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葫芦岛市民生建设问题研究

2017-07-12刘倬葫芦岛市委党校

消费导刊 2017年16期
关键词:葫芦岛市葫芦岛民生

刘倬 葫芦岛市委党校

葫芦岛市民生建设问题研究

刘倬 葫芦岛市委党校

葫芦岛自建市以来一直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地位,民生质量显著提高。但由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利益格局出现深刻调整,民生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今后我们的工作重点将落在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民生实惠,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葫芦岛 民生 保障 改善

葫芦岛政府一直都比较注重民生问题,“坚持民生第一”的理念,以人民生活质量的优劣来衡量民生建设的优劣,认为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是民生改善的重要体现。葫芦岛市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首位,坚持财政支出向民生倾斜,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葫芦岛市民生支出占年均支出总规模的70%以上,民生实事得到良好落实。

一、葫芦岛市民生建设的主要问题

随着时代的进步,葫芦岛市在民生建设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社会民生的发展水平并不同步,民生建设在葫芦岛市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道路资源匮乏

葫芦岛建市28年来,市民出行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先后实施了锦葫路、海滨北路、龙程街、文兴路等9条道路和化工桥改造工程,改造路段全长2.2万米。通过道路和桥梁改造,城区主次干道路面进一步拓宽,承载能力显著提高,道路两侧景观绿化等基本形成。

虽然我市已经建成了基本满足上述功能要求的“四横五纵”的干线路网,但存在着总量偏少、等级不高、功能混杂等问题。到“十二五”末全市干线公路里程达到1049.6公里,仅占公路网总里程的11.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增加,使得交通拥堵日益严重。

(二)教育资源失衡

城乡、区域、校际间教育资源不平衡,部分城区和县城内的学校班额过大。农村教育仍然比较薄弱,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完善,办学条件不达标。职高、普高学生比例和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办学条件相对滞后。职业教育投入不足,专业师资缺乏,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与教师实践能力不足之间存在矛盾。

(三)医疗资源不足

到2014年底,葫芦岛市已建立各类卫生机构2975个,形成了遍布城乡的卫生服务网络;造就一支拥有10904人的卫生专业技术队伍,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居民可在15分钟内步入医疗服务圈,提高了人民群众看病的可及性。但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市中心医院作为本市最大的医院,床位满足不了百姓需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缺乏,特别是农村专业技术人员数量更少、水平较低,既影响医疗服务质量,也导致患者向市中心医院流动,造成市中心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疗机构门可罗雀。

(四)就业压力增大

经济新常态下,葫芦岛作为重工业城市,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随着“三期叠加”和人口老龄化加剧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方式前景不容乐观,民营经济不发达,现代服务业仍处于起步阶段,解决就业的能力有限。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阵痛期”带来的失业高峰,给就业增添较大压力。

二、葫芦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对策建议

以人为本,加快提升民生福祉,要求我们从现阶段特点出发,理性认识当前提高城乡居民富裕程度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寻求解决方案,构筑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

(一)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夯实民生保障

要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建立均等化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均等化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均等化劳动关系服务体系。

1.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葫芦岛市治理软环境已经有十几年,基本停留在口头,软环境没有明显改观。过去是明目张胆吃拿卡要,现在是没有好处不作为。对此,必须加大整治、严肃问责,未来还是要一以贯之地治理软环境。增强政府职责,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审管分离”原则,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清单之外无审批”,清理、优化、规范行政审批项目和程序。

2.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因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上取得重大突破,让农民享受到优良的公共服务,形成一个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的工农城乡关系。今年,葫芦岛市在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试点工作中,共安排财政奖补资金1.78亿元开展重点项目建设,建设了一大批村内道路、文化活动场所和环卫设施等村民直接受益的村级公益事业。极大促进了葫芦岛市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对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水平、激发农村潜力活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让农民切实感受到惠民政策的温暖。

3.改善公共服务质量。今后,我市突出“普惠、公平、富民”三轮驱动,做好就业,统筹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既有干线路网进行提级改造,增加干线公路里程和干线路网的辐射能力。坚持“实用、安全、节俭”和“整体推进”的原则,优先满足基本需要,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促进教育质量提升和特色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适当减少课外补课,缓解孩子的课业压力和市民的经济压力。支持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合作,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建设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建一个公益性卫生室,促进农村三级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引导患者合理有序流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网上办事大厅、开通移动服务终端、开办公共微信微博,提供实时、动态、人性化、个性化的公共服务,实现公共服务的智慧化、便利化和均等化。

(二)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满足民生需求

“十三五”期间,我市迎来了五大发展战略机遇期——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第二轮东北振兴、 “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制造2025”这五大发展战略机遇,深入实施“互联网+葫芦岛”行动计划,位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创客空间”建设、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兴城市服务中心开业,积极培育文化旅游、会展业、健康服务业等新兴业态的发展,促进就业创业。

