作用,实现统筹规划、科学发展,分类推进,力争在发展过程中提高效率少走弯路。
(2)推进产城互动,夯实农业基础。南阳市城镇化的健康发展要求以工业产业的发展为主导,以三农的发展为基础,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为我市城镇化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3)注重我市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城乡统筹与体系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城镇化建设应通过多元化的途径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体系,不能以牺牲农业发展和破坏生态为代价,而应涵盖城乡全局,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一体化为目标,实现城乡协同发展。
(4)加快基础建设与功能建设,提高城镇承载能力。以公共服务、城市文化等为切入点,通过城区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提升城镇化的服务能力与水平。
(5)注重特色,丰富内容,把我们的城镇建设成为文明礼让,环境优良,各具特色、绿色健康的高品质宜居中心。
(6)加强体系建设与带动作用。在发展的过程中强化功能建设与对周边的辐射与带动作用,实现中心城区与小城镇共同、有序发展,通过不断创新,实现城镇建设的集约化、个性化、内涵化和、效益化和可持续。
[1]刘维奇,焦斌龙.城市及城市化的重新解读[J].城市问题,2006(6).
[2]黄捷:江津市城镇化道路及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9.
[3]黄祖辉.论城市化与我国农业劳动力的转移[J].浙江社会科学,2000(5).
[4]蔡继明.中国土地制度改革论要[J].东南学术,2007(3).
[5]Hauser P.M.and L.Schnore.The Study of Urbanization[M].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1965.
冯娜(1982-06),女,河南南阳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单位: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经济管理、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