1.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要真正形成职业不分贵贱的社会氛围,树立职业平等观,正所谓“平等相待更重要”。要形成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健全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和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全面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完善以需求为导向的培训机制,提高培训就业率。以锦西工业学校和葫芦岛市一职专为基础,推动市区内的职业学校向专门化学校方向发展,形成一校一品。加强专业教室(实训室)、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训设备的更新改造,引进先进的行业标准、技术和设备,营造仿真的生产环境。广泛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和大型公共性培训基地,推行“厂中校”,“校中厂”的实践教学模式。到2020年,建成30个较高水平的校内实训基地和30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推动集团化办学,重点建设船舶制造、装备制造、现代服务、涉农等5个职教集团。

2.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加快服务业从“弱小零散”向“产业集聚”转变,完善城乡一体的物流配送体系,培育构建“商贸物流园区-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三级城市配送网络,推动物流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推进龙港建设省级金融集聚区;加快连山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充分利用新建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等的配套服务扩大就业。注重发展与重化工业有关的现代金融、信息服务、后勤保障等第三产业,提高重化工业产业链的就业吸纳能力。

3.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产业结构的升级对劳动力也会提出新的要求,取得高收入的前提,最终还是由从事的工作岗位技术含量、性质、个人能力等所决定。为此,要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围绕新兴产业布局,完善“人才+项目+产品”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着力培养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层次青年拔尖人才;完善地域人才交流机制,消除区域、行业、部门、政策壁垒,建立健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驻、但求常来”的柔性引才机制,鼓励东北、京津冀地区和其他地区的人才来葫兼职、创业、开展技术服务、实施项目合作;加强国外智力引进工作。组织实施国家、省重大外专计划,大力引进海外研发团队和高端外国专家项目。

4、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创业是就业之源。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解决劳动者创业过程中存在的融资难、税赋重、门槛高等问题。完善创业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创业服务平台和创业公共服务网络建设,全面整合各类创业政策、资金、服务平台和信息资源,让广大有创业意向的人群敢创业、能创业、创成业。

(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改善民生福祉

社会保障是社会稳定的“安全网”,是构建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公平公正、人民生活幸福、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基础。

1.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健全养老风险防范机制,建立企业养老保险风险基金,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支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拓展大病保险,推进基本医保异地就医实时结算,提升医疗卫生供给和保障能力。健全失业保险预防失业、促进就业政策体系,逐步扩大失业保险支出范围。葫芦岛社保基金管理不断规范,研发了葫芦岛市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与分析系统,建立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核算、发放“三分离”和医疗保险五部门联合监督考核制度,并加大了生存认证和定点医疗机构的日常检查力度,实现了基金的安全平稳运行,确保了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及时足额支付。进一步明确政府、用人单位、个人和社会的责任,发挥了社会保障这一社会建设“助推器”、“减震器”、“稳定器”的作用。

2.实现法定人群全面覆盖。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在于保证全体劳动者都享有社会保障的平等权利,是保障社会稳定的需要。全面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建立全面、完整、准确的社会保险参保基础数据库,实现全省联网和动态更新。完善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多缴多得、长缴长享等激励机制。推进厂办大集体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把进城务工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十二五”期末,全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达81.9万人、48.2万、22.5万、32.6万和23.8万人,参保总数比“十一五”期末增加15.4万人。至“十三五”期末,全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1.5万人、93.95万人、23.5万人、35.3万人、24.8万人。

3.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正常调整机制,有序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完善基本医疗保险省内异地就医住院费用联网结算办法,推进异地就医信息网络建设,全面实现参保人省内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确定和调整机制,完善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提高对重特大疾病的保障能力。葫芦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住院报销比例由“十一五”期末的55%提高到73%以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由最初的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380元。逐步缩小城乡、区域、群体之间的待遇差距,确保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1]韩喜平,孙贺.社会主义改革与保障和改善民生[J].湖南社会科学,2014,3:5-9.

[2]黄喜生.论党的十八大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意义[J].人民论坛,2014,8:42-43.

[3]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课题组,于刚, 杨旭涛.社会转型、“中等收入陷阱”双重挑战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宏观思考[J].辽宁经济,2011,6:5-11.

[4]田雷,王家永.保障和改善民生需关注的几个问题[J].地方财政研究,2009,7:36-39.

[5]肖浩辉.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若干问题的探讨[J].消费经济,2014,4:64-67.

[6]梁燕雯.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J].学术论坛,2012,5:41-44.

[7]刘振江.保障和改善民生 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J].决策咨询,2012,1:59-60.

[8]薛江谋.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地方政府应做什么[J].人民论坛,2017,5 :86-87.

[9]杜秀清.重视民生问题 保障和改善民生[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5,5:64-67.

刘倬(1973.12-),女,辽宁葫芦岛人,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经贸管理。

猜你喜欢

葫芦岛市葫芦岛民生
葫芦岛市连山东城世纪小学
◆其它
葫芦岛市实验小学
◆ 其它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仪表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葫芦岛市旱灾风险评价